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蒼南歷史文化遺產 我縣全民共享遺產保護成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蒼南新聞網6月14日消息:6月13日是我國第10個「文化遺產日」,今年的主題為「保護成果,全民共享」。
文化遺產不是束之高閣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寶貝,文化遺產不是遠離百姓、沒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關係民生幸福指數的文化大餐,文化遺產蘊藏的價值只有被大眾感知、認可才能喚醒和激發大眾保護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如何讓千百年來被束之高閣的雅文化被世人接受?如何讓蒼南數以千計的文化遺產走入尋常百姓家,是歷史、時代賦予蒼南人的使命和責任。
六朝龍柄鐎斗
五代青釉花口碗
清如意銅帶鉤
蒼南縣文物部門十年磨一劍,在省市縣三級政府及文物部門的支持下,逐步推進全縣4處國保、10處省保、59處縣保、162處文保點、近千處普查登記在冊各類文物史跡、2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3處傳統村落及館藏2000多件歷史文物的保護、管理及利用工作,使蒼南市民走近歷史文化遺產,共享保護成果。
把握時代機遇,
打造「家門口的博物館」
我縣文物部門緊抓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社會形勢、「十二五」發展機遇,全面整合蒼南歷史文化資源,針對全縣12個鄉鎮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實行「一館一特色」建館布展政策,使鄉鎮展覽室、民辦博物館合理分布,蒼南目前已建(在建)博物館、藝術館、陳列室19座,其中,國有博物館、紀念館15座,民辦博物館4座,另有4座籌建中。
建成館免費開放率達100%,且每年數量以17%的速度穩步增長。
根據我縣工業文化遺產資源特色創新的「舊工業建築+專題博物館」利用模式在礬山鎮大獲成功,成為省、市民辦博物館典範。
藻溪奇石館、碗窯博物館、溫州礬礦博物館、礬都礦石館、礬都奇石館、蒼南劉基文化博物館人流如織,好評不斷,陳展水平穩居溫州市民辦博物館前列。
2015年1月26日,蒼南縣「十二·五」重點文化工程項目之一、為民辦實事的十大重點工程之一、總投資金額8000多萬元,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的國有綜合性博物館縣博物館新館建成試開館,改變了縣博物館建館30年有館無舍窘境。
展覽以蒼南歷史文物為依託,結合生動逼真的場景,綜合運用各種現代化展陳手段,從自然、遺存、文化、抗爭及經濟等五個部分講述蒼南縣從甌越古邑到今日蒼南的千年發展歷程。
試開館3個月,共接待遊客18.2萬人次。
以「展覽為民」、「服務為民」、
「活動為民」為宗旨打造的各博物館、展覽館成為蒼南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優質綜合載體,也成為蒼南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享受精神文化大餐的首選。
華紉秋作品——江南
修繕後的碗窯陳氏民居
修繕中的金鄉沈泰豐宅
上世紀50年代土地房產舊證
發揮主人翁精神,
力推保護管理有序發展
近年,縣文物部門積極申領中央、省市各項保護經費累計2000餘萬元,先後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名人故(舊)居保護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加快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及開發利用工作的意見》等,嚴格按照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以「先急後緩、修舊如舊」等原則對縣域不可移動文物實行分期分批保護、修繕工作,完成礬山礬礦遺址、碗窯村鄉土建築、矴步頭謝氏民居、靈鷲寺單檐塔等12處省保、縣保單位修繕,累計修繕古民居200多間,同時加大巡查執法力度,制止5起違法亂搭亂建事件,拆除違章建築600多平方米。
徵集追繳歷史出土文物漢代銅樵斗、
五代瓷器、明代墓志銘、清末民國道教齋醮銀飾等31件,徵集華紉秋、謝雲、尤有中、林湘、陳步宣、王學暢、郭遠、黃建生等數十名蒼南書畫名家作品310幅,徵集本地民俗文物350多件。
在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日常管理基礎工作同時,及時梳理縣域文物文字、圖片資料,加大挖掘、研究力度,邀請專家學者及媒體朋友,加快成果轉化力度,歷史文化遺產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曝光率直線上升,保護管理意識潛移默化的融入百姓生活,擴大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影響力,營造「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文物資源」的良好氛圍。
厚積薄發,由縣博物館負責編撰、相繼出版的《蒼南金石志》、《蒼南文物概覽》、《謝雲書畫作品集》、《華紉秋作品集》、《尤有中作品集》及內部季刊《蒼南博物》也成為受眾了解蒼南文物的重要渠道。
廣泛的宣傳、展示,遺產文化潛移默化的融入百姓生活,原本百姓望而興嘆、高雅神秘的文化逐步成為百姓茶前飯後的談資,廣大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更是前所未有的高漲,溫州礬礦博物館、蒼南縣博物館自籌建至免費開放,共收到民間捐贈文物200餘件,我縣藏家「藏寶於國,施惠於國,施惠於民」的大義之舉擴大了歷史文化遺產共享度,知者無不拍手稱快。
你我協同,
共謀雙贏發展之路
近年,縣文物部門在做好歷史文化遺產資源保護管理基礎上,轉變傳統思想觀念,與遺產資源所在地百姓共同謀略,協調歷史文化遺產發展利用過程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矛盾。
文物保護成果惠及於民,在尊重歷史真實,保持文物安全,風貌完整基礎上,考慮民眾住、行等基本民生需求,仍在使用的歷史街巷在修繕文物本體的同時,進行石板路改造、室內電力線路、自來水改造和白蟻防治等工程,維護文物本體及周邊生活延續性,激發民眾保護文物自覺性,並以「商貿服務、生活居住、旅遊休憩、歷史博覽」綜合發展為目的,把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與愛國主義教育、旅遊開發和城鄉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發展文化旅遊業,蒲城金德寬故居、金東故居、張琴故居、九間宅、華宅、礬山鄭氏、朱氏、王氏民居、橋墩洪氏民居、碇步頭老街、瀆浦羅氏民居等,戶樞不蠹,狗吠深巷、雞鳴桑樹、炊煙裊裊,古樸典雅的街厝老宅、建造考究的民居村落相映成彰,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儼然一幅古村人家,勃勃生機的生動畫面,遊人暢遊於此,遠離喧囂的田園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同時整合全縣文物資源,對蒼南獨具特色的名村古鎮、工業遺產、名人故居(廟堂)等文物資源引進大遺址保護理念,集中資金,尊重歷史痕跡,對條件成熟、資源價值高、地域組合好、區位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相對優越,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的歷史文化遺產作為重點,優先投資保護利用。
有序推動「一帶十園」重點文化工程。
莒溪劉基文化園伯溫碑林、朱程故居、王國楨故居、葉良金故居、林夫紀念館、蒲城郭宅免費向市民開放,伯溫文化廣場、伯溫生態公園、浙南制瓷古村、明清軍事重鎮、礬礦工業文化遺址等文化項目已相繼啟動,金鄉古城綜合性保護利用、碗窯古村落保護利用、溫州礬礦遺址申報世界工業文化遺產如火如荼進行。
歷史文化遺產是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的魂。
蒼南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在文物工作者與普通大眾濃烈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指引下,同舟共濟,風雨與共的努力下正步入有序良性發展時代,舉縣共享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成果。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任重而道遠。
(通訊員 盧亞妮)
福德灣列為省重點保護歷史文化村落 三、四期修繕保護工程正在開展
蒼南新聞網1月6日消息: 日前,省農辦公布第五批43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名單,礬山鎮福德灣礦工村榜上有名。據了解,福德灣村坐落礬山雞籠山礦區半山腰,集古礦洞、古街、傳統民居、古老生產技藝...
鼓勵動員全社會參與文物保護
講文物故事,知家鄉歷史。2016年12月27日,文物價值解讀與傳播大賽優秀解說詞評選結果揭曉,共50篇作品獲獎,其中一等獎10名、二等獎15名、三等獎25名,他們將分別獲得獎金8000元、500...
我市文物系統學習貫徹孫政才對歷史文化和傳統風貌街區保護工作的指示精神
2016年11月4日,重慶市文物局召開全體幹部職工會議,認真學習領會孫政才書記對我市歷史文化和傳統風貌街區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保護絲路歷史根脈 傳承華夏文明之魂
馬玉萍樹立正確保護理念,合理利用文物資源,讓文物活起來,在城鎮化進程中實現文化遺產的真實性保護、整體性保護、發展中保護……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關於文物保護的重要理論,抓住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文物事...
永州市文化文物部門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紀實
永州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市文體廣新局和市文物處肩負使命,勇於擔當,紮實工作,積極推進,工作成效顯著,充分發揮了申報主力軍作用。 一、強化管理,不斷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力度。高度重視文...
礬礦遺址保護利用成我省典範
蒼南新聞網6月27日消息:我縣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再傳捷報。在日前公布的浙江省不可移動文物18項優秀保護利用案例名單中,礬山礬礦遺址保護利用案例榜上有名。礬山礬礦遺址自2012年1月啟動一期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