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是什麼?為何有「鬼節」之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農曆七月十五,大家一定不陌生,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傳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也有「鬼節」之稱,關於節日基本的知識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兩個人真的細聊起來,「中元」究竟是什麼,「中元」和鬼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這個節日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主要風俗是什麼,恐怕還有很多人不知道。

那現在咱就來聊聊 「中元節」的這些事。

中元節荷燈

首先我們來說說「中元」是什麼?中元的說法來源於道教,我們知道道教有「三官大帝」,分別是天官、地官和水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又稱「三元」,以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三官神誕,所以,正月十五元宵節也稱「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這就是中元節這個名稱最早的由來。

天地水三官畫像

那中元節又是怎麼和「鬼」關聯起來的呢?按照道教的說法,地官赦罪,主管地府,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誕辰會釋放地府所有的鬼魂,赦免或減輕他們的罪過,所以在這一天,道教會設立法會超度亡魂,普渡孤鬼。

但是對於七月十五,佛教還有另外的說法,可能很多人不清楚,七月十五其實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這個節日的源於佛教「目連救母」的故事,話說佛祖的弟子目連,其母生前吝嗇貪婪,不修善果,死後在地獄受盡苦難,目連見之不忍,求於佛祖。

佛祖教他於七月十五設盂蘭盆會供養眾僧超度亡人,使他母親脫離苦難。

所以這一天在佛教中的意義則是祈禱先人洗凈罪惡、脫離苦難。

雖然日子相同,但是宗教有別,起源有別,不能混為一談。

目連救母

關於七月十五這天祭祖,最早的記載要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當時的梁武帝蕭衍,是一個虔誠的信佛之人,由他帶頭在七月十五這一天仿照佛家禮儀,舉行盂蘭盆會,自此,這個節日便延續了下來。

而道家中元節大概也是在南北朝時期開始流行,我們知道,佛教自漢代流入中國,魏晉之後,在民間基本是佛道相融,神佛一體,而佛道兩家又把這麼一個意義相似、形式相近的節日安排在了同一天,所以在民間它們的界限也就越來越模糊,因為「中元節」作為中國本土宗教的說法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所以七月十五中元節的稱呼也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其實在南北朝之前,中國就有七月祭祖的風俗,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時間是到了農作物收穫的時期,以新谷祭祖祭神祈求來年豐收,另一方面中國自古就有月圓過節的習慣,所以雖然沒有規定確切的時間,但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在七月十五這天「薦新」。

到了南北朝後,中元節興起,這個節日又和原本的習俗相近,便一併融合到節日裡,就形成了現在我們民間過的中元節。

七月十五這天,佛道兩家自是有各自的禮儀風俗,而在民間多是以祭祀祖先、亡魂和放河燈為主。

與上元節不同,正月十五賞的是陸燈,而七月十五放的是河燈,人們認為,陸為陽,水為陰,而且水在地下,更能接近孤魂,所以將燈放入水中來普渡亡靈。

放河燈

說了這麼多,總結來看,七月十五中元節雖然被人們稱為「鬼節」,但我們以脫離迷信的角度去看中元節,它實際的意義並非恐嚇,而是為了祭祀祖先,宣揚向善之道和懷先的孝道。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對於中元節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有什麼問題或者需要改正的地方,請在評論中留言,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七月十五話中元

中元節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中元節祭祀祖先要注意...

中元節:對於「鬼」,你了解多少?

今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鬼節」。自古以來,對於談「鬼」色變的百姓們來說,中元節註定是個有諸多忌諱的日子。比如不能回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中間……但除了這些忌諱,你知道中元節究竟...

傳統節日中元節,你了解多少?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民間傳統節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農曆七月十四日。此時一些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農作物祭供,向祖先報告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