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性的溫暖,給讀者以慰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出身藝術世家的葛亮,祖父是知名藝術史學者葛康俞、太舅公為陳獨秀、表叔公為鄧稼先,這些赫赫有名的家族成員,為葛亮披上一層傳奇色彩,也賦予他取之不盡的創作靈感。
這一點在葛亮上一部名作《北鳶》中就有所體現。
小說集《問米》甄選了近年來葛亮7篇具有懸疑感的中短篇代表作,7個關於你我身邊平凡人的故事,7個庸常生活之下的意外結局,悲憫的民間敘事中,是人生的風姿百態,也是命運的橫強與無常。
不同於《北鳶》的新古典風格,《問米》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內容自然流暢。
對於風格轉變這一點,作者本人也十分認同,他說:「《問米》有點不同於傳統的現實主義態度,有實驗的成分。
」
葛亮透露,自己早有寫作「懸疑」小說的想法,直到《問米》,才開始真正完整的構建懸疑故事。
他說:「《問米》與其說是著眼於懸疑,不如說在對其進行解構。
懸疑的終極意義在破解事件的真相,這一過程在閱讀者的成見中,是會引起興奮的。
但這本書里的故事,無一不在表達所謂真相倏忽而至時人的無力感。
……生活的邏輯終於覆蓋了事件的因果邏輯。
這是日常強大的力量,充滿了意外與無序。
」
葛亮和他的作品,一直是溫和而平靜的,以至於年齡尚輕就被稱為「有一顆老靈魂」。
新書《問米》中也不例外,故意以日常生活解構過量的懸疑感,雖然講述了一個個殘酷而真實的故事,但依舊由人性的溫暖,給讀者以慰藉。
無論是新古典風格的民國家族史,或是帶有懸疑感的當代現實風格寫作,葛亮的寫作面向歷史、關注現實,帶著氤氳的煙火氣息。
他在寫作時會關注熱點,但不會去追逐熱點。
如果對某一話題感興趣,會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反覆思量後,覺得適合表達才會再撿起來。
葛亮與廣州讀者分享《北鳶》的創作
南都訊 記者朱蓉婷 從2009年問世的長篇小說《朱雀》,到去年的《北鳶》,作家葛亮的「中國三部曲」已行進到第二部。上周末,葛亮現身廣州購書中心與讀者見面,並分享了《北鳶》的創作歷程。近年來,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