多座太監墓中發現鐵環鐵索,棺材竟半懸空中,他們難道要上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進入一座古墓,除了常見的棺床、壁龕、祭台之外,墓室牆壁兩側上竟然還有四個圓形的鐵環,你會不會以為這是「盜墓筆記」一類小說中的虛構描寫?

還真不是,在南京發現的一些太監墓中,就有這樣的設計。

太監墓後室棺床兩側,對稱分布著四個一模一樣的鐵環。

鐵環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南京發現的明代太監墓。

2005年10月上旬,位於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正德學院,校區建教職工宿舍樓時,無意發現一座古代磚室墓。


南京市博物館、江寧區博物館迅即對這座已經暴露的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考古發掘表明,該墓是明代早期的一座規格較高且形制獨特的宦官墓葬,墓中出土文物雖然不多,但墓主人地位顯赫,他是明代初年的都知監太監、南京守備楊慶。

影視劇中的明代太監。

楊慶墓位於正德學院西北部,這裡靠近南京江寧的將軍山、牛首山,是明初太監集中安葬的區域。

鄭和、鄭強、羅智,以及2010年發現的洪保等太監墓都位於這一帶。


楊慶墓為磚室結構,由封門牆、短通道、前室、過道、後室組成,總長7.03米,規模不小。

由於早年曾經被盜,墓中只發現了陶瓶、油缸、錢幣、鐵鑿、頂門石、石地券、石墓誌等遺物。

對於考古專家來說,墓誌的發現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

但對於「摸金校尉」來說,卻一文不值。

通過對墓誌的釋讀,專家確認此墓主身份——明代初年永樂、宣德年間的都知監太監楊慶。

和鄭和、洪保、王景弘等人一樣,楊慶也是一位航海家,參與過鄭和下西洋的遠航,他還出任過南京守備太監。

楊慶墓結構圖。

楊慶,雲南人,父親是元朝的萬戶。

楊慶很小的時候就被征服雲南的傅友德大軍俘獲,被閹後帶入燕王府邸中,成為宦官。

因為在靖難之役中「厥功居多」,
被擢升為都知監太監,他名字中的「慶」字也是明成祖朱棣親賜。

從墓誌記載來看,明成祖對楊慶非常倚重。

楊慶多次跟隨成祖遠征漠北,為皇帝出行負責警戒工作。

楊慶還參與過下西洋,從墓誌記載分析,永樂十九年,鄭和第六次下西洋,護送忽魯謨斯等十六國使臣還國,楊慶就參與了這一次遠航。

而在鄭和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下西洋中,楊慶曾是後勤方面的領導成員。

楊慶墓誌。

通過對楊慶墓的考察,考古專家發現了奇怪的現象:楊慶墓後室地上雖有磚砌棺床,但兩側卻有四具鐵索。

可以推斷,楊慶的棺具卻並未直接置放在棺床表面上,而是以嵌入側壁、兩兩相對的四具鐵索半懸於棺床之上。


如此奇特的的懸棺葬制,在考古發掘中非常少見,但並非找不到相似的例子。

楊慶墓發現的鐵索。

明代文人陸容《菽園雜記》記載,天順年間,安陽一個農民放牛的時候,誤入一座古墓,墓中就有鐵索懸掛棺材,距地面四五尺。

農民一碰那個棺材,沙土鋪天蓋地而下,不能開眼,嚇得逃出墓室。


回頭再看,只見沙子已經將整個古墓淹沒,懷疑是自己觸動了機關。

南京考古界前輩李蔚然先生曾透露,八十年代,在南京南郊的天保橋,也發現過一座宦官墓採用「鐵索懸棺」葬式。

安葬在河北涿鹿的明代司禮監太監牛玉墓中,也出現了「鐵索懸棺」現象。

和楊慶墓不同的是,牛玉墓後室四個角各有一具鐵索,鐵索盡頭有鐵環,將棺槨懸空吊於漢白玉雕砌的棺床之上。

考古中的明代太監墓。

道教著作《茅山志》中的一些記載似乎為解開這個謎團提供了一些線索。


相傳宋代年間,宦官羅淳一在句容茅山修道。

他認為道教茅山派開創者陶弘景的墓中可能藏有丹砂異書,於是就偷偷挖開了陶弘景的墓。

只見墓中只有鐵索懸掛著的一具空棺,棺內有劍、盂、鏡各一件。

墓室墓磚上還有「太上道君之臣」、「修上清之三真」、「憩靈岳以委跡」、「游太空以棲神」等銘文。

由此可見,陶弘景採用的就是「鐵索懸棺」的獨特葬式。

陶弘景。

專家認為,「鐵索懸棺」葬式並非明代才有,可以上溯到六朝。

這種奇特的葬式與道教修行活動有關。

道教徒死後,有「游太空以棲神」的升仙追求,希望更加接近天界,能夠「遨遊太空」。


楊慶、牛玉等太監熱衷道教,採用了鐵索懸棺的葬式。

他們生前雖然地位顯赫,積累了大量財富,但終究是生理不健全的人,人生留有遺憾,他們希望,死後自己的棺材能夠半懸於空中,這樣就能獲得救贖,飛升成仙。

專家還發現,這一葬式在明代初年,流傳於以南京為中心的江南地區。

前面提到的牛玉,就曾經長期在南京任職。

明代宦官雕塑。

有趣的是,筆者最近參觀位於南京祖堂山的明代航海家、都知監太監洪保墓時,也發現後室棺床兩側也有鐵環,看來洪保墓也採用了「鐵索懸棺」葬式。

最近,南京天隆寺發現了多座明代太監的磚室墓,至於墓中是否發現鐵環鐵索,還有待進一步了解。

洪保墓內景以及後壁兩側的鐵環。

洪保墓內景以及後壁兩側的鐵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