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烏考古合作成為兩國人文交流新的增長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為明鐵佩遺址衛星影像。

(圖片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亞考古隊)

圖為2016年落成的中烏聯合考古項目明鐵佩古城保護標誌。

(圖片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亞考古隊)

中國日報6月24日電 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和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塔什干峰會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於2016年6月23日、24日在撒馬爾罕共同召開「中烏絲綢之路考古與歷史研討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所長王巍、烏茲別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阿穆爾丁,以及來自中國北京大學、人民大學、西北大學等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的著名專家學者十餘人、烏茲別克研究中古時期考古歷史的學者十餘人、撒馬爾罕大學的師生們等共同出席了會議。

王偉光院長在開幕致辭中指出,烏茲別克斯坦是中亞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家,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古代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

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以來,中烏兩國就開始了長達2000多年的友好往來。

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者赴烏茲別克斯坦考察後促成了兩個國家考古研究所的合作,同年兩個研究所簽署了「中亞東北部地區古代及中世紀早期附帶東方文化交流考古研究」的合作研究項目。

該項目計劃用5年的時間,重點是對安集延州的明鐵佩(Mingtape)古城遺址進行系統的發掘和研究,進一步推動以費爾干納盆地為中心的古代絲綢之路歷史與文化的研究。

自2012年起,中烏聯合考古隊每年持續對明鐵佩(Mingtape)古城該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

位於烏茲別克斯坦東部的費爾干納地區,是空間上距離中國最近的地區,也是歷史上與中國經濟、文化較為最為密切的地區之一。

這裡的古代遺址,不僅反映了烏茲別克斯坦國家和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也反映了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與發展,見證了古代中烏兩國的經濟、文化的交流與互動。

在為期一天半的會議期間,專家學者就「從古代的長安到撒馬爾罕的絲綢之路考古與歷史文化」這個議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成果豐碩。

本次學術會議的成功舉辦得益於中烏兩國近年來在考古研究、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不斷緊密的聯繫。

通過過去4年多的考古工作,對於明鐵佩古城遺址的時代、性質、演變等有了較深入的認識。

古城近長方形的平面形態顯示出該城址或許有著獨特的文化背景,在相當於漢代的大宛國時代,這樣的古代城市應該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收穫;同時,通過科學、規範的現場發掘工作,也展現了中國考古學在田野考古工作中的思路、理念與新技術的應用。

通過中烏聯合考古挖掘項目的實施,增進了兩國考古學者的交流互鑒和對古絲綢之路的共同研究。

考古學在保護和研究中亞文化遺產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中烏兩國學者在考古領域的合作已經成為兩國人文交流新的增長點。

(編輯:高琳琳 於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特稿:絲路考古的世界視野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特稿:絲路考古的世界視野新華社記者張遠 彭茜 趙嫣自2013年底開始,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市郊外的天山北麓搭建起一排簡易房。簡易房外,一處「冂」字形的土方上插著一面五星...

王建新:填補絲路考古空白的中國人

1998年至1999年,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決定先選擇一個課題幹起來,於是就選擇了「尋找大月氏」這個研究課題。王建新認為,這是一個既需要在中國干,又需要在國外干,能把國內和國外連起來的課題。...

走進烏茲別克斯坦的中國考古人

央廣網北京6月22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北京時間昨天晚上,習近平主席抵達烏茲別克斯坦。在這座著名的「絲綢之路」古國,他將會見一群中國考古人。三年前,習主席出訪烏茲別克斯坦...

重新定位明鐵佩古城歷史地位

2016年6月,對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髮表題為《譜寫中烏友好新華章》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到:「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西北大學等單位積極同烏方開展聯合考...

在世界考古學界發出中國聲音

國際視野 開放胸襟 文化合作 在世界考古學界發出中國聲音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鄭州舉行 5月21—23日,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016·鄭州)在河南鄭州舉行,來自海內外近400位考古界的專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