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萬件中國文物被劫掠出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統計,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文物至少360萬件。

在日本皇宮內的吹上御苑南端有一名為「御府」的建築群,其中包括5座建築,就是珍藏戰利品的地方。

但因為位於日本皇宮,日本宮內廳一直嚴格禁止任何外人進入,還以國家財產為由拒絕將其向公眾展示。

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

曜變天目茶碗

中國文物流失到日本,是與日本的侵略有直接相關的。

中日甲午戰爭後,遼東成為日軍進駐占領地區。

日俄戰後,日本「租借」旅大,日軍占領旅大,日又取得在華特權,1906年日本在大連設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成為日本在中國土地上建立的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日本「滿蒙」史學者在日本政府支持或委派下相繼到我國東北活動。

得到「滿鐵」資助和日本占領軍的保護,使他們盜竊我國歷史文物公開化合法化。

日本各地的博物館中,中國的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有中國藏品,數量應該在數十萬件。

只有極少數的文物註明了是由某某人捐贈,大多數則並未標明來歷,讓人不免對來歷充滿疑問。

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馬遠的《洞山渡水圖》《寒江獨釣圖》,李迪的《紅白芙蓉圖》等等都是曠世名作。

《寒江獨釣圖》

《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於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隻上獨坐垂釣的漁翁,他身體略前傾,全神貫注,或許此時正有魚兒咬鉤?由於釣者坐在船的一端,故爾船尾微微上翹。

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

然而,就是這片空白表現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更突現出一個「獨」字,襯託了江上寒意蕭瑟的氣氛,從而更加集中地刻畫了漁翁專心於垂釣的神氣,也給欣賞者提供了一種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像餘地。

這真是「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唐代詩人柳宗元有一首絕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寒江獨釣圖》創作與這首詩有關,這就是詩意畫,欣賞這一詩一畫,可以領略到「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的藝術趣味。

猛虎食人卣

猛虎食人卣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也是日本藏中國青銅器中最重要的兩件之一,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與人相抱的姿態,立意奇特。

它和許多出土於湖南的商代後期的青銅器一樣,紋飾繁縟,以人獸為主題,表現怪異的思想。

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現老虎吃人的兇猛,還是人獸和諧的天人合一,歷來說法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商代青銅器中很少有比這件更奇異複雜的了。

漢倭奴國王金印

漢委奴國王金印印面正方形,邊長2.3厘米,印台高約0.9厘米,台上附蛇形鈕,通體高約2.2厘米,上面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

天明四年 ( 1784 ) 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農,在耕作挖溝時偶然發現的。

金印金印出土以後輾轉百年,直至1979年一個家族的後人把它捐獻給了日本福岡市博物館。

因為在《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和《後漢書·東夷傳》中記有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緩。

金銀錯狩獵文鏡(戰國)

鴻臚井碑是唐代石碑刻,該石碑糾正了某些外國學者認為渤海國(我國東北地區)是與唐王朝完全對等的獨立國家的錯誤觀點,是一千三百年前大唐盛世時期,我國領土統一和民族融合的重要物證。

現藏日本皇宮內。

鴻臚井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日本收藏的中國文物、件件價值連城

要問世界上那個國家收藏中國文物最多,這個國家估計要當屬日本。日本自隋唐時期開始,一直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對中華文明十分感興趣,也派遣了不少的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各種知識、技術。中國很多文物外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