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玉質之精良,琢玉工藝之精湛|龍文化玉器鑑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兩漢文化的發源地。

兩漢四百年間,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個彭城王,應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合稱「徐州漢代十八陵」。

其實還不僅如此,東漢時期,在現在的徐州行政區域內還分封過一個下邳國,有四位下邳王嬗遞。

徐州漢墓中的王陵墓葬,構成了徐州兩漢文化的「三絕」之一。

從文物價值、獨特性、普遍價值認同方面,徐州的漢代楚王陵墓群完全有實力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建國以來,在徐州地區考古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漢代玉器,徐州博物館也成為了中國收藏漢代玉器最豐富、最精美的博物館之一,該館所藏玉器以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最為重要。

漢代人們的靈魂升天觀念濃重,並認為龍可以帶著亡人的靈魂升入天庭,因而在很多漢代墓葬中常常出土有大量的龍形或雕飾有龍紋的玉器。

現將徐州西漢楚王陵中出土的這類玉器作一介紹。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鑲玉漆棺

長280厘米,寬110厘米,高108厘米。

復原後的鑲玉漆棺實際使用的玉片總數達2095片,多為新疆碧玉。

漆棺側面的中部以5個飾玉璧的玉板組成對稱圖案,與東漢畫像石中五星連珠的畫像相似,可能寓有《後漢書·天文志》所載「五星如連珠,日月若合璧」之意。

兩邊的兩個空白面或為門的象徵,其寓意為供墓主靈魂出入。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夔龍渦紋玉璧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素麵玉璜

漢玉」是高古玉器與古代玉器的分界點,具有著玉文化歷史的「里程碑」意義。

這首先源於漢代在中國的文化歷史上所獨有的作用與地位。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成型於漢代,兩漢時期400餘年的歷史,奠定了民族文化的標誌性基礎,使漢文化成為我們中國文化的符號。

其次,漢代的政治、社會、倫理、道德的諸多因素,尤其是儒家的學說,豐富了漢代玉器的內涵。

再次,漢代國勢強盛,疆域遼闊,中原同西域的交通往來頻繁,大量精美的優質玉材源源不斷輸入。

最後,漢代經濟發達,社會安定,能工巧匠雕琢出工藝精良、種類繁多的玉器,僅品種就多達7300餘種,在歷史上達到了空前的繁榮。

由此,「漢玉」形成了中國玉器史上發展的高潮,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楚王墓中「S形龍」佩,玉質晶瑩細膩,造型凌厲乖張,在戰國各個諸侯王墓葬中從未出現過,據古方推測,它有可能原是周天子之物。

公元前256年,秦國滅周,周王室的金玉珍寶盡歸於秦,公元前206年,秦又為項羽所滅,秦宮室里的奇珍異寶又被西楚霸王掠到了都城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

器物的曲折流轉,也成為西漢楚王墓中擁有如此眾多戰國風格玉器的原因之一。

除了造型,西漢早期玉器的紋飾也基本繼承了戰國末期的風格,主要有乳釘紋、蒲紋、谷紋、勾連雲紋、勾連乳釘紋等。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璧、玉珩、玉龍佩、玉杯、玉質表面大多裝飾著這些規則、疏朗的幾何紋樣。

獅子山漢墓玉龍佩

玉熊鎮 公元前2世紀 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玉熊鎮為青玉質,採用圓雕和局部線雕相結合的手法,線條圓潤洗鍊,將熊刻劃得生動傳神。

楚辭《九歌·湘夫人》「白玉兮為鎮」之句,王逸註:「以白玉鎮坐席也。

」玉鎮用於鎮坐席,多以動物為模仿對象。

徐州出土的玉鎮都為楚王御用,形體碩大,氣勢不凡。

玉熊脖頸上戴有項圈,表明熊在當時可能是楚國王室馴養的寵物。

具體到西漢早期,當時各諸侯國「宮室百官,同制京師」,諸侯王的宮殿、官吏制度,甚至禮儀制度都跟京師的皇帝一模一樣。

文、景帝時,諸侯王勢力正值高峰,楚國又是「連城數十」的大藩國,楚王墓中的玉器自然也就格外精美,並且因為沒有僭越之虞,可以大膽地沿用戰國時期留存下來精美玉器。

這一情況直到漢武帝即位初期才得到改變。

漢武帝於公元前140年即位後,朝政依然把持在竇太皇太后手中,公元前135年,竇太皇太后去世,漢武帝開始放手改革,實行推恩令,大舉削藩。

自此以後,勢力大為削弱的諸侯王已經沒有能力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製作出媲美皇家的玉器,另一方面,新的禮儀制度得到確立,諸侯王也不敢再使用天子之制的玉器了。

「漢武帝時期用玉制度的深刻變化,它的影響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

儘管西漢晚期和東漢時期的玉器造型和紋飾有所變化,但用玉制度基本沒變,而且越來越嚴格。

因此,所謂漢代玉器的風格,是在漢武帝時期才真正形成的。

」古方說。

漢代玉有一種著名的雕刻技法叫「漢八刀」,其刀法極為簡單,走勢呈「八」字形。

「『漢八刀』風格在獅子山楚王墓玉器里是看不到的。

」古方說,「『漢八刀』的出現,原來都認為是在東漢,從出土玉器上看,我認為最早在漢宣帝(漢武帝之孫)時就已經出現了,西安張安世(漢宣帝時的大臣)墓中就已經出土了『漢八刀』風格的玉蟬與玉豬。

到了東漢,就已經是清一色的『漢八刀』了。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玉沖牙

玉沖牙形似玉觿但較粗鈍。

此件玉沖牙作龍形。

龍身飾勾連谷紋,內側有透雕的龍鳳捲雲紋附飾,構思新穎,紋飾流暢。

沖牙為古代成組玉佩的組成部分,位於佩飾的最下方,一般為左右各1件。

《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毛傳云:「雜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

」玉沖牙出現於西周,而盛行於東周。

陝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中曾發現形似沖牙的玉龍紋觿。

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江蘇吳縣嚴山春秋吳國玉器窖藏以及河北平山戰國中山國墓都曾出土玉沖牙。

兩周時期的沖牙多作龍形或簡化的龍形,獅子山楚王墓所出玉沖牙龍頭更為形象化,龍身一側加上透雕的附飾,造型更為優美。

玉蟬與玉豬都是喪葬用玉,前者放入死者口中,稱為「口唅」,後者放在死者手中,稱「玉握」。

因為是一次性給死者用的,所以其雕刻的刀法也就較為簡單粗率,不像戰國玉佩那樣「遊絲毛雕」。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器中也有玉蟬,但其上有孔,為死者生前佩戴所用,其風格寫實逼真,與「漢八刀」風格截然不同。

獅子山楚王墓中也有完全漢代風格的玉器,最典型的就是金縷玉衣。

這件玉衣出土時嚴重散亂,金絲已被盜墓者抽走,玉衣片散落一地,經收集整理共有4000多片,有正方形、長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多種形狀,形小而薄,用料講究,磨製極精。

用金縷將其重新編綴起來以後,有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等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模仿人體相應部位形態製成的,組合起來整體和人體形狀相同。

當時的楚王便是身著這樣的玉衣入土為安。

漢代玉衣有金縷玉衣、銀縷玉衣和絲縷玉衣幾個等級,墓主身份地位不同,玉衣用的縷也不一樣。

西漢時尚未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皇帝與王侯均可使用金縷玉衣。

所以,「從獅子山楚王墓中的玉衣大概可以看出當時漢代皇帝的玉衣形貌。

」古方說。

玉衣的出現與當時的葬玉文化直接相關。

「漢代儒、道二元文化的盛行有關。

儒家提倡孝道,主張『事死如生』,因而厚葬之風盛行;道教追求『長生不老』『羽化升仙』,加之時人迷信玉是通天的靈物,能保護屍體不朽。

所以漢代玉文化在喪葬習俗中有較大發展。

」古方解釋道。

玉衣也並非橫空出世,一般認為,它是由先秦時期的「綴玉面飾」演變而來的,所謂「綴玉面飾」,就是將做成眉、眼、鼻、口形狀的玉石片,按一定的形狀排列,綴附在織物上,再覆蓋於死者面部,也稱「玉覆面」,有的死者身上還縫綴有玉石片,這種綴玉面飾就是漢代玉衣的雛形。

同時,「漢代玉衣的形制狀如鎧甲,其編綴方式顯然受戰國甲冑造型的影響。

」古方說。

玉衣的製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所用的玉料經過開料、鋸片、磨光及鑽孔等,每一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必須經過精心的設計和細緻的加工,才能讓片與片之間自然舒暢地銜接,這需要有高超的工藝技術水平,整個玉衣製作過程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是相當驚人的,據推算,漢代製作一件玉衣,約需一名玉工費十餘年的功夫。

這樣龐大的工程只有可能出自官營作坊。

「漢代的玉器作坊控制在皇室或者王室手裡,生產處的玉器僅供皇室或者王室使用,民間不得使用。

」古方說。

當時的玉器並非商品,而是一種禮儀用器,森嚴的禮儀制度將玉器的精美推向了高峰。

漢代如此重視喪葬用玉,是當時人們認為玉可使屍體不腐。

正如東晉葛洪《抱朴子》所載:「金玉在九竅,則死者為之不朽。

」正是這種對永生的狂熱追求,導致了喪葬用玉一度的髙度發達。

不過,往往事與願違,貴重的殮玉和隨葬品引來的卻是無數的盜墓者,特別是那些高等級的王侯貴族墓葬,幾乎十墓九空,甚至屍骨無存。

鑒於這種情況,曹魏黃初三年(222年),魏文帝曹丕廢除了以玉衣殮屍等制度。

從此以後,喪葬用玉逐漸消失,中國玉器進入了世俗化發展階段。

龍文化玉器鑑賞

鑑藏資訊,精緻生活,財富傳承分享!

收藏界內人都關注的平台 ,微信ID:shoucang-ID

藝術鑑藏,珍貴藏品交流,淘寶撿漏,藏友曬寶,微信ID:289911543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代玉器是高古玉器與中古玉器的分界點

我國的漢文化承襲先秦,匯集南北,形成和確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誌與符號。漢代的玉器精美瑰麗,蔚為大觀,在中國治玉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至於當今我們研究中國古代玉器的時候,不得不以崇敬的心...

漢代諸侯王墓出土玉器展開展

本報北京11月2日電(記者李韻)「龍飛鳳舞——漢代諸侯王墓出土玉器展」開幕式11月2日在北京藝術博物館舉行。該展覽是北京藝術博物館推出的「中華文明之旅:中國古代玉文化系列展」的第七個展覽,由北...

南越王墓出土絲囊珍珠枕及滑石枕

漢代墓葬中,玉枕的使用並非單純孤立的,而是與其他玉器(玉衣或玉面罩、玉琀、玉握等)組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殮葬玉器的組合。已發掘的兩漢墓葬中,出有玉面罩、玉衣的墓中大多都有玉枕,其他墓葬中均未發現。而...

玉衣:王侯將相的千年永生夢

玉衣是供皇帝和貴族死後穿的葬服,又稱「玉匣」或「玉柙」,是用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並以金絲,銀絲或銅絲相連而製成的,分別稱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

龍刊:漢佩--玉石與龍圖騰的臻美融合

作者:葛明宇職務: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副研究員新疆網訊 玉龍,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源於中華民族對龍的崇拜,基於中國傳統文化對以玉為代表的人的品質和美德追求。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