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鎮館之寶」專家評點透雕龍鳳紋銅鋪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 靜

走進河北博物院《慷慨悲歌——燕國故事》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這件紋飾精美、體量巨大的透雕龍鳳紋銅鋪首。

通過它,人們仿佛穿越歷史的時空,再次叩響「戰國七雄」燕國的歷史之門。

銅鋪首出土於燕下都遺址,是燕國的代表性器物。

燕下都是戰國時期燕國的都城,位於保定市易縣東南。

遺址呈長方形,占地3500萬平方米,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城址布局清晰,分為東城和西城兩部分。

其中東城東北部為宮殿區,現存武陽台、望景台、張公台、老姆台、老爺廟台等夯土建築台基10座。

這件透雕龍鳳紋銅鋪首就是在老姆台發現的。

1966年2月,易縣原練台大隊第五生產隊社員在土場挖土,突然,鐵鍬碰到了一件堅硬的東西。

社員們一點點清理掉周圍的厚土,一件碩大的銅器從土裡露了出來。

他們馬上將其送交給正在附近勘察的原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燕下都工作組。

這件文物讓現場所有人都驚奇萬分:這就是舉世罕見的透雕龍鳳紋銅鋪首。

文物工作人員隨即對銅鋪首的出土地點進行了清理。

銅鋪首出土於老姆台東170米處,附近無坑穴遺存。

試掘所獲都是極破碎的建築材料碎片,如常見的繩紋板瓦、筒瓦及山雲紋半圓形瓦當等,唯一的完整器物就是這件銅鋪首。

因為老姆台是燕下都城外最北的宮殿建築基址,因此專家推測,它可能是燕下都宮殿大門上的構件。

銅鋪首通高74.5厘米,重21.5公斤。

整體是獸首銜環造型,獸首主體為我國古代傳說中的怪獸——饕餮。

寬眉巨目,圓眼吊睛,兇猛無比,鋒利的牙齒從口角兩邊露出並上卷,口鼻兩邊有須。

面部結構緊湊,特點鮮明,層次清晰。

饕餮額部飾有一立鳳。

鳳冠飽滿,頸向前伸,昂首瞪目,尾部翹起,兩爪粗壯尖銳,各抓一蛇。

兩蛇巧妙地構成饕餮的額梁,蜿蜒游弋,纏繞在立鳳的左右兩翅,雙首昂揚相對,好似因遭到侵犯隨時準備攻擊,又好似在苦苦掙扎。

鋪首兩側各有一條向上攀爬的龍,剛勁有力卻又不失靈動,頸部從上端兩側向前彎曲,頭部向前伸,張口露齒,虎視眈眈地看著下方。

尾部盤繞於饕餮雙目的左右下角。

整個場面充滿緊張的氣氛,猶如一幅剪紙,揭示了大自然中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

銅鋪首的環套在八棱半橢圓形的銜中,內徑16厘米,外徑29厘米。

環上飾雙龍紋,雙龍分別纏繞於環的兩側,頸部從上端兩側綬帶紋組成的圓環中鑽出,突出於環外,雙首相背,彎頸俯首,神情與上端雙龍相似。

這件鋪首採取了浮雕和透雕相結合的鑄造工藝,造型精緻生動,布局錯落有致,線條婉轉細膩,藝術風格嚴謹,具有濃重的歷史厚重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也是目前所見我國最大的戰國時期銅鋪首。

上海世博會期間,曾作為河北館的鎮館之寶向世界展示。

鋪首是我國古代器物上的附件,最早萌芽於史前時期,成熟於殷墟二期偏晚階段,後歷經兩周、兩漢、魏晉隋唐,直至明清都被廣泛使用。

主要在青銅器、陶器、漆木器、瓷器、墓門、墓葬棺槨以及建築的門上。

漢代以前,鋪首被稱為「金鋪」或「銅鋪」;唐代才出現「鋪首」和「銜環」兩個概念;到明代,人們才開始使用「鋪首銜環」這一稱呼。

所謂的「環」,是具有實際使用功用的部件,供敲門使用,同時又有裝飾意義。

在古代社會,人們認為要阻擋妖魔鬼怪進門,最主要的方法是在大門上放一怪獸銜著門環,可以防止妖魔鬼怪入門。

(作者系河北博物院文博館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半個世紀考古還原「燕趙」的「燕」

[閱讀提示]河北,又稱「燕趙」。然而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似乎還是對故都位於邯鄲、有大量成語故事傳世的「趙」所知更多,而對同為戰國七雄之一的「燕」的了解,卻往往僅限於「荊軻刺秦」悲壯故事的一鱗半爪...

暑假去哪兒?這些博物館不可錯過

點標題下方的藍字可關注湖南教育網官方微信!暑假不只有暑假作業,更有詩和遠方。外出旅遊,萬萬不可錯過這些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來湖南省博物館可以觀看馬王堆漢墓陳列,一睹辛追夫人的棺槨和同時代生活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