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出版前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石玉

今年是長沙馬王堆西漢墓葬發掘完成40周年。

40年來,馬王堆漢墓簡帛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始終是一個熱門課題,學界已經推出了大量論文或專著,但遺憾的是,還沒有出現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集大成之作,能夠一次性公布所有簡帛圖版,並對圖版做全面整理與研究。

近日,由中華書局推出的七卷本《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以下簡稱《集成》)彌補了這一缺憾。

「開機就做項目」

沿用此前學界分篇整理的做法,《集成》項目組將所有簡帛文獻分為相對獨立的56篇,包括《周易》經傳、《老子》、《戰國縱橫家書》等,內容涉及哲學、歷史、醫藥、天文、曆法等不同學術領域,分別由19位相關領域專家分工整理。

這種根據學術專長分篇整理的做法效果是很明顯的。

每位作者在接手這一項目前,對自己負責的領域已經有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對已經公布的研究成果如數家珍,因此可以確保注釋後出轉精。

此次整理,將一些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如三卷本《馬王堆漢墓帛書》以及張政烺《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校讀》等書的注釋,全部加以採納,以「原注」「張注」等形式列出,在此基礎上,整理者充分利用反印文、滲印文、殘片等文物資料,對一些不太確定的缺文、脫文、殘文以及不易辨識的文字做出科學判斷,對此前釋讀有誤的地方做出修正。

除了對簡帛做了大量的局部調整外,本書對此前研究較為薄弱的篇目也有很大推進。

如本書作者之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少軒負責的《陰陽五行》甲篇,屬於術數類文獻,涉及非常豐富的天文、曆法知識,內容深奧。

帛書出土時已經殘損,變為大小不等的數百塊碎片。

這些圖版以前沒有完整公布過,雖有一些學者做過研究,但尚未形成完全成熟的拼合方案,其拼合、釋讀、注釋可謂舉步維艱。

作者對數百張位置未定的殘片一一甄別,經常需要耗時幾天才能拼入一張。

另外,作者還為一些殘損異常嚴重的圖畫,如《刑德小游圖》《傳聖圖》《地剛圖》等,繪製了價值極大的復原圖,從而為以後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多想像的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後攻堅階段,正值巴西世界盃期間,作為鐵桿球迷,程先生放棄個人喜好,幾乎將一切能夠利用的時間都投入到書稿寫作、校樣審讀中去,為督促自己,他將電腦螢幕顯示設置為「開機就做項目」幾個異常醒目的大字。

「夢中亦是馬王堆」

很多作者交給出版社的圖版電子文件,是特意聘請專業的攝影團隊用專業的設備拍攝而成的,解析度已經很高,但為了保證文物在拍攝過程中不受任何損害,對光源、角度、距離等均有特殊要求,致使所拍圖片顏色略顯灰暗,不能直接用於出版。

為確保圖版能調至最佳效果,出版社委託圖版處理能力很強的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來負責排版、修圖。

與一般的繪畫、攝影作品不同,大量簡帛圖版是由一些碎片拼合而成,作者在審讀校樣過程中會不斷有新的發現,經常對某些碎片進行拼綴,不結合釋文,僅根據批註排版人員很難理解到位。

在修圖階段,作為責任編輯,筆者要經常去現場跟機指導。

北京雅昌公司位於北京市順義區,而筆者住在大興區,一南一北,單程下來將近兩個半小時,為了充分利用時間,筆者一般會住在北京雅昌公司附近的酒店,從而保證每天跟機10小時左右。

長時間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工作,身體難免有些吃不消,一向很少生病的筆者,2013年下半年卻多次感冒高燒。

在對書稿編輯加工的過程中,有些白天沒有解決的難題,晚上睡覺前仍會在腦海中來回盤旋,有段時間筆者將QQ簽名改為「夢中亦是馬王堆」,聽起來有些矯情,卻是那段生活的真實寫照,了解一些內情的好友戲稱筆者已經「走火入魔」。

另有一些圖版太過殘碎,憑筆者一己之力很難按作者的要求調整到位,而作者對電腦修圖技術掌握得不夠熟練,加上圖版太大,有的一張圖版就有1G大小,出版社編輯們平常使用的電腦根本無法打開,更不用說對這些圖版做精細調整。

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出版方,配合好作者的工作義不容辭。

編輯們先後請幾位作者過來跟機,現場指導排版人員拼圖。

眼睛快要貼到稿紙上

本書屬於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為無愧於這一榮譽,項目參與者均將其視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在力爭按照基金辦規定的時間出版的同時,又不會為追趕進度而放鬆對質量的要求。

本書主編、《老子》整理者裘錫圭先生年逾古稀,視力很不好,但為了使全書能如期推出,在其他篇目陸續定稿後,他每天堅持長時間反覆檢查資料和伏案寫作。

為了能看清字跡,他將稿紙墊高至與視線幾乎平行的位置,寫字時眼睛快要貼到稿紙上。

如此高強度的工作,裘先生雖力不能支,但並沒有降低要求,他認為,既然「北大簡」等資料已經公布,如果不將這些最新材料吸收進來,將會削弱全書質量,無法向學界交代。

因為視力原因,裘先生撰稿時不能使用電腦,而是直接寫在大八開的稿紙上。

他每寫完一條校注都會反覆斟酌,一改再改,直至滿意為止。

說到這裡,有個小插曲想和大家分享。

有一次,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去裘先生寓所商談書稿進展事宜,裘先生說他手頭的稿紙已經用完,而周圍又不容易買到,問書局能不能想想辦法。

很巧的是,書局正好存有一些這樣的稿紙,徐俊回來後很快就給裘先生寄了過去。

《集成》作為集體項目,雖然內部有具體分工,但各篇整理者並非自掃門前雪,他們在撰稿和審讀校樣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圖版拼合、文字釋讀或體例上存在問題,就會及時通知每位作者,以避免造成前後不合。

有些重要文字的改釋、新釋,為了防止一人的判斷不準確,都是由項目組成員集體討論。

這種例子在筆者與作者之間接近20萬字的書信中不勝枚舉。

如在書稿印製前期,負責《周易》經傳部分的陳劍先生,利用反印文、滲印文等此前未被學界足夠重視的資料,就《老子》中一些殘片拼合和文字釋讀提出了若干完善意見,並專門給筆者寫信,告知有些文字各篇需要統一修改。

整理凡例的寫定更是隨著每個作者發現新情況而不斷修改,傳給責任編輯的修改稿前後多達十來份。

湖南省博物館研究員、馬王堆考古專家喻燕姣先生長期從事馬王堆文物保護和整理工作,對各篇情況熟稔於心,她在跟機調色時,利用休息時間就一些不太放心的問題抽讀了多篇「整理說明」,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意見,由編輯反饋給相關作者。

從2008年項目啟動到2014年項目完成,歷時6年,從2012年年底著手編輯加工到2014年最終出版,歷時將近兩年,終於將《集成》呈現到讀者面前,希望她既是對40年研究成果的一個總結,又是一個嶄新的起點。

(作者系中華書局編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破解文字背後的文明密碼

左圖、中圖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簡稱上博簡)《凡物流形》及其臨本。右圖為郴州蘇仙橋晉簡。「學習古文字,最重要的是有字感,也就是說對每個字的結構要敏感,如同畫家要對色彩有感覺。」每年的五六月,...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出版

本報訊 (記者章紅雨)11月8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由中華書局在上海首發。至此,歷經40年幾代學人的共同努力,埋藏於地下2000多年的馬王堆所有簡帛圖版終於完整示人。 1...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出版座談會舉行

光明日報上海11月11日電(記者曹繼軍、顏維琦 通訊員周又順)《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出版座談會日前在復旦大學舉行。今年是長沙馬王堆漢墓挖掘完成40周年。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