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挖掘六座漢墓 首次發現「養老」腰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天津薊縣小毛莊漢代墓葬保護區的遠景城工地,正在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已發掘墓葬81座。

其中,漢墓6座,明清墓75座,同時發掘出唐代窯址一座,出土各種文物600餘件套。

據主持此次挖掘工作的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介紹,這是天津地區發掘出的規模最大、序列最清晰的明清時期家族墓地,跨度500多年,還首次發現清代養老保障制度的「養老」腰牌,極具研究價值。

考古現場

81座古墓分屬倆「系列」

據了解,此次考古面積2800平方米,屬於小毛莊漢墓保護區的一部分。

50名考古工人用一個多月完成了81座古墓的發掘,這些古墓按照時代分為兩部分:6座漢墓分別形成於西漢、東漢、曹魏時期;另有75座墓葬自明中期延續到晚清時期,屬於家族墓。

漢墓自西漢延至曹魏

在一處土穴漢墓中,因年代久遠,墓主人的屍骨早已粉化,只有白色痕跡,在屍骨頭部上方整齊地擺放有一對漢壺、一對盍等陪葬陶器。

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考古專家姜佰國說,這是一座土葬墓穴,從陪葬器物來看是典型的西漢古墓。

那時盛行薄葬制度,除了皇族外,多土坑墓穴下葬且陪葬品很少,最多在頭上方安放兩盍、兩壺等少許陶制的冥器陪葬,少有金銀細軟陪葬。

在不遠處零星地分布著其他幾座漢墓,均為磚室墓,初步判斷為東漢晚期到曹魏時期的墓葬。

東漢以後,漢代墓葬開始實行厚葬規格,一些高等級的墓葬都用青磚砌築而成,且有青磚蓋頂,墓內分別有耳室和主室,並有豐厚的玉器、陶器等陪葬品。

此次挖掘的漢代磚室墓葬因屢遭盜掘,磚室均坍塌和嚴重受損,陪葬物品幾乎所剩無幾。

在考古現場最靠北的漢墓可以看出,這個呈「中」字形的大墓,如今墓室內只剩下磚砌的斷壁殘垣,但能清晰地看出墓道、東西分列的4個耳室、墓前廳、墓後室等。

因為早年被盜多次,墓中只剩下陶豆、陶灶、陶奩等。

漢代磚室墓葬自北向南一字排開,依山面水。

殘留的部分陶器和墓葬形制具有典型的東漢晚期和曹魏時期特點,考古專家分析,這些墓葬具有一定的年代延續性,對研究漢代喪葬習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明清家族墓序列清晰

此次考古發掘動用了航拍,從航拍圖片上可以看出,漢墓外的明清時期墓葬共14排、75座,其中明代墓葬5排17座,清代墓葬9排58座,年代自明代中期到清代晚期。

時間跨度500多年。

考古專家張俊生介紹,這是天津首次發掘出土規模最大的、序列最清晰、年代延續時間最長的明清時期家族墓地。

從出土文物來看,陪葬品分為金、銀、玉、瑪瑙、銅等飾物,也有陶罐、瓷罐、陶盤、鼻煙壺以及各朝代的銅錢等。

從陪葬的銅錢、銅鏡等帶有時代明顯標誌的器物和墓葬規格上可以判定,這一家族墓地自明中期的第一人開始,子子孫孫經歷了14代,最後一排是清晚期的墓葬,只葬有一人。

其中,夫妻合葬墓多座,中期此家族人員繁盛一時。

一個銅木精雕清代官帽頂出土,說明墓主生前曾經位列官位,入土時頂戴花翎。

在其後輩墓葬中,又有兩塊「養老」銀牌出土。

兩塊銀牌均說明他們生前享受朝廷養老供奉待遇。

陪葬文物

東漢時期銅質書刀出土明清銀簪製作精美罕見

這些墓葬中,共清理出600多件陪葬文物。

一把東漢時期的銅質書刀,長約20厘米、寬約1厘米,製作精美。

專家考證後認為,這是當時用來刮削竹簡的。

銅鑲嵌白玉的玉帶扣是男性墓主人的配飾,出土於明清時期墓葬群,埋藏地下多年白玉質地仍有浸潤感。

而陪葬女性墓主人的金銀器:頭釵、戒指、耳挖等製作考究精美。

一隻銀簪的頭部是雕刻精美的蓮花,蓮芯處鑲嵌的白色大珠完好無損。

意外發現

保存基本完好唐代窯與南方「龍窯」極其相似

在墓葬的考古發掘中,在距離墓葬群一百多米外,一座唐代窯址被發現。

這也是多年來,天津首次發現保存基本完好的唐代窯址。

該窯址的窯室平面呈長方形,寬1.4米到1.64米,長12.3米,包括窯室、言道、火膛、操作間等,建造方式和南方地區的「龍窯」極為相似。

龍窯是我國窯爐的一種形式,多建築在江南地區坡地上。

最早發現於浙江上虞,為商代窯址。

窯為長條形,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如龍似蛇,故名。

因為現場沒有大量的瓷器或者陶器的殘片出土,專家初步推斷,此窯可能是燒制建築構件所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藍山五里坪古墓群出土漢代銘文磚及45件文物

紅網藍山縣分站8月18日訊(通訊員 胡雯)近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在對藍山縣五里坪古墓群的搶救性發掘中再次探明墓葬30餘座,其中已經清理完畢的三座漢墓中,共出土陶器、銅器、鐵器、漆器等...

膠州古村落挖出商代青銅器

昨天,記者從膠州博物館獲悉,歷經50多天的膠東國際機場周王莊遺址搶救性發掘項目現已全部結束。從此次出土石器、陶器、釉陶器和各類銅器等器物來看,這個古村落遺址主要集中在商晚期至漢代,這對研究膠東半...

重大考古發現:河南周口發掘百座漢墓群

11月13日,河南文物部門對外消息稱:在該省周口市境內發掘出以百餘座漢墓為主的古墓群,出土有大量陶器與漢代「五銖」錢。據介紹,墓葬出土陶器多達487件,從出土的遺物判斷遺址的時代從漢代一直延續至...

襄陽發掘出69座秦漢古墓,出土大量青銅器文物

昨從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該市高新區團山鎮李沖村張家崗69座秦漢古墓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基本結束,已出土陶器、銅器、鐵器等文物上千件。團山鎮是三國時期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的主戰場。因在建的...

山西太原開化墓群 考古收穫頗豐

日前,山西太原開化墓群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考古隊在開化墓群發現了大量漢、北齊、明清時期墓葬,其中,發掘出的一處漢代磚室墓葬規模之宏大、結構之複雜,在山西實屬罕見。在3座北齊墓中出土了135件色...

准格爾旗發現漢代潁川陳氏家族墓群

漢末魏晉是中國歷史上士族門閥制度最為鼎盛的時期。潁川陳氏正是以漢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為當時的巨姓望族,世代傳襲,名重魏晉。1月4日,記者從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在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腦包灣村發...

衡東發現漢代墓群及印紋硬陶窯址

紅網長沙5月29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趙晶 實習生 向紫鳴)5月28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因衡陽大浦通用機場工程項目,該所今年與衡陽市文物局、衡東縣文物局組成考古工作隊,對洋塘山墓群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