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志願者補齊古籍普查人才短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現存多少古籍?多年來,這個問題一直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古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開展古籍普查,摸清我國古籍家底,可以為繼承創新打下堅實基礎。

日前發布的《「十三五」時期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規劃》提出,到2020年完成2000家古籍收藏機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摸清全國古籍資源和保存狀況。

進行全國古籍普查登記,有些「硬骨頭」要啃。

一些古籍收藏單位地理位置偏遠,經費不足,沒有熟悉古籍的專業人員,使得古籍整理、保護工作長期停滯。

近些年,人們在基層圖書館常常看到這種情景:上百冊古籍堆放在圖書館的水泥地上,常年與塵土、蟲鼠相伴,任憑四周潮濕或乾燥,炎熱或寒冷。

內行專家遠道而來,俯身拂去書上的塵埃,展開粘連的書頁,或許可以發現一兩部稀見的宋元善本,驚喜之餘,總免不了一聲嘆息。

能否如期完成古籍普查的目標,這些基礎薄弱、專業人員匱乏的古籍收藏單位是一個關鍵。

從2015年開始,中國古籍保護協會組織大學生志願者利用假期進入這些機構,在高校教師、各省級圖書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協助進行古籍普查登記。

三年來,從松花江畔到天山腳下,從膠東半島到大理古城,古籍普查志願者的足跡縱橫南北東西。

在推動全國古籍普查進程的同時,以往較少接觸古籍實物的文史專業大學生們,也有機會直面「原生態」的典籍,成為一段中華文化史的見證者、參與者。

翻山越嶺查古籍

「現在想想,腦子裡還滿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

」今年暑假,湖北大學學生秦幼苹和小夥伴們先是在湖北省巴東縣圖書館加班加點完成了古籍普查登記,緊接著就轉赴湖北省建始縣,「坐了5小時的車,翻山越嶺,全程都是盤山路,車子行駛過的地方,最高海拔3000米左右,一路的顛簸和急轉彎讓我們都有點吃不消,姑娘們全部暈車,嘔吐不止。

到了建始,經過短暫的休整,我們很快又投入到工作中。

「察合台文!」「波斯文!」「阿拉伯文!」有時在睡夢中,新疆大學學生熱比艷木·買買提還夢見在辨別少數民族文字古籍的文種。

2017年,有271名像秦幼苹、熱比艷木·買買提這樣的大學生志願者分赴全國62個基層單位。

有的單位山路崎嶇漫長,有的沒有空調、風扇,有的甚至沒有足夠的場地,志願者們只能席地而坐,整理攤在地上的古籍。

「我們在和田博物館的地下室待了整整8天,在9具木乃伊的『陪伴』下,完成了684本古籍的錄入登記。

」雖然工作環境不佳,但中央民族大學學生阿依吐松·買合木提說,翻閱著已經泛黃甚至是被蟲蛀過的書頁,她會為那些破損嚴重的古籍心痛,也會為遇見保存完好的善本而欣喜。

「新疆各少數民族古籍數量不大,但分散在南北疆各個地州、縣市以及鄉鎮,區域跨度大。

這些古籍文種多樣,內容豐富,許多地州藏書單位沒有專門的少數民族古籍著錄人員,有些地方存在疑似古籍,而又無法確定版本等問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黨委書記艾爾肯·買買提說,缺少既懂少數民族文字,又熟悉古籍編目的專業人員,是新疆少數民族古籍普查最大的難題,而中央民族大學、新疆大學的六位志願者的到來,讓南疆三個地州七家單位古籍普查順利完成。

「無論是整理清點一本本雜亂無序的文獻,還是考證晦澀難懂的版本,錄入煩瑣的書目信息,抑或是將一套套滿是灰塵的古籍分類上架,志願者們都沒有絲毫的畏難情緒。

」雲南省圖書館館長王水喬介紹,2017年暑期,雲南的71名古籍普查志願者在全省七家基層圖書館共普查登記3000餘種、近3萬冊古籍。

據統計,2017年,大學生志願者們在全國62個基層古籍收藏單位共普查登記5萬餘種、30餘萬冊古籍。

在吉林社會科學院,他們發現了清乾隆十六年武英殿刻四色套印本《御選唐宋詩醇》,在湖北省安陸市圖書館,他們發現了明末刻本《增定南九宮曲譜》,在四川省井研縣圖書館,他們發現了明嘉靖內府刻本《文獻通考》……古籍普查志願者不僅把一部部古籍永久記錄在中華古籍的「帳本」上,也讓大量少為人知甚至不為人知的善本古籍重見天日。

禮敬優秀傳統文化

對於志願者們來說,參與古籍普查登記,有辛苦的付出,也有滿滿的收穫。

「雖然我是古典文獻專業的學生,但平時極少接觸古籍實物,這次普查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山東大學張恩標參與了山東省圖書館藏大藏經的整理登記,從那些紙張發黃但墨跡依舊蒼勁的文獻中,他仿佛看到了明清刻工手握拳刀,在木板上精心雕刻的場面,「古籍普查不僅考驗了我的耐心與細心,更是對專業素養的一種提升」。

「斷版本,定年代,看字體,找避諱,感覺課本上的知識都活了。

」金陵科技學院古籍修復專業學生劉叢義坦言,前兩年剛進大學時,對自己今後要從事的職業一度感到茫然,參加了古籍普查,實打實地接觸了古籍,他覺得「好像能摸到一點邊兒了」。

劉叢義意識到,一名優秀的古籍修復師,不僅應該是技術精湛的匠人,而且要了解他所修復古籍的歷史和價值,「只有這樣,我們在修復古籍時,才能更有針對性,更謹慎小心」。

對古籍的謹慎小心,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當代人的歷史責任。

「時間賦予古籍價值,時間也讓古籍變得脆弱。

我每摸到一冊古籍,翻開塵封已久的書頁,就會不由得以慎重的態度,以最輕的力度溫柔地對待它。

」西南民族大學江慧瓊說,在普查的過程中,她關心的不僅是如何完成眼前的工作,而且還想像著,後人將如何評價她對這部古籍的整理與記錄。

「與古為徒,各自努力;守先待後,共同奮鬥;傳承文明,責無旁貸;文化復興,在予一身!」今年七月,安徽省圖書館舉辦暑期志願者培訓,全體志願者高聲誦念古籍普查要則警語,在場的許多人壯志滿懷。

中國古籍保護協會會長劉惠平表示,全國古籍普查工作目前已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今後幾年將持續組織中華古籍普查文化志願服務行動,推動實現「十三五」時期基本完成古籍普查工作的目標,為改善古籍保護的存藏環境、推動古籍整理修復和開發利用做好準備。

(記者 杜羽 本文圖片為古籍普查志願者分赴新疆、山東、吉林等地著錄古籍。

資料圖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山西古籍的保護與傳承

燦爛的三晉文化為山西留下了上百萬冊珍貴古籍,其數量和質量都位居全國前列,這些浩如煙海的古籍善本既是三晉悠久歷史的驕傲,同時也意味著山西古籍普查保護和研究的任務艱巨並且緊迫。近日,記者來到山西省古...

古籍保護,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本報記者王紅軍22年前,在天津圖書館一間10餘平方米的小屋裡,一張簡陋的閱覽桌上,萬群獨自一人開始了自己古籍修復的工作。現在,這間辦公室已經發展成為全國面積最大的古籍保護中心,萬群也從「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