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男屍至今面部仍清晰 因糯米澆漿封墓保存完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標題:明代男屍至今面部仍清晰

近日,寶應縣原沿河鎮潘橋村馬莊組331省道工程的施工現場發現古墓葬。

經過考古人員連續幾日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共清理出明清兩代的三處遺蹟。

昨天,古墓開棺工作開啟,17件珍貴文物以及一具不腐男屍重見天日。

出土三座墓葬,明代男屍面部清晰可辨

4月21日,在寶應縣原沿河鎮潘橋村馬莊組331省道工程的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在操作施工機械過程中,突然發現泥土中出現了並不常見的木工、磚工、疑似棺槨等物品。

施工隊立即停止了該處區域的施工,並與寶應縣公安部門、文物部門取得了聯繫。

考古人員這幾天在現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昨天上午進行開棺,目前考古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據考古人員介紹,本次考古共清理了三處遺蹟,一是清代夫妻合葬墓一座,二是明代招魂葬一座,三是明代澆漿墓一座。

其中,明代澆漿墓出土明代男屍一具,年齡為50~60歲左右,身高約為160~170厘米,因糯米澆漿及棺槨均封存完好,屍體保存較為完好,面部輪廓較為清晰,牙齒、鬍鬚、頭髮均明顯可辨。

隨身衣物、棉被、棉靴等均保存完好。

根據棺木用料、形制、服飾等信息推斷,該墓主人非為達官顯貴,但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對自身的後事和下葬比較重視。

出土文物17件,墓券鐫刻「大明國直隸揚州府」

據悉,截至目前,本次考古發掘共發現文物17件,在清代夫妻合葬墓中發現陶罐10隻。

明代招魂葬中發現明代青花瓷碗一隻,長方形石硯一對,宋代太平通寶一枚,明代墓券一塊。

澆漿墓中目前僅發現「黃金入櫃」薄形銀片一枚,直徑約為6~7厘米。

同時,於發掘探方區域內發現唐代陶缸一隻。

更有價值的線索和信息正在進一步發現中。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招魂葬中出土的墓券規格較大,引起了文物專家的注意。

墓券又稱買地券、地券等,是中國古代的隨葬明器,質料一般為方形或長方形的石、玉、磚、鉛或竹木,上面刻有或寫上文字。

這塊明代墓券上面有清晰可辨的「大明國直隸揚州府」等鐫刻銘文,同時墓券上還有「大明嘉靖39年」,進一步佐證了該墓葬的年代。

考古人員介紹,墓券主要記錄了墓穴主人、尺寸範圍、墓地買賣雙方等信息。

但由於年代久遠,字跡早已模糊不清,要經過專業處理才有可能獲知墓主人身份。

寶應曾發現明代仲蘭家族墓,也是屍身未腐墓

據寶應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早在上世紀70年代,寶應曾經發掘過明代仲蘭家族墓,出土墓誌兩合。

根據墓誌傳遞的信息,說明當時發現的是仲蘭長子陝西按察使仲本夫婦合葬墓,出土服飾、玉佩、狀紙等文物。

與本次出土墓葬相似的是,仲本夫婦墓葬在發掘出土後也是屍身未腐,同樣是用糯米澆漿封墓。

出土的不腐屍已由上海自然博物館收藏。

另外,當時出土的狀紙記載了墓主仲本為官期間一樁未了卻的民間官司,體現了寶應縣明代官員仲本為官清廉,情系百姓的極高品格,傳遞著正能量。

寶應博物館負責人表示,此次發現的古墓,與上世紀70年代發現的明代仲蘭家族墓相距甚遠。

如果通過此次考古發掘獲得的第一手考古資料,能夠確認這是明代墓葬,而且揭開墓主人身份,將形成寶應縣明代人生活的縮影,或將印證寶應縣人文歷史的相關記載,豐富寶應縣的歷史人文內涵,同時,也對研究寶應的歷史、文化、葬制、民俗等提供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通訊員 唐華榮 記者 孔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迷們看過來!成都龍泉發現宋代尚書右丞墓

去年12月,成安渝高速路成都收費站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古墓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組織專業人員前往現場進行發掘,發現兩座大型宋代磚室墓,並於當日組織人員進行搶救性發掘。墓地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十...

南陽發現漢代墓葬 帶有陪葬坑

□晚報記者 王晨 實習生 侯奧會 文/圖圖一遺址文化內涵非常豐富周口晚報記者了解到,本次文物勘探和考古發掘工作共發掘古墓葬7座、陪葬坑3座、古錢窖1座、灰坑19座、灶15座,出土各類文物千餘件。...

南昌古墓群出土東吳時期陰間樓契

江西南昌市西湖區去年7月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了共有11座墓的「象南中心古墓群」,面積約2000平方米,當中有一座為罕有的「六棺合葬墓」,共有一成人女子和五名未成年孩童,葬俗奇特;至於最早的一處古墓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