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文化遺產現代科技保護研究院揭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社會科學網西安訊(記者 陸航 舒建軍)陝西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遺產資源。

為了進一步提升文物保護科技水平,5月5日,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共同為西安交通大學文化遺產現代科技保護研究院揭牌。

西安交大副校長席光和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加強交流合作,充分發揮西安交大在綜合學科領域,特別是材料學、化學、建築規劃、信息等方面的學科優勢,共同針對文物保護工作中的重大技術難題、關鍵技術等,開展技術研發和科研攻關,促進成果轉化,推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和物聯網等新技術在文物考古和博物館建設中的應用,共同推進文物保護事業發展。

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說,文物是文化傳承中的重要載體,首先要「傳」,其後才能「承」。

大學與文保部門的合作,要解決的就是「傳」和「承」的問題,需要有創新的思維、機制和方法、手段。

文物保護領域作為匯聚各種科學技術的大舞台,為多學科交融和相互促進創造了難得機會;同時,文物保護與科技融合也亟須一個大平台,集成現有一切有利資源,協同創新,讓科技為文物保護提供更強大的支持。

西安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教學及科研力量雄厚。

為了進一步提升陝西文物保護科技水平,加快西安交通大學建設國際一流大學的進程,雙方一致認為,應整合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進陝西文物保護事業和西安交通大學科研教育事業發展。

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認為,考古工作者對科技手段的應用是最期盼的。

如果沒有科學的支撐,近200年的考古不可能有今天的發展。

但同時,考古對科學技術的要求也非常苛刻,不僅要求技術尖端,更重要的是可靠。

文化遺產現代科技保護是要保護傳承這些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思維方式、想像力和創造力、科學技術和藝術審美,成為維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載體。

這就要求保護技術在傳承性與科學性、預防性與判斷性、性能化與法制化、中國化與國際化之間找到出路、合理應對。

西安交大文化遺產現代科技保護研究院院長許楗表示,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文物保護被賦予了更深刻更豐富的內容。

文物保護涉及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許多知識門類,如氣象學、環境科學、光化學、微生物學、昆蟲學、自然地理學、地質學、物理學、化學、植物纖維化學、建築技術、考古學、歷史學、宗教學、美術史等。

在文物保護研究中,要採用多種科學研究的方法,對文物進行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的研究, 系統、全面、深入地揭示文物材料老化變質的規律。

新成立的研究院將有效整合西安交大的教育和科研資源以及陝西省文物局的科研平台和人才資源,進一步加強西安交大文物科技保護、建築遺產規劃與設計等學科體系建設,建立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團隊,為陝西乃至全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培養高層次的科研和管理人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科技進入文保:帶你更好地看見過去

現代科技與文物古蹟,看起來似乎不搭邊,近些年卻由於科技從業者和文物保護者的努力不斷產生交融。在種種科技手段的支撐下,歷史場景得以重現,文物古蹟得到修復及保護,古代和現代的距離進一步被拉近。喚醒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