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柄鐵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秋時期秦國及各諸侯國版圖

1992年5月,寶雞市考古隊在清姜河東岸(現渭濱區神農鎮益門堡村)搶救發掘了兩座春秋墓葬。

其中2號墓葬中出土了以國寶級文物——金柄鐵劍為代表的200多件珍貴文物,在全國文物考古界引起轟動。

10多年來,世人無不驚嘆這批文物的精美絕倫。

尤其是那把金柄鐵劍,以其令今人都望塵莫及的雕刻技術、手工鑲嵌工藝等,被人們稱為「至今已出土古劍中藝術、歷史、科學價值最高,最為經典的藝術作品」、「秦劍之星」。

墓葬中出土了三把非常精美的金柄鐵劍。

對這座墓葬的性質多數學者認為是一座秦國本土上高規格的戎王墓葬,這三把劍也就被學界稱作秦式短劍。

25年前,金柄鐵劍出土時,身外有絲織物包裹,上面有 7枚小金泡整齊排列,這樣看來,這些金泡可能是劍鞘上的裝飾物,後來因為年代久遠而「消失」。

這把劍,是已知古劍中最為經典的藝術作品。

鐵質的劍身雖已鏽蝕,但柱脊仍明顯可見,可以想像,這把寶劍曾露出令人膽寒的凜凜寒光;澆鑄而成的金質劍柄呈鏤空浮雕,雲勾紋和圓珠紋形成了變體的蟠虺紋,並鑲嵌綠松石及料珠等裝飾品,精美絕倫。

  這三把金柄鐵劍大小相次,金柄用澆鑄法製成,柄部紋飾各不相同。

一號劍金質劍柄,鐵質劍身,分制卯合,有鐵莖插入金柄內。

劍身呈柳葉形,柱狀脊。

出土時劍身外有織物包裹印痕,並有小金泡7枚,整齊列為一行,當為劍鞘。

柄整體鏤空,兩面紋飾相同,均由陽線紋與細珠紋組成變體蟠螭紋,鑲嵌有勾雲紋形和圓珠形的綠松石及料器飾件。

首端為相連又相對的三組蟠螭紋,柄莖兩側各形成5個突出的方齒,基本兩兩相對,略有錯落。

格部為雙螭相背組成的獸面紋,獸目以綠松石鑲嵌。

通長35.2厘米、身長25厘米,身肩部寬4厘米、柄長12.8厘米。

二號與一號形制相同,唯柄部形制有別,為實心,格與首為變形蟠螭紋,嵌有寶石珠,部分脫落。

柄莖長條形無紋飾。

殘長30.7厘米、身殘長18.4厘米、身肩部寬3.8厘米、柄長11.3厘米。

三號劍首部為不規則形,飾溝槽螭螭紋,其上有六個突出的圓柱形小管,上鑲綠松石珠,莖部為長方形,兩邊各有七個方形齒,飾溝槽蟠螭紋,其上有十六個突出的圓柱形小管,呈梅花狀分布,管上鑲嵌綠松石小珠,格為長條形,脊中部微鼓,近格部略寬,尖鋒。

劍兩面形制、紋飾相同。

通長35厘米、身長24.6厘米、身肩部寬3.7厘米、柄長10.4厘

周秦以來王公貴族們都有佩短劍的習俗,而這把鐵劍的劍柄長 10.4厘米,刨去劍柄兩端的裝飾,用於手握柄部的尺寸僅為6厘米左右,這樣不難看出這把劍並不具備多少實用性,應該是佩劍主人身份的象徵。

但黃金的劍柄並不是最珍貴的部分,有專家直言,「秦劍之星」最大的價值不是黃金,而是鐵!

金和銅的熔點分別是 1064℃和 1083℃,而鐵的熔點為 1535℃。

經研究表明,金柄鐵劍採用了澆鑄、鉚合、鑲嵌相結合的工藝,用兩種熔點不同的金屬鑄造同一把劍,對工藝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鐵器的出現是人類征服自然的重要表現,也是提高生產力的基礎。

冶鍊金屬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溫度,在奴隸社會,人們所用的燃料大都是木材,而木材燃燒的溫度低,不能熔化鐵,相對來說銅的熔點要比鐵低出很多,更容易冶煉,所以,中國歷史上首先冶煉出了銅,而後冶煉出了鐵。

由此可見,春秋時期的秦人不僅掌握了金與鐵的冶鑄技術,而且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金柄鐵劍所鑲嵌的寶石為綠松石,考古人員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綠松石的加工製作過程曾使用了青銅工具進行表面打磨處理,這說明我國在春秋時期已經開始使用青銅打磨工具。

  劍多為青銅製造,始於商代。

那個時候,它的劍身一般較短,形狀就像柳樹的葉子,製作也比較粗糙。

春秋晚期以後,青銅劍的製作達到成熟。

一把劍主要由劍身和劍莖兩部分組成,所謂劍"莖"就是劍的把手。

在劍莖和劍身之間還有一塊凸起來的隔板,叫做"格"。

因為劍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因此比較講究的青銅劍,"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裝飾物,以此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上述這三把劍都為純金,劍身又為鐵質,所以就稱作金柄鐵劍。

這把劍的柄部形制非常豪華別致,純金質地,整體鏤空,並鑲嵌有勾雲紋形和圓珠形的綠松石及料器飾件,這在其他地區很少見到。

由於它是鐵質劍身,出土於春秋時期的墓葬中,對於研究中國的冶金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出土時一號劍身斷裂,並且鏽蝕較厲害,現在呈現在照片上的劍身,是經過中外文物修復專家合作除銹處理後的。

金柄鐵劍所鑲嵌的寶石為綠松石,考古人員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綠松石的加工製作過程曾使用了青銅工具進行表面打磨處理,這說明我國在春秋時期已經開始使用青銅打磨工具。

 有學者研究後認為,這類劍應當歸屬於秦式短劍,有記錄大概也就不過10件,多出在墓葬中,它與中國北方和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短劍有明顯的差異,應與西周時期的柳葉形短劍有關,這種柳葉形短劍主要流行在中原地區,特別是關中西部一帶,有著較為明顯的地域特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舊金山博物館罕見國寶:秦始皇金柄鐵劍

隨著秦國國力的不斷壯大,冶銅業、冶鐵業、黃金業都飛速發展。鐵器的產量在春秋中期激增,與楚國並稱鐵器大國。2013年,中國秦始皇時期的一批珍貴文物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覽。其中最吸引注意的便...

【剛好遇「劍」你】春秋鐵劍

【剛好遇「劍」你】春秋鐵劍我國最早的人工冶鐵製品,出現在距今2900年前後的西周晚期。春秋時期的鐵劍,所用的鐵飾熟鐵,通常叫「塊煉鐵」,是礦石在800~1000℃的條件下,由木炭還原得到的。這種...

中國最早的鐵劍什麼樣?什麼時候發明的?

考古發線表明,我國冶鐵大約發明於西周時期,而最遲到春秋早期已經出現製造鐵劍的技術。但在這一時期,生鐵冶煉技術並不成熟,冶煉業並不發達,貼兵器的製造難以普及,所以在當時時史著中。並未有關於鐵質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