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隊跨國尋找傳說中的大月氏,找到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此次習主席出訪烏茲別克斯坦期間,在烏茲別克斯坦這座著名的「絲綢之路」古國,一群中國考古人格外引人注目。

三年前,習主席出訪烏茲別克斯坦期間,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兩國簽署聯合宣言,願進一步加強和拓寬科技、文化、人文領域的合作。

此後,一批中烏聯合的考古和文物保護項目應運而生。

這也是中國考古人第一次走到中亞,扛起考古鏟,其中有一個目標就是「尋找大月氏」。

神秘的大月氏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大月氏」讀作[dà yuè zhī],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極為重要,和匈奴發跡、漢通西域、佛教東傳有著密切聯繫。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張騫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他出使大月氏也是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歷史事件。

由於大月氏先後敗於匈奴和烏孫,先遷伊犁河流域,再遷媯水流域,他們穿過浩瀚的戈壁,翻過皚皚的雪山,行程數千里,他們的西遷成為了歷史上的一次壯舉,大月氏用雙腳踏出了聯繫東西的道路。

在媯水流域立國的大月氏,地處中亞腹心,「其南則大廈,西則安息,北則康居」。

絲綢之路正式開闢之後,大月氏對維護絲路暢通有重要作用。

另外,在人類交流史上,他們還作出了一個重大貢獻,就是把佛教傳入中國。

佛教於公元前六世紀在印度半島創立,兩漢之際傳入中國。

大月氏是把佛教傳入中國的中介人。

《三國志·魏志·東夷傳》注引《魏略·西戎傳》說,昔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廬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

另外記載,東漢明帝夜夢身有金色、項有日光的神人後,曾派使者張騫等人到大月氏,寫取佛經四十二章。

月氏在哪裡?

月氏,曾經是橫掃北方草原的馬背民族。

據《史記·大宛傳》載:「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

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首席考古學家王建新說,1978年蘇聯考古人員在阿富汗北部發現了貴霜王朝的大月氏墓葬,消失兩千多年的古代遊牧民族分支有了蹤影。

但這就會有一個問題:月氏曾在中國的《史記》《漢書》中有明確記載,並生存於中國境內的民族,難道在國內就沒有任何遺存?

學術界認為敦煌祁連間在河西走廊西部,但王建新對這一地理位置產生了質疑:「敦煌祁連間應該在新疆東天山地區。

王建新說:「《史記》《漢書》中記載『祁連』指的就是東天山。

『祁連』是匈奴語『天山』的意思,而現在的祁連山在《史記》《漢書》中叫南山或漢南山。

2000年到2005年,王建新曾多次率隊在新疆巴里坤進行系統性調查和考古挖掘,在考察和部分發掘中,他們在巴里坤小黑溝一帶和巴里坤城南嶽公台至西黑溝幾十萬平方公里內發現大型遊牧民族生活遺址。

在幾年的考古之後,王建新認為,這裡很可能是我國古民族大月氏的王庭。

這也使得消失了幾千年的草原帝國—月氏,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

哈密當地政府根據考古成果,在巴里坤草原修建起大月氏祭壇。

來源:西部網

這次被考古界稱之為21世紀初新疆考古中最重大的發現之一。

王建新說,月氏始居於中國境內,公元前161年前後,在匈奴的壓力下,月氏被驅逐出生活了300年的原住地,公元前177年到174年,月氏被匈奴單于擊潰,月氏國王的頭骨成了匈奴頭領單于的酒具,殘部被迫西遷。

「西遷之後,雖然中國史書有記載,但是具體在哪沒人知道。

」王建新說,

在烏茲別克斯坦發現大月氏的痕跡

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首席考古學家王建新帶領的考古隊如今在烏茲別克斯坦繼續尋找大月氏的痕跡,「我們想把中國境內和在中亞的工作獲取的資料,進行系統的對比,形成互證。

最終把系統的證據拿到全世介面前,解決這個國際學術界的難題。

圖為薩扎干遺址,來源:國家文物局

2013年底,雙方正式簽署了合作研究的協議。

這支不到20人的中烏聯合考古隊做了幾年的大範圍調查,新發現多處遺址,最終確定了大月氏考古學文化遺存的坐標,「我們認為,它應該在撒馬爾罕以南的烏茲別克斯坦南部,還包括塔吉克斯坦的東南部這一片區域。

去年,我們在撒馬爾罕西南20公里處,選擇了一處古代遊牧民族的遺址——薩扎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這僅僅是開始,我們還會在若干個遺址進行發掘,想系統地獲得烏茲別克斯坦古代遊牧民族考古學的信息,來最終解決和確認古代月氏人的考古學遺存,這是我們的目標。

圖為薩扎干遺址和出土的人骨(25歲男性,仰身直肢,頭向西。

人骨下肢保存較完整下圖),來源:國家文物局

圖為中烏聯合考古隊在薩扎干遺址,來源:國家文物局。

中國考古隊還在做什麼?

除了「尋找大月氏」,中國考古人在烏茲別克斯坦還有兩個項目。

一個是費爾干納盆地明鐵佩遺址發掘,一個是花剌子模州歷史文化遺蹟修復。

前者正在張騫當年出使西域的折返之地勘探調查,後者則確定了對希瓦古城內的兩處文物建築進行修復。

文物修複比考古發掘的難度更大,尤其需要反覆溝通,確保所在國的利益。

希瓦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喬雲飛團隊參與修復的經學院和清真寺是古城最核心、險情最嚴重、修復難度和技術要求最高的兩處建築。

烏方希望能參照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技術標準來修復。

圖為經學院和清真寺在希瓦古城中的位置,來源:國家文物局。

喬雲飛介紹,「特別是經學院,他們做過一些修繕,修完以後它的東南角在下沉和開裂:下沉已經達到50厘米,裂縫達到近30厘米。

我們希望把「標」和「本」同時治了,對它下面不均勻的包括雜填土等問題,進行加固,讓它不再下沉引起開裂。

希望對原有的文物進行最少的干預。

今年春天,在經過一個多月的測繪、信息提取、標本取樣和反覆溝通後,喬雲飛團隊的方案得到了烏方的認可。

他希望今年內能簽訂正式的施工合同,明年開工。

近年來,隨著我國考古科技、裝備以及理念的穩步提升,中國考古人開始走出國門,參與聯合考古和文物保護項目。

從亞洲蒙古高原到中美洲熱帶雨林,從絲路沿線到非洲海濱,越來越多的國家出現了中國考古人的身影。

考古「走出去」的步伐正日益加快,成為一張獨具特色的國家文化名片。

圖為明鐵佩遺址的衛星影像,來源:國家文物局

圖為明鐵佩遺址考古隊的大合影,來源:國家文物局

明鐵佩遺址發掘項目執行領隊、社科院考古所漢唐研究室主任朱岩石說,未來,走入世界文明的核心區域進行發掘,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機會正在成熟。

比如說,我們正在和埃及商討具體發掘地點,也在和印度探討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我認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們也做好了準備,在世界文明的核心區做出中國考古學的貢獻。

作者:丁飛

編輯:欒紅、周文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絲綢之路歷史文化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本報訊(記者 趙波)9月26日,在「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上,西北大學、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共同舉辦絲綢之路歷史文化遺址考古成果發布會,展示中烏合作西天山西端區域古代遊牧文化考古調查...

考古揭開大月氏的神秘面紗

趙建蘭 本報駐陝西記者 任學武 「傳統觀點認為,貴霜帝國是古代大月氏人建立的,但目前的考古調查和發掘資料表明,大月氏不但沒有統一貴霜,反而很有可能是被貴霜王朝消滅的……」日前,在陝西西安召開的「...

揭開大月氏的神秘面紗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茲別克斯坦訪問時,會見了中烏聯合考古隊中的西北大學考古隊隊員。習主席在當地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充分肯定了西北大學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積極貢獻。記者近日到西北大學對考古隊的...

西遷中亞的大月氏文化遺存發現

古代月氏西遷中亞,是絲綢之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對東西方交流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古代月氏的研究,是國際學術界關注的重大學術課題。關於月氏的文化遺存、體質特徵以及西遷前的居住地,學術界爭議很大,西遷...

尋找大月氏遺蹟

【文明互鑒·中國考古走出去】大月氏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極為重要,它和匈奴發跡、漢通西域、佛教東傳有著密切聯繫。據記載,公元前5世紀至前2世紀初,月氏人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公元前17...

王建新:填補絲路考古空白的中國人

1998年至1999年,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決定先選擇一個課題幹起來,於是就選擇了「尋找大月氏」這個研究課題。王建新認為,這是一個既需要在中國干,又需要在國外干,能把國內和國外連起來的課題。...

走進烏茲別克斯坦的中國考古人

央廣網北京6月22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北京時間昨天晚上,習近平主席抵達烏茲別克斯坦。在這座著名的「絲綢之路」古國,他將會見一群中國考古人。三年前,習主席出訪烏茲別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