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古成績單:三千件文物豐富北京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源標題:三千件新出土文物豐富北京史

6月10日是我國首個文化與自然遺產日,北京發布2017年以來考古成績單,1月至5月,20餘項考古發掘項目在北京各處完成,1300餘座古墓葬、3000餘件新出土文物豐富北京史。

延慶發現罕見魏晉家族墓地

2017年前5個月,北京市配合各類基本建設工程共完成考古勘探項目54項,勘探面積約660萬平方米;完成考古發掘項目20餘項,發掘面積約16000平方米。

1300餘座古墓葬、35座窯址、10餘處房址重見天日。

3000餘件(套)文物出土,一定程度上豐富北京歷史。

以延慶世園會為例,考古發掘從去年8月開始,迄今勘探面積達254萬平方米,發現1100座墓葬,包括東漢、魏晉、唐代、金代磚室墓以及明清時期土坑墓。

其中,7座魏晉墓葬屬於家族墓地,保存完整,在北京地區實屬罕見。

為配合豐臺花鄉造甲村回遷安置房二期及配套工程建設的考古發掘,發現5座漢代墓葬、19座明代墓葬和14座清代墓葬。

專家介紹,隨葬品多已不存,但仍找到罐、灶、陶狗、陶雞等及壺、倉、房、井、勺等殘片,還有一些五銖銅錢一同出土。

這些為研究該地區漢、明、清時期墓葬的形制特點、喪葬習俗及當時的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城市副中心找到276座古墓葬

2017年2月2日至5月14日,城市副中心共完成勘探面積998845平方米,累計發掘各時期古墓葬276座。

其中東漢墓數量最多,有100座。

各類文物1000餘件(套),包括陶器、瓷器、銅器、金銀器。

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的西漢墓葬結構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

葬具為一槨一棺、一棺一頭箱及單棺葬,其中兩組墓葬是兩兩相鄰,初步推斷為夫妻異穴合葬墓。

考古工作者表示,此次發掘對研究該地域漢、唐、遼、金不同時期的墓葬形制和葬俗葬制等意義深遠。

2016年11月23日至今年3月28日,順義新城也進行了一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4300平方米。

「墓葬普遍保存狀況較差,早期盜掘現象嚴重,僅個別墓葬形制及隨葬器物相對完整,特別是幾座瓦室墓葬未被完全盜掘,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有關專家介紹。

蘇州評彈故宮獻藝

首個文化與自然遺產日,乾隆年間的流行樂——蘇州評彈日前進宮,江蘇省蘇州市評彈團的重量級演員輪番上陣,為400餘名觀眾免費獻藝。

演出內容包括《鶯鶯拜月》《白蛇傳賞中秋》等7首經典曲目。

故宮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吳語說唱的蘇州評彈為評話與彈詞的合稱,至今約有四百餘年歷史。

評話只說不唱,邊說邊演,以摺扇、醒木、手帕為道具,多以帝王將相、公案義俠為題材,表演生動,栩栩如生。

彈詞有說有唱,說唱相間,演唱以三弦、琵琶作伴奏,多以才子佳人、市井生活為題材。

2006年,蘇州評彈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副中心今年發掘墓葬276座

昨天是我國第12個「文化遺產日」,也是全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日,市文物局發布今年上半年考古工作成果。今年1月1日至5月30日,北京市完成考古發掘項目20餘項,發掘和保護各時期古代墓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