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工地發現明代古墓 出土青花瓷碗古錢石硯墓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標題:寶應331省道工地發現明代古墓 出土青花瓷碗古錢石硯墓券等

近日,寶應縣原沿河鎮潘橋村馬莊組331省道工程的施工現場發現古墓葬,考古人員正在現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根據墓坑裡出現在一些器物和一塊明代墓券,專家初步推斷這是明代墓葬,至於墓主人的身份,還有待考古工作進一步展開進行考證。

鐫刻「大明國直隸揚州府」

一個墓坑裡有兩具棺材

4月21日,在寶應縣原沿河鎮潘橋村馬莊組331省道工程的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在操作施工機械過程中,突然發現泥土中出現了並不常見的木工、磚工、疑似棺槨等物品。

是不是挖到了古墓葬?施工隊立即停止了該處區域的施工,並與寶應縣公安部門和文物部門取得了聯繫。

使得古墓葬得到了及時保護,維持了墓葬的原有結構和形態。

寶應博物館工作人員聞訊後,立即趕到現場,看見古墓葬保存較為完好,除了兩具棺材,在墓坑區域內,還發現了一些器物,例如一隻青花瓷碗內放置了一枚宋代「太平通寶」古錢,一對水波魚紋方形石硯。

文物專家初步鑑定,青花瓷碗和水波魚紋方形石硯都是明代的器物。

此外,現場還有一塊比較大的青磚,也引起了文物專家的注意,走進一看,原來是一塊明代墓券。

墓券又稱買地券、地券等,是中國古代的隨葬明器,質料一般為方形或長方形的石、玉、磚、鉛或竹木,上面刻有或寫上文字。

這塊明代墓券上面有清晰可辨的「大明國直隸揚州府」等鐫刻銘文,因墓券仍有一半處於土內,更多信息還有待接下來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得到破解。

根據出土文物和墓葬形式,專家初步推斷,此次發現的可能就是明代的墓葬,當然,還有待考古發掘資料進行考證。

寶應縣文物部門在獲悉情況後,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至揚州市文物局,揚州市考古研究所的專家趕赴現場後,迅速制定了考古發掘方案,隨後開始清理墓坑裡的泥土。

目前,該處古墓葬的考古發掘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中。

一個墓坑裡有兩具棺材,而兩者之間相距四五米,那麼,這兩位墓主人什麼關係?明代墓券是不是就是指為這兩位墓主人買的風水寶地?對此,現場考古人員稱,棺材還沒有打開,這些疑問還有待考古發掘的進一步展開才能破解。

寶應曾發現明代仲蘭家族墓

但與此次發現墓葬相距甚遠

其實,寶應縣此前也曾發現過明代墓葬。

據寶應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早在上世紀70年代,寶應曾經發掘過明代仲蘭家族墓,出土墓誌兩合。

根據墓誌傳遞的信息,說明當時發現的是仲蘭長子陝西按察使仲本夫婦合葬墓,出土服飾、玉佩、狀紙等文物,仲本夫婦墓葬在發掘出土後竟屍身未腐,出土的不腐屍已由上海自然博物館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出土的狀紙記載了墓主仲本為官期間一樁未了卻的民間官司,體現了寶應縣明代官員仲本為官清廉,情系百姓的極高品格,傳遞著正能量。

寶應博物館負責人表示,此次發現的古墓,與上世紀70年代發現的明代仲蘭家族墓相距甚遠。

如果通過此次考古發掘獲得的第一手考古資料,能夠確認這是明代墓葬,而且揭開墓主人身份,將形成寶應縣明代人生活的縮影,或將印證寶應縣人文歷史的相關記載,豐富寶應縣的歷史人文內涵,同時,也對研究寶應的歷史、文化、葬制、民俗等提供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開展,墓主人身份有望得到揭開,也許墓坑區域內還會有新發現,本報也將繼續予以關注。

同時,寶應博物館負責人也借本報籲請廣大群眾不要圍觀考古發掘現場,因為圍觀不僅影響到考古工作的正常開展,而且可能會破壞古墓葬現場,造成無法彌足的遺憾。

通訊員 唐華榮 李瑩瑩

記者 陶敏(圖片由唐華榮提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渾源發現較完整遼代時期古墓葬

近日,在渾源縣南榆林鄉二嶺村發現一處遼代時期古墓葬。7日,記者在清理挖掘現場看到,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和該縣文物局工作人員正在開展勘探和搶救性發掘清理工作。 古墓葬位於二嶺村西野外,墓坑為圓形,坑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