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寶應明代澆漿墓又現不腐屍 男墓主五六十歲身高約1.7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標題:寶應明代澆漿墓又發現不腐屍 男墓主五六十歲 身高約1.7米

4月23日,本報報導了寶應縣原沿河鎮潘橋村馬莊組331省道工程的施工現場發現古墓葬,這幾天,考古人員一直現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

記者昨獲悉,古墓的考古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清理出三座古墓,分別是一座清代夫妻合葬墓,一座明代招魂葬,一座明代澆漿墓。

寶應工地發現三座古墓

這裡以前是個大土堆

4月21日,在寶應縣原沿河鎮潘橋村馬莊組331省道工程的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在操作施工機械過程中,突然發現泥土中出現了並不常見的木工、磚工、疑似棺槨等物品。

施工隊立即停止了該處區域的施工,並與寶應縣公安部門和文物部門取得了聯繫。

寶應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趕至現場後,發現古墓葬保存較為完好,在墓坑區域內,還有一些器物,例如一隻青花瓷碗內放置了一枚宋代「太平通寶」古錢、一對水波魚紋方形石硯。

文物專家初步鑑定,青花瓷碗和水波魚紋方形石硯都是明代的器物。

此外,現場還有一塊明代墓券,上面有清晰可辨的「大明國直隸揚州府」等鐫刻銘文。

專家初步推斷,此次發現的可能是明代墓葬。

當然,還有待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進行考證。

這幾天,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員一直在現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

除了一開始就被發現的兩座古墓外,考古人員還清理出了另一座古墓。

也就是說,截至昨天,此次,該區域內共清理出了三座古墓葬。

現場圍觀的當地老百姓說,這裡以前是一個大土堆,最近新修331省道,古墓才得以重見天日。

清代夫婦合葬墓率先打開

墓主骨骼保存完好

前天,寶應博物館邀請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以及寶應當地的文物專家來到現場,共同商討開棺事宜,最終,一致決定就地打開棺槨。

考古人員首先打開一座古墓的棺蓋板,根據墓葬形制,推斷這是清代的夫婦合葬墓,裡面有兩具棺材,其中一具棺材內,骨骼保存完好。

現場考古人員表示,這座夫婦合葬墓,埋葬手法簡單,並沒發現什麼陪葬品。

明代澆漿墓躺著不腐屍

男墓主五六十歲

隨著清代夫婦合葬墓棺蓋板被打開,前天,考古人員也清理完成相距四五米的一座古墓棺槨四周的泥土,發現這是一座澆漿墓,周邊有青磚和一層厚厚的糯米汁砂漿。

澆漿墓這種墓葬形制較特殊,與一般古墓葬相比,不易打開。

據悉,這種墓葬形制存在於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

有些保存好的澆漿墓,不僅隨葬品全部安全存放在墓葬里,墓主人屍骨也完好保存。

寶應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寶應縣曾出土了陝西按察使仲本夫妻合葬墓,同樣是用糯米澆漿汁封墓,棺槨內屍身未腐,有不少陪葬品。

那麼,此次發現的澆漿墓,儘管上面的澆漿已經被破壞,但是人們還是好奇,裡面會不會躺著還未腐爛的墓主人?

為確保文物安全,昨天清晨5點多,考古人員與文物專家就來到現場,開始開棺。

當明代澆漿墓的棺蓋板被徐徐打開,果然,裡面躺著一具不腐屍,墓主人是一位男性,年齡在五六十歲,身高為160-170厘米,因糯米澆漿及棺槨均封存完好,屍體保存較為完好,面部輪廓較為清晰,牙齒、鬍鬚、頭髮均明顯可辨。

此外,墓主人隨身衣物、棉被、棉靴等也都保存完好。

根據棺木用料、形制、服飾等,考古專家推斷,該墓主人非達官顯貴,但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對自身的後事和下葬比較重視。

招魂葬出土隨葬品

這種墓類似於衣冠冢

在古墓剛出現的時候,就發現了一隻青花瓷碗內放置了一枚宋代「太平通寶」古錢,一對水波魚紋方形石硯,此外還有明代墓券,它們又是哪座墓的隨葬品呢?文物專家推斷,這些隨葬品應該是明代招魂葬中的。

其中一個半米見方的墓券,主要記錄了墓穴主人、尺寸範圍、墓地買賣雙方等信息。

但由於年代久遠,字跡早已模糊不清,墓主人身份要經過專業處理才有可能獲知。

但是,墓券上有清晰可辨的「大明國直隸揚州府」等鐫刻銘文,表明了該墓的年代,即明代。

何為招魂葬?根據史料記載,沿江一帶居民以打魚為生,如果遇到大潮或風雹,面對狂風巨浪,凶吉難卜,船破人亡的事常有發生,有的人落水以後連屍體都無法尋到。

因此,家人為作些追憶,將死者生前穿的衣褲或者用過的東西埋進墓中,招其魂而葬。

在揚州考古歷史上,曾發現過大量明代時期的招魂墓,由於揚州處於沿江地區,這也是流行「招魂葬」習俗的原因之一。

考古清理工作基本結束

接下來是否還有新發現?

昨天,寶應博物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寶應331省道工地發現的古墓考古清理工作已經基本結束。

據其介紹,此次共清理出三座古墓,分別是一座清代夫妻合葬墓,一座明代招魂葬,一座明代澆漿墓。

那麼,古墓里都出土了哪些文物?寶應博物館負責人介紹,目前,出土的棺槨及隨葬品已經被運至寶應博物館清理、登記、造冊、入庫。

考古人員在考古發掘現場共發現文物17件,其中,在清代夫妻合葬墓中發現陶罐10隻;在明代澆漿墓中目前僅發現「黃金入櫃」薄形銀片一枚,直徑約為6-7厘米;此外,考古人員還發掘探方區域,發現唐代陶缸一隻。

這幾座墓的主人什麼關係?是不是家族墓?考古專家表示,這些疑問,都需要有出土的實物進行考證,若獲取有銘文的翔實的實物資料,才能揭開墓主人的身份。

寶應博物館負責人稱,此次考古發掘工作結束後,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將繼續對該區域進行考古勘探及信息採集工作,完善此處遺蹟的總體資料匯總,並對出土文物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接下來是否還有新發現?本報將繼續予以關注。

通訊員 唐華榮 記者 陶敏

(圖片由寶應博物館提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盜墓驚魂撲朔迷離 棺內屍體為何不翼而飛?

晉江呂厝村的村民打算在一片荒地上建公廁,沒想到一鋤頭下去,卻挖出了一座完整的唐初古墓,裡面有大量隨葬品。盤口壺、五盅盤、硯台、古錢幣等隨葬品雖然被泥土掩蓋了紋飾,但仍散發著獨特的魅力。經過緊張發...

寧夏吳忠在同一區域發現兩座不同時期古墓葬

新華社銀川5月24日電(記者 許晉豫)一次普通的電力施工,沒想到在同一區域發現兩座不同時期的古墓葬。記者24日從寧夏吳忠市文管所獲悉,吳忠市利通區21日、23日在電纜溝施工過程中分別發現一座宋代...

「同塋異穴」西漢夫婦墓

西湖鎮司徒廟路一工地在施工建設中破壞了兩座古墓葬,記者昨從我市考古部門獲悉,古墓葬已搶救性考古發掘結束,摸清了古墓葬形制,也從堆積的泥土中尋找到原本「藏」在墓穴里的隨葬品。10月1日一早,考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