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中元節,你了解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是民間傳統節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農曆七月十四日。

此時一些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農作物祭供,向祖先報告秋天的收成。

因此每到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家家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先人),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

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

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

道教《太上三官經》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

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佛教徒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也叫盂蘭盆齋、盂蘭盆供。

盂蘭盆會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間,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廟,有條件的,如廣濟寺、法源寺、拈花寺、廣化寺、嘉興寺、長椿寺等都舉辦規模不同的盂蘭盆會和中元法會。

民國以來,北海公園、中山公園音樂堂等處歷年此時都有"追悼陣亡將士法會"。

用番(喇嘛)、道(道士)、禪(和尚)三台經,供著一個"海陸空軍陣亡將士"的牌位,進行公祭。

中元節期間,老北京還有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

與農曆四月初五清明節、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並稱中國傳統三大鬼節。

中元節由來:

道教的中元節既是道教的宗教節日,也成為民俗節日。

道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

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後稱之為三官大帝。

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為上元賜福,地官為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

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

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

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

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堂。

這是中元節成為民俗節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節的起源,與佛教的「孟蘭盆會」也有很大的關係。

「孟蘭」是梵語,倒懸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

他們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

佛典《孟蘭盆經》中記載這麼一個故事,說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得到六通(六種智慧)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

目連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

目連無奈,哭著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

佛祖說: 「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裡,敬設盛大的孟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

」目連照佛祖的指點去做,他的母親真的脫離了餓鬼道。

佛祖還說:「今後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於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時,佛喜歡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到了西晉,《盂蘭盆經》被譯成漢文,因為它所提倡的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和中國儒家傳統的孝順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讚揚和重視,並在中國廣為流傳。

自梁武帝在南方創設盂蘭盆會後,已成為一種習俗,規模有增無減。

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宮中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

城中的寺院也要備辦供品,陳列於佛像之前,十分虔誠。

宋、元年間,七月十五這一天已演變為民間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親,並且盛行放河燈超度孤魂野鬼活動。

到了清代,對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的祭祀活動,更為重視,各地寺、院、庵、觀普遍舉行盂蘭盆會,並在街巷設高台誦經念文,作水陸道暢,演《目連救母》戲,有的還有舞獅、雜耍等活動,夜晚還把扎糊的大小紙船,放入水中,點火焚化,同時還點放河燈,稱之謂「慈航普渡」,十分熱鬧。

除外,當時各家各戶,都要在門外路旁燒紙錢,以祀野鬼。

時至今日,七月十五日中元節這一天,中國仍有許多地方,保持著祭祀祖先的習俗。

民間傳說:

傳說:一:每年農曆7月14日是中元節又叫鬼節或著叫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日。

中元節源自道,,後來佛教改為現現在俗稱的鬼節。

盂蘭節在印度語中意指「倒懸 」 ,「倒懸 」指的的是釋迦十大第子目蓮的母親死後後受餓鬼之苦,不能吃東西 。

後後來得到釋迦幫助。

用百味五果供養十方神佛並藉功德救母親。

所以現在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農曆7月舉行普渡會,現在叫鬼節。

一般來說古時候都不願在這個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傳說二:關於鬼節的來歷,傳說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裡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

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希望早日托生。

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鬼節」。

鬼節這天,人們要燒紙錢,擺供品祭奠故去親人的亡靈。

農曆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匯報指向民眾,即校籍辰。

佛家的總結講評則在內部進行。

不管是對外的校籍辰還是內部的批評會,都說明佛道兩家對七月十五日的重視。

或者說明這個日子在佛道節日中的重要。

再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

校籍辰和自恣日僅只是這個時節俗活動中極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薦新、放燈照冥、盂蘭盆會等在一年中也屬重要的節俗活動。

盂蘭盆會是佛教歲節儀規中重要的儀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舉行,因此中元節也有「盂蘭盆節」之稱。

儘管經過千餘年主動的順俗和被動的歸化,佛教的蹤影還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眾的中元節俗活動中。

首先是那名目。

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是「倒懸」意思,盂蘭與盆合起來是救器,即「救倒懸器」;另外,盂蘭盆也可以解釋為「救倒懸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飯食」的特點。

中元節的習俗

1、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2、燒街衣

這是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間風俗。

一踏入農曆七月,人們都會於入黑後,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

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餅

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前往盂蘭盆會的乾糧。

每到中元節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麵粉,用油煎炸。

其實,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一盤解解饞哦。

4、燒袱紙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

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

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5、吃瀨粉

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

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

6、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繫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

7、吃鴨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

為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

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被當地人稱為「掐嘴節」,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

在江蘇省的東縣鄉,很多鄉民在中元節當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卷的食物。

8、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9、祭祀土地和莊稼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

將供品撒進田地。

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

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

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

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10、麵塑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麵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

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

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包括出嫁的女兒及女婿、外孫,另過的兒子及媳婦、孫子等等),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

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

11、入廟祈福

準備素齋果品去寺廟,施佛及僧,誦讀地藏王經卷和咒語,報答父母恩情,為去世的先人祈福。

12、放天燈

鬼節這天放天燈也有兩個說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燈放出去,把霉運帶走,帶的越遠越好,讓這些小鬼永遠也回不來。

這時候就很忌諱別人家的天燈落在屬於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來,就要重新放飛出去。

其二是說,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進入極樂世界,鬼節這天放天燈,是為在陰間準備飛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升天的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七月十五為什麼叫中元節

中元節,即盂蘭盆節通常是在農曆的七月十四或者十五這一天,拿今年來說,公曆的2010年8月24日即是中元節。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

中元節:對於「鬼」,你了解多少?

今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鬼節」。自古以來,對於談「鬼」色變的百姓們來說,中元節註定是個有諸多忌諱的日子。比如不能回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中間……但除了這些忌諱,你知道中元節究竟...

七月十五話中元

中元節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中元節祭祀祖先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