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刊:漢佩--玉石與龍圖騰的臻美融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葛明宇

職務: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副研究員

新疆網訊 玉龍,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源於中華民族對龍的崇拜,基於中國傳統文化對以玉為代表的人的品質和美德追求。

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給人以嚮往、尊嚴和榮耀,被尊為中國的圖騰標誌;玉,是中華民族美德的化身,給人以品德、智慧和福佑,被譽為中國之「國石」。

中華民族把無窮的力量賦予了龍,而把美好的憧憬寄託給了玉。

以玉為龍,是中國傳統龍文化和玉文化兩大體系的歷史結晶,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傳承著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中,玉龍與中華文明一直相伴前行,至今仍生生不息,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一個支脈——玉龍文化。

中國玉龍,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考古發現證明早在史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玉龍已在中華大地上出現並廣為盛行,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玉龍,充分反映了中國史前時期原始先民們對龍的崇拜,這不僅是中國玉龍文化的發端,同時也是中國古代玉器文化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此後,玉龍跨越了綿延的歷史長河,伴隨著中華文明的進程不斷發展,日益繁榮,它與古老中國的歷史文明一樣,是一個沒有斷層的文化。

然而,玉龍在中華大地上起源雖早,但就其發展的歷程而言,卻是起伏跌宕、蜿蜒而曲折的。

真正使玉龍確立為國家象徵,上升為民族精神的重大轉折時期,則發生在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偉大時代——大漢王朝。

漢代是在中國玉龍發展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黃金時期,漢代玉龍以其雄健有力、自由奔放、活潑靈動的藝術風格,精美絕佳的純真玉材,以及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巧妙地把龍的精神和玉的品質融合為一體,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工藝史上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章,代表了古代玉龍工藝的頂峰,對中國玉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都具有里程碑的深遠意義。

以致中國歷代之龍,皆遵從「漢龍」之形貌;而「漢玉」一詞,更成為中國古代玉器精品和制玉工藝的代名詞。

精美的漢玉,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損毀,存世者已是稀世之品;代表漢玉精華的玉龍,更是鳳毛麟角難得一見。

大漢王朝的龍興之地、舉世聞名的漢文化之鄉——徐州,是我國著名的漢玉集聚地之一,代表徐州漢玉最高品質的西漢楚王玉龍,則被國內外專家、學者公認為中國漢玉和漢代玉龍的精華所在。

徐州,古代著名的華夏九州之一,大漢王朝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中國傳統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和集萃之地。

歷史上徐州位屬先秦楚國故地,史稱「西楚」。

秦末漢初,西楚霸王項羽曾建都於此。

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最終戰勝項羽,創建了一個對中國歷史進程和中華民族發展均具有深遠影響的偉大王朝——漢朝。

從此,中華民族、中國文化被深深地打上了「漢」的烙印。

作為大漢王朝的「龍脈之源」、「皇室帝鄉」,徐州在漢代曾盛極一時,這裡一直是漢室皇族的世襲領地,漢朝疆域內一個極其重要的地方封國——楚國的都城。

西漢一朝,徐州共有十二代劉氏楚王都治於此。

按漢制,「諸侯王薨,葬其封國」,這些西漢楚王死後皆埋葬在徐州周圍的山陵之中,形成中國漢代王陵建築史上極其罕見的一處奇觀——徐州漢楚王崖洞墓群,同時也給徐州遺留下豐富的漢代地下文物寶藏。

其中,位於徐州市區東部的獅子山楚王陵,是徐州地區所有發現的西漢楚王陵墓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的考古發掘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轟動,並以其巨大的考古成果被評為「一九九五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和「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在這座埋藏巨大的地下文物寶庫中,共出土各類珍貴文物近2000件(套),總量數十萬計,許多精美的稀世珍寶均為國內首次發現,其文物之珍,價值之巨,無不令世人嘆為觀止。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楚王陵中埋藏的大批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精美漢代玉器,包括使用4000餘片上好和闐白玉製成的金縷玉衣,通體鑲嵌碧玉的大型鑲玉漆棺,各類玉禮器、玉佩飾、玉酒器、玉劍具等。

這批精美絕倫的西漢楚王玉器,為我們全面再現了漢代王室玉器的風姿,以及中國漢玉製作的最高境界。

楚王佩戴的各式玉龍,更是其中的巔峰之作,堪稱絕世之品。

一、玉夔龍

玉夔龍,亦稱夔龍玉佩,是西漢楚王隨身佩戴的一種重要的玉佩之一。

其造型為呈「S」形的單體一足夔龍。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的種類名目繁多,其一足者曰「夔」,故名夔龍。

龍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神秘而又抽象的動物造型,曾為遠古時的部落圖騰之一,有祥瑞之意,商、周時多用於青銅器的紋飾,後為統治者所專用,並成為皇權和王者的象徵,如今已演化為中華民族的特有標誌。

楚王陵中共出土五件「S」形夔龍玉佩,器體均呈扁平片狀,兩面雕琢,紋飾相同,但玉龍的大小、形體、神態、裝飾及玉質等又各不雷同,富有變化,其中大型夔龍玉佩兩件,中型夔龍玉佩兩件,小型夔龍玉佩一件佩。

這件夔玉龍佩通高17.5厘米、寬10.3厘米、厚0.5厘米,是楚王陵出土五件夔龍玉佩中體型最大、工藝最精者。

玉夔龍選用新疆和田玉中上等的大塊白玉籽料雕琢而成,玉質晶瑩,溫潤細膩,龍尾、爪等局部有黑褐色土沁。

玉龍捲尾直立,昂首叱目,神形飽滿,騰身欲飛,給人一種無限的張力,表現出大漢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昂揚向上的追求。

該器呈扁平片狀,採用淺浮雕、細陰線刻和鏤空相結合的琢玉技法,使玉龍神形兼備,剛柔並濟,威猛而不失柔華之美,其陰線刻雖細若遊絲卻剛勁有力。

龍身遍飾渦谷紋,排列規整,繁而不亂,渦谷減地凸起,圓潤如珠。

器邊呈45°內斜角,邊口鋒利如刃。

龍眼後側琢一穿孔,用以佩系。

玉龍佩兩面紋飾完全對稱,不差毫釐,器表通體拋光,為漢玉特有的玻璃光澤,雖歷兩千年之久依然光亮如新,展現出漢初楚國工匠卓絕的手法和制玉工藝,乃漢代皇家宮室玉器之上乘佳作。

夔龍玉佩不僅是中國漢代玉器中一件難得的絕世珍品,同時亦是獅子山楚王陵眾多珍貴玉器的典型代表,並被確立為楚漢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的標誌性文物和楚王陵漢文化景區的徽標。

二、雲龍玉佩

雲龍玉佩是獅子山楚王陵出土諸多玉龍佩中造型最為靈動、流暢的一件。

這件雲龍玉佩通長18.2厘米、高12.2厘米、厚0.45厘米,以精美的新疆和田白玉琢成,質地白潤細膩,局部黃褐沁,器表晶瑩有玻璃光澤。

器體呈扁平片狀,造型為一蟠曲舞動的臥「S」形單龍,龍身中部向上拱,鏤雕龍頭作回首狀,張嘴露齒,上下獠牙咬其體刺,鬣毛修長勾卷,紋飾兩面雕琢,玉龍為四足,每面刻畫出三足,前身一足,與另面一足相疊,後身兩足,分列於龍身左右,腿趾伸出體外,爪趾蹬踏於鬣毛、雲紋和卷尾之上。

身軀裝飾繁密的減地突起勾連雲雷紋,脊背中部鑽一小圓孔,以供佩帶穿系。

龍身後部呈鳳尾狀,鳳尾後揚,尾部呈兩組分別向上、下勾卷。

龍身外部裝飾上下兩組鏤雕的捲雲紋,婉轉流暢,淋漓盡致。

龍之鬣毛、鳳尾與捲雲均作向後飄揚狀,使龍身周圍祥雲繚繞,給人一種騰雲駕霧,飛龍行空的感覺。

雲龍玉佩完全衝破了傳統玉器的對稱風格,採取動感的流線造型,以險妙取勝,是西漢早期玉雕中極其罕見的漢玉新作,折射出大漢王朝的氣與力。

三、鏤刻玉雙龍

鏤刻玉雙龍為楚王組玉佩中的一件重要玉飾,名曰「玉珩」,珩亦稱「衡」或「橫」,是一組玉佩之中用來上下銜接的一件玉飾,玉珩一般為「璜」狀,由於在組玉佩不是主體配飾,而只是起到制衡、聯通作用的一個構件,因此通常所見之玉珩均體量不大、造型簡單。

這件西漢楚王玉珩,通長21.7厘米、高6.5厘米、厚0.55厘米,通體鏤刻成精美的連體雙龍,是迄今發現所有古代玉珩中體量最大、造型最華麗的一件,它既是楚王玉佩之中的一個構件,同時也是一件獨立的精美玉佩。

該玉佩以新疆和田青白玉料琢成,質地瑩潤,半透明,玉質中夾雜白色絮狀物,器身兩端有較重的褐色沁。

器體為長方形片狀,造型為兩條相背的虬龍,龍首向外,龍身蟠曲,龍尾向內勾卷,兩龍背與尾部相連,背部勾連處鏤刻成一「T」形穿孔,可供佩系。

玉佩通體鏤空,兩面雕琢,龍身採用西周玉器獨創的兩面坡的表現手法,將龍的身軀中部向外凸起,使平雕中的玉龍肌肉隆起有力,富有立體感,身軀表面則以嫻熟的精細繁密陰線的雕琢紋飾。

這件鏤刻玉雙龍構思巧妙,完全秉承了中國傳統玉器對稱的布局形式;雕琢技法上更是將中國古代的多種玉雕刀法精華柔和於一體,其鏤刻通體玲瓏,立雕和陰線雕十分純熟。

春秋戰國以來,玉龍造型千變萬化,但這種全鏤空的連體雙龍玉佩卻是歷代玉龍稀有僅見者,它是漢初楚王國獨特玉龍表現手法和高超琢玉技藝的藝術結晶。

四、玉龍沖牙

玉龍沖牙(圖4)通長20.6厘米、高6.7厘米、厚0.35厘米,器體呈扁平薄片狀,造型為一尖尾龍,龍身拱起呈「C」形,龍首角端鑽一小圓孔,以供穿系,推知此該器為楚王組玉佩中的一件佩飾。

《禮記·玉藻》在述及組玉佩時稱:「下懸一玉,兩端銳,其形似牙,曰沖牙。

」另據《正義》記載:「中央下端懸以沖牙,動則沖牙前後觸璜而為聲,過觸之玉,其形似牙,故曰沖牙。

」從以上古文獻記述中,可知此玉器名曰「沖牙」,其「沖」為衝擊玉璜作聲,「牙」因其形而來。

古時作組玉佩之所以要使玉器相互碰撞起聲,一是節制君王之步,使之行走不失禮法;二是君子行步環佩叮噹,不見其人而聞金玉之聲,以示與凡人不同。

楚王陵出土這件玉沖牙是中國古代沖牙玉佩中極其特殊者,其造型與戰國沖牙有所不同,而具漢玉之藝術風貌。

該沖牙以新疆和田玉琢成一龍形,龍首碩大,身體彎曲如獠牙,內彎處鏤刻龍飾,牙身遍飾精細繁密的勾連雲雷紋,其紋飾排布規整,以極細的陰線相互勾連,環環相扣,勾連處作減地谷起,紋飾兩面雕琢。

整器通體白潤,晶瑩細膩,半透明,器表有玻璃光澤,器身局部土黃色沁。

其玉質絕佳,雕琢精湛,是迄今所見玉沖牙中最精美的一件。

徐州漢代楚王玉器是我國古代玉雕史上的一個奇蹟,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器不僅品類齊全、數量驚人,其質量和雕琢技藝更是無與倫比,雖然西漢楚王只是漢朝疆域內統治一方諸侯王,但楚王之玉卻比漢代皇室玉器更勝一籌,如以4000餘片上好新疆和闐純白美玉製成的楚王之金縷玉衣,是我國發現所有漢代玉衣中最精緻華美的一件,其等級之高大有僭越之勢。

這一表現與漢朝成立之初的歷史形勢密切相關,劉邦創建漢朝後並沒有完全承襲秦始皇的郡縣制,而是「懲亡秦孤立之敗」,實際推行秦朝郡縣和西周分封相結合的「郡國制」,即由中央王朝直屬一半郡縣,另一半則分封劉氏子弟在漢朝疆域內建置諸侯王國。

王國為漢朝的國中之國,其在體制上與漢朝完全相同,漢景帝時的吳楚「七國之亂」即為之後漢朝中央與地方王國的一場權力戰爭,直到漢武帝時王國的獨立之勢才得以基本改觀。

據考證,徐州獅子山所葬楚王即為發動我國漢初歷史上著名吳楚「七國之亂」的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戊,其所處時代為漢代「文景之治」時期,此時正值西漢楚國的鼎盛之際。

故楚王之玉制同皇帝,加之楚國地處漢朝的東部繁華要地,國力強盛,楚國集中原玉工之精英,故楚王之玉能獨步天下。

中國是一個玉的國度,它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漢代玉龍以其豐富的想像力、精絕的雕琢工藝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古代上萬年玉器發展歷史長河中一個空前絕後的用玉時代和制玉巔峰,代表了我國漢玉發展和雕琢技藝的最高水平。

龍是中華民族亘古不變的永恆主題,在它身上匯聚了中華民族勤勞堅毅、自強不息、包容博大、奮發向上的民族精神。

「弘揚龍文化,傳承中華魂」,讓「粗獷、雄渾、博大、超越」的漢文化和玉龍精神,融入廿一世紀發展的時代脈搏,實現中華民族龍飛的中國夢!

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龍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游徐州漢墓賞楚風漢韻

徐州,古稱彭城,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中國第一個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就生於徐州。這裡匯聚了濃縮了數千年文明精髓的名勝古蹟,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構造各異的漢墓、栩栩如生的漢畫石像、...

漢代佩飾玉與佩玉思想研究 (四)

二、玉觿佩觿由於其實用性故成為古人隨身攜帶之物並逐漸與衣服禮制掛鈎,《禮記·內則》載「子事父母,左佩......小觿,右佩......大觿。」⑥關於玉觿也有做為單玉佩使用的現象被發現,如2007...

漢代玉器是高古玉器與中古玉器的分界點

我國的漢文化承襲先秦,匯集南北,形成和確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誌與符號。漢代的玉器精美瑰麗,蔚為大觀,在中國治玉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至於當今我們研究中國古代玉器的時候,不得不以崇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