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發現的「戰國蜻蜓眼」或為「中國製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蜻蜓眼」珠,就是類似於蜻蜓複眼造型,以眼睛圖案作為裝飾的圓形玻璃珠。

近兩年來,成都考古人員從戰國早中期的青白江雙元村M33墓和戰國晚期的蒲江蒲硯村M4船棺墓中,先後發現了數顆蜻蜓眼玻璃珠飾和一些玻璃管。

今(12)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楊穎東對媒體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成都發現的蜻蜓眼並非完全都是西方的鈉鈣玻璃系統,其實我國古代先民也一直在利用當地資源技術等條件學習和模仿,並進行自己的創造、製作」。

蒲硯村戰國晚期蜻蜓眼(鉀鈣玻璃)

雙元村戰國早中期蜻蜓眼(鉀鈣玻璃)

成都兩處戰國時期墓葬發掘出「蜻蜓眼」

近兩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後在成都市範圍內發掘了多處規模較大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如號稱「地下青銅器寶庫」的青白江雙元村墓地、出土「成都矛」的蒲江飛虎村船棺墓,這些墓葬出土陶器、銅器、漆器等多種隨葬器物,對研究古蜀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新資料。

而在這些出土器物中,有一類器物名為「蜻蜓眼」玻璃珠,它的出土,引起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研究人員楊穎東的關注,「這不光是因為它造型精美奇特,可能還有其他隱藏的文物信息需要被深度挖掘。

蜻蜓眼珠最初在公元前1500多年的埃及被發現,後通過歐亞草原向東,由遊牧民族遷徙或商貿等方式傳入中國內地,最初在春秋末戰國初傳入黃河中下游及長江流域,在戰國時期頗為流行直至西漢初期,之後逐漸減少趨於消亡。

隨著青白江雙元村M33墓、蒲江蒲硯村M4船棺墓蜻蜓眼珠的出土,疑問也擺在考古人員面前:這些蜻蜓眼玻璃珠的內部結構、成分如何?是否是「進口」奢侈品?尚待研究解謎。

對「蜻蜓眼」基於同步輻射顯微CT照相

蜻蜓眼製作工藝與西方有相似性

小小的蜻蜓眼珠,卻異常神秘。

為了弄清楚其隱藏的文物信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研究人員楊穎東通過掃描電鏡能譜儀對這批珠飾玻璃成分進行了無損分析,又為了進一步搞清其內部結構和製作工藝,還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科技考古系楊益民教授奔赴上海,採用基於同步輻照的X光顯微CT照相等高精尖無損分析手段,對出土的蜻蜓眼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

雙元村鉀鈣釉砂管

「據目前的初步研究結果,令人驚嘆是,這竟然又是我國先民自己生產的玻璃製品實例」,楊穎東說,其中「蜻蜓眼」和部分綠色釉砂管全是鉀鈣玻璃,而部分灰黑色的釉砂管則是目前公認屬於古代中國特有的鉛鋇玻璃製品。

「其眼睛圖案的製作工藝包含鑲嵌法、疊層堆積法等多種手法,與西方及中國內地玻璃製品有相似性。

」楊穎東發現,這些蜻蜓及管飾在材質和造型上多與長沙和荊州等地出土的玻璃產品類似,推測他們可能具有相同的產地,或受楚文化影響而產生。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蜻蜓眼等玻璃製品的最初創意仍然來自於遙遠的西亞、埃及或地中海一帶,這恰恰反映了或許這就是2000年之前古代先民的國際視野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意識。

天府早報記者段禎 實習生景和麗蓉

圖片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都一樓盤在建工地發現大型戰國船棺墓群

新華社成都2月8日電(記者童方)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8日通報,該單位與成都蒲江縣文管所於去年9月在一樓盤在建工地發現60座戰國墓群,多為船棺墓。其中一座墓主人腰佩絲綢之路「舶來品」蜻蜓眼玻璃珠串飾...

成都出土戰國蜻蜓眼 竟是我國先民「自造」

「蜻蜓眼」珠,這種類似於蜻蜓複眼造型,以眼睛圖案作為裝飾的圓形玻璃珠,也常稱為「鑲嵌玻璃珠」。近兩年來,這種玻璃飾品一直有在成都的考古工地被發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後在成都市範圍內發掘的青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