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烏茲別克斯坦的中國考古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央廣網北京6月22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北京時間昨天晚上,習近平主席抵達烏茲別克斯坦。
在這座著名的「絲綢之路」古國,他將會見一群中國考古人。
三年前,習主席出訪烏茲別克斯坦期間,兩國簽署聯合宣言,願進一步加強和拓寬科技、文化、人文領域的合作。
此後,一批中烏聯合的考古和文物保護項目應運而生。
這也是中國考古人第一次走到中亞,扛起考古鏟,重走絲綢路。
直到今天,很多人仍然搞不清,歷史上張騫出使西域去尋找的遊牧民族該如何讀音。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這個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極為重要,和匈奴發跡、漢通西域、佛教東傳有著密切聯繫的民族,如今念作「大月氏」。
然而,不僅古今讀音容易混淆,目前國際上對於月氏民族的考古研究也始終沒有定論。
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首席考古學家王建新帶領的考古隊如今在烏茲別克斯坦,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尋找大月氏」。
王建新強調,「我們想通過中國境內的工作和在中亞的工作獲取的資料,能夠進行系統的對比,最終是一個互證。
把系統的證據拿到全世介面前,解決這個國際學術界的重大問題。
」
為了確定大月氏的棲息地,他們沿著大月氏當年的足跡,從我國新疆一路發掘到烏茲別克斯坦。
2013年底,雙方正式簽署了合作研究的協議。
這支不到20人的中烏聯合考古隊做了幾年的大範圍調查,新發現多處遺址,最終確定了大月氏考古學文化遺存的坐標。
王建新認為,「它應該在撒馬爾罕以南的烏茲別克斯坦的南部,還包括塔吉克斯坦的東南部這個區域。
去年,我們在撒馬爾罕西南20公里處,選擇了一處古代遊牧民族的遺址——叫薩扎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他同時提出了最終目標,「這個發掘僅僅是開始,我們還會在若干個遺址進行發掘,想系統地獲得烏茲別克斯坦南部古代遊牧民族考古學的信息,來最終解決和確認古代月氏人的考古學文化遺存。
」
除了「尋找大月氏」,中國考古人在烏茲別克斯坦還有兩個項目。
一個是費爾干納盆地明鐵佩遺址發掘,一個是花剌子模州歷史文化遺蹟修復。
前者正在張騫當年出使西域的折返之地勘探調查,後者則確定了對希瓦古城內的兩處文物建築進行修復。
文物修複比考古發掘的難度更大,尤其需要反覆溝通,確保所在國的利益。
希瓦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喬雲飛團隊參與修復的經學院和清真寺是古城最核心、險情最嚴重、修復難度和技術要求最高的兩處建築。
烏方希望能參照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技術標準來修復。
喬雲飛介紹,「特別是經學院,他們是做過一些修繕,修完以後它的東南角在下沉和開裂:下沉已經達到了50厘米,裂縫最大的開口已經達到近30厘米。
我們是希望把『標』和『本』同時治了,對它下面不均勻的包括雜填土等等問題,都要把它進行加固,讓它不再下沉引起開裂。
我們還是希望對原有的文物進行最少的干預。
」
今年春天,在經過一個多月的測繪、信息提取、標本取樣和反覆溝通後,喬雲飛團隊的方案得到了烏方的認可。
他希望今年內能簽訂正式的施工合同,明年開工。
近年來,隨著我國考古科技、裝備以及理念的穩步提升,中國考古人開始走出國門,參與聯合考古和文物保護項目。
從亞洲蒙古高原到中美洲熱帶雨林,從絲路沿線到非洲海濱,越來越多的國家出現了中國考古人的身影。
考古「走出去」的步伐正日益加快,成為一張獨具特色的國家文化名片。
明鐵佩遺址發掘項目執行領隊、社科院考古所漢唐研究室主任朱岩石說,未來,走入世界文明的核心區域進行發掘,將是水到渠成的事。
比如說,正在和埃及商討具體發掘地點,和印度也都在探討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他說,「我們也做好了準備,就是在世界文明的核心區域能夠承擔並且非常有特色的做出我們中國考古學的發掘和重要的研究。
」
王建新:填補絲路考古空白的中國人
1998年至1999年,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決定先選擇一個課題幹起來,於是就選擇了「尋找大月氏」這個研究課題。王建新認為,這是一個既需要在中國干,又需要在國外干,能把國內和國外連起來的課題。...
揭開大月氏的神秘面紗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茲別克斯坦訪問時,會見了中烏聯合考古隊中的西北大學考古隊隊員。習主席在當地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充分肯定了西北大學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積極貢獻。記者近日到西北大學對考古隊的...
尋大月氏遺蹟重走絲路:古代遊牧族真的「居無定所」嗎?
原標題:尋找大月氏遺蹟——西北大學考古隊重走絲綢之路的故事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大月氏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極為重要,它和匈奴發跡、漢通西域、佛教東傳有著密切聯繫。據記載,公元前5世紀至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