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圖書館10餘萬冊古籍塵封半世紀得到妥善處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過5年多的準備和實施,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已經全面結束,我省的可移動文物的各項數據也全新出爐。

普查結果顯示,我省共有國有收藏單位330家,收藏可移動文物423444件(套),實際數量1958351件,其中歷史文物416362件(套)、自然類文物7082件。

珍貴文物118342件(套),其中一級文物4532件(套)、二級文物11830件(套)、三級文物101108件(套)、自然類珍貴文物872件。

這是記者從省政府於4月7日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總結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的。

全省新增珍貴文物5672件/套

我省普查工作與全國工作同步推進,普查工作從2012年10月開始,2016年12月驗收匯總。

在普查過程中,全省各級普查辦對非文物系統國有單位收藏的除圖書檔案外的26069件/套文物或疑似文物進行了認定,其中162家國有單位收藏的18113件/套文物納入普查範圍。

認定的文物類別主要有古籍檔案、明清字畫、革命文獻、敦煌遺書、拓片、造像、陶瓷器等,大部分集中在圖書、檔案和教育系統。

文物認定工作過程中新發現了一批價值較高的文物,如西北民族大學收藏的清鎏金銅佛母,省檔案局收藏的清北洋天津銀號五兩銀票,天祝縣東大寺收藏的明藏文大藏經、乾隆款隱龍紋白瓷高足碗等,這些文物填補了我省國有文物收藏空白,豐富了收藏品類。

在普查工作中,還開展了全省2002年以來文物系統新增文物鑑定定級工作,組織專家對全省104個博物館紀念館34783件/套新增文物藏品(含古生物化石)進行了鑑定定級。

全省新增珍貴文物5672件/套,新增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1023件,通過新增文物鑑定定級,全省文物系統珍貴文物數量有了較大提升,個別紀念館實現了館藏珍貴文物「0」的突破,徹底實現了可移動文物普查範圍的全覆蓋,保障了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

據全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統計,館藏文物數量最多的省級博物館是省博物館64780件(套),市級博物館是武威市博物館43127件(套),縣級博物館是敦煌市博物館13077件(套);館藏珍貴文物數量最多的省級博物館是省博物館50991件(套),市級博物館是慶陽市博物館1912件(套),縣級博物館是山丹縣博物館1245件(套)。

10餘萬冊古籍塵封半世紀

作為我省文物重點單位的甘肅省圖書館成立於1916年,現為擁有古今各類典藏文獻近500萬的現代化省級公共圖書館。

各類典藏文獻中,擁有數量豐富的古籍圖書,極具文物和史料價值。

自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開展以來,共鑑定明清書畫作品162件、明清至民國時期碑帖332件、革命文獻766部。

組織普查員按照普查規範在可移動文物信息登錄平台進行登錄,並經審核員逐條逐項檢查校對無誤後報送省普查辦,至2016年3月,總計提交書畫原件作品、冊裝碑帖、革命文獻普查數據1260條。

宋元明清古籍和西北地方文獻專藏是甘肅省圖書館另一藏書亮點,數量約25萬冊。

其中所含10餘萬冊未整理古籍,由於專業人員與經費的匱乏,從未分編整理,堆放庫房達半個世紀,上面落滿塵土,破損現象嚴重,成為甘肅省圖書館幾十年來無力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在普查中,普查人員充分利用自2007年開始在古籍保護工程和古籍普查方面所取得的已有成果,結合國家文物局實施的可移動文物普查,找到契合點,儘可能節省人力物力,減少重複工作。

將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和全國古籍普查結合起來,在積極開展珍貴古籍名錄與「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申報的基礎上,通過去塵清潔、整合歸併、版本鑑定、分類編目、鈐蓋印章、電子十六表登記、書影拍攝、數據平台導入著錄、一審二審核查、訂做函套、修補修復等,至2015年11月,甘肅省圖書館古籍普查工作全部結束。

共完成古籍普查總量22100部(條)約25萬冊,其中一至三級善本4847部(條)10萬餘冊。

其中,有數量可觀的30餘部宋、元刻本,600餘部明刻本。

宋衢州州學刻本《三國志·諸葛亮傳》、宋淳熙十年(1183)象山縣學刻本《漢雋》、宋嘉泰四年呂喬年刻元明遞修本《東萊呂太史文集十五卷別集十六卷外集五卷麗澤論說集錄十卷附錄三卷附錄拾遺一卷》,皆為稀見珍本。

明代刻本中,有國內收藏最完整的大型木刻佛教典籍叢書《永樂南藏》和現存版本中較早的嘉靖元年(1522)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

清版書中,有清乾隆內府寫本文溯閣《四庫全書》,收書3470種36315冊,是一部國家級珍本,建有專門藏書樓,實行專人專管。

地方志專藏中之明萬曆刻本《重修鳳翔府志》、清康熙刻本《朔方廣武志》,皆海內外孤本。

此外,還有珍貴的《列仙傳》、《職原鈔》、《三體詩集》等30餘種日本刻本及10餘種朝鮮刻本。

甘肅簡牘博物館全省第二

甘肅簡牘博物館是一家收藏展示秦漢簡牘文物為主旨的專題博物館,2012年12月正式批准成立。

該館珍藏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甘肅地域出土的近4萬枚秦漢簡牘及一萬多件相關文物,總藏品數達到50073件,位列全省第二名。

經過五年努力,該館優質高效地完成了普查任務。

同時,利用文物普查的成果,甘肅簡牘博物館近年來舉辦了系列專題展覽,2015年在北京世紀壇、西漢碑林博物館舉辦「古塞奇珍—甘肅古代簡牘暨漢簡書法展」、在甘肅省博物館舉辦《西北漢簡與陳杰簡書展》;2016年在鄭州美術館舉辦《夢回秦漢—秦漢簡牘特展暨簡牘書風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既宣傳展示了普查成果,也提高了博物館社會影響力。

多名普查人員受到國家表彰

據了解,自普查開展以來,全省各級普查辦和國有單位共3237人參與了普查工作,其中,各級普查辦工作組人員817人,專家組成員312人,收藏單位人員1165人,志願者943人。

隴西縣博物館姚瀅、省普查辦張兆燕、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魏美麗,武威市博物館高輝、劉曉春、周飛飛、張建強等七名普查員先後榮獲國家普查辦「普查之星」榮譽稱號。

甘肅省簡牘博物館、甘肅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和甘肅省文物資料信息中心副主任(省普查辦負責人)班睿、白銀市博物館副館長杜永強和分別被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普查先進集體和普查先進個人。

通過普查,全省文物資源得到系統梳理,共出版了《蘭州市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新發現文物集萃》、《雄關神韻—嘉峪關市第一次可移動精品文物鑑賞》等圖錄5套。

依託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全省共舉辦文物展覽57個,展出藏品6300餘件。

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盧偉山

編輯:楊倩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甘肅:本省珍貴文物實際數量位居全國第三

(原題為《我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發布 甘肅珍貴文物實際數量居全國第三位》) 3月30日上午,甘肅省文物局在蘭州發布本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五年間,通過對甘肅省29354個國有單位和2...

我省非國有單位可移動文物普查初步完成

【本報訊】26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我省自開展非文物系統國有單位收藏文物認定工作以來,共有18113件(套)文物納入普查範圍。 據了解,省各級普查辦文物認定工作自今年3月下旬啟動,全省各級普查...

觸摸神秘的古應國

內容摘要:我和普查辦的專家組踏著年味,來到平頂山市博物館和寶豐縣開展可移動文物普查文物鑑定定級的試點工作。這次試點主要是基於全省可移動文物普查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調查階段的工作完成後,工作即將...

端州圖書館完成了首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

記者近日獲悉,端州圖書館完成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對端州圖書館館藏古籍進行了一次全面清點,通過對普查數據進行登記和錄入等工作,為實現文物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和動態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據圖...

甘肅可移動文物逾195萬件

光明日報蘭州4月7日電 記者宋喜群從甘肅省文物局獲悉,據甘肅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統計,甘肅共有國有收藏單位330家,收藏可移動文物423444件(套),實際數量1958351件。其中歷史文...

海南省博鎮館之寶——鳳首壺亮相

原題:可移動文物普查匯報展舉辦省博鎮館之寶 鳳首壺亮相6月10日,全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省博物館舉辦「藏珍菁華——海南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匯報展」,展出130餘件(套)精品...

寧波共收藏國有可移動文物20餘萬件

人民網寧波6月9日電 記者從寧波市文廣新局獲悉,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寧波市全面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這是寧波市六十餘年以來首次開展的全市可移動文物普查,也是繼第三次全...

我市可移動文物收藏量已逾萬件

昨日,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總結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我市相關部門、文博系統單位在市政府會議中心參加學習。副市長徐小莉出席。 中山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從2013年啟動至2016年,歷時共4...

全國首家省級古籍保護協會在漢成立

湖北日報訊 (記者別鳴、通訊員范志毅)12日,湖北省古籍保護協會第一次會員大會在省圖書館召開,全國第一家省級古籍保護協會宣告成立。近年來,我省珍貴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截至目前我省共有22...

安徽可移動文物普查摸清家底

本報訊 經過3年多努力,近日,安徽省全面完成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全省省級、16個市、61個縣全部通過普查驗收。通過普查,安徽省摸清了可移動文物資源總體情況,新發現一批重要文物,健全了文物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