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經最早的時候叫德道經,兩者的區別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子的《道德經》言簡意賅,具有極大的思想容量,被稱為「萬經之王」。

老子本人亦是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由於老子創立的《道德經》文化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因此老子被後世推為「百家之祖」。

人人都知道《道德經》,卻很少有人知道《德道經》。

這個《德道經》是什麼呢?其實所謂的《德道經》,就是《道德經》的前身。


在敦煌藏經洞中發現《德道經》的寫本,基本上以《德經》作為上卷,《道經》作為下卷,且不分章。

這與今天流傳的《道德經》以《道經》在前,以《德經》在後,且分為81章是有較大區別的。

1973年,在馬王堆中出土了帛書版《老子》。

帛書《老子》分為甲乙兩個版本,都是以《德經》在前,以《道經》在後。

再看70年代出土的銀雀山《老子》竹簡,為漢文帝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寫本。

該版本比敦煌本還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經》在上,《道經》在下。

以及其它許多出土版本,皆是如此,此處就不一一列舉。

由此足見最早的《老子》其實叫《德道經》,符合老子以德悟道的本意。


那麼當今流行的《道德經》和《德道經》有什麼區別呢?

老子所講的「道」,是指自然宇宙的根本規律,是客觀的,是本來存在的。

「道」永遠存在,不生不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德」其實就是「得」,是個人在追尋「道」的過程中的感知和體驗。

「德」就是求道的過程。

人生在世,物質上的需求只是維持這個肉身,但是肉身不是最根本的;人的本質是精神和靈魂,靈魂的成長是人生存在的根本意義。

靈魂成長的過程,就是「求道」的過程,在「求道」中獲知「德」,再以更多的「德」獲得更高的「道」。

如此相輔相成,最終對於「道」通達無礙,至於圓滿。


《德道經》是老子原書的初始狀態,而《道德經》則是經過後人加工潤色而成,有一定的社會因素和政治因素。

《德道經》以《德經》在前,是提倡以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去自發「悟道」。

這裡將「道」看成是無限的、發展的、持續的規律。

以人的主觀能動性去求道,是積極向上的態度。

《道德經》以《道經》在前,則是強調對於前人經驗繼承的重要性。

這樣的話,「道」就在前人的經驗之中,這種「道」就是有限的、靜止的。

這種模式,是將「求道」的希望完全寄託於前人的文字經驗之中。

其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其結果自然也得不到「真道」。


還原老子的本源思想,是以「德」為先,自發性求道,如此才能真正窺探大道之全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讀的可能是假《道德經》

原文出自公號 玄學筆錄說起《道德經》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道德經》是春秋時楚國人老子的著作,又稱《老子》、《五千言》,其為先秦諸子分家之前的著作,為諸子所共仰,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