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而厚重的國家重點文保單位「八里崗遺址」 作者:笑熬漿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敬請關注作者 笑熬漿糊個人頭條號「圖說鄧州」,這裡有地方的風俗與傳說、古蹟與新景、歷史與文化,恭候您的品鑑!

  • 八里崗遺址,鄧州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作者/笑熬漿糊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 在河南省鄧州市新華東路白莊村八里崗南邊的路旁,豎立著這麼一塊「八里崗遺址」碑,碑上還雕刻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字樣,「全國重點」四個金色亮字在默默地告訴你此處遺址的地位和價值。

  • 八里崗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期古文化部落遺址,位於今鄧州市東約三公里處湍河南岸八里崗村西北的坡狀高崗上,距今約6800年。

  • 昔日的古文化遺址早已成為沃土良田,放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莊稼苗長勢喜人,綠地毯般的平鋪著,緊臨的湍河水緩緩地流淌著,此地實在與其它平原農村的原野沒啥兩樣。

    • 不過,可別小看這片靜靜的土地,經考古工作者的發掘研究——確認這處不起眼的地方,包含有仰韶文化早期、仰韶文化中晚期、屈家嶺文化中後期、石家莊文化--龍山文化晚期四個相對穩定的聚落遺存堆積而成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可見這裡是一處文化層較為豐厚的所在——

    • 很難想像出,六七千年前這裡已有人類生活;

    • 很難想像出,遠古先人經過了怎樣的輾轉遷徙,最終選擇了這處風水寶地;

    • 也很難想像出,他們又是怎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八里崗遺址最早發現於1957年,但直到1991 年始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考古學系對此遺址展開了多次考古挖掘。

      在這處東西約250 米、南北寬約200 米、文化層厚3 至5 米的坡狀高地上,掀開了史前人類生活的一角——

    • 在這三、五米深的土層里,它竟沉澱著著六、七千年前的遠古文明;

    • 在如今發現的房基、墓葬、灰坑旁,它曾晃動著幾千年來一代代人生活的身影;

    • 在如今面世的稍顯粗糙的石器、骨器、陶器等器物身上,它使得我們再次明白了「勞動創造了一切」的含義,使得我們不得不讚嘆幾千年來一代代人的勤勞、智慧以及與命運的抗爭!

    • 八里崗遺址的房基是目前我國所知時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房基(圖片來自檔案資料)。

    • 在這處不大的遠古遺址村落里,房屋由最初的土洞、草棚,慢慢地有了圓形或方形的單間木架構,直到我們所能見到的連排的房基,這個房屋變化的過程到底經過了幾個百年千年的進化?這到底延續著怎樣的一個大家庭?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謎一樣的團體部落、他們從哪裡來、他們又擁有怎樣的風俗習慣?

    • 房屋的牆壁用天然泥土所做,泥土牆還多用秸草混在裡面,也有用木頭做骨架的,用來加大牆體的韌性。

      牆的外部還有裹草後點燃燒過的痕跡,也許是為了用來加強牆壁的堅固度和耐水性的緣故吧;

    • 房屋就選址在湍河長期侵蝕而形成的岸邊土地上,這裡高而平坦,這裡依水靠河,這裡土地肥美,這裡有利於取水生活,這裡有利於交通,這裡有利於農業、畜牧;

    • 迄今清理的八里崗遺址房屋基址,據考古研究,絕大多數屬仰韶晚期偏早階段,多為分間長排房,也有雙套間和單間者。

      均呈東西走向,南北兩排,間隔約20米。

      各排里不同年代的房子層層疊壓,但始終不離本排的位置。

      兩排房屋之間的地層堆積呈多層相迭的水平狀,平整而較緻密堅硬,包含遺物少而細碎,不見同期灰層或灰坑一類堆積,這樣一處由人工不斷平整鋪墊的空場,莫不是當年部落居民公用的垃圾場?

    • 考古者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

    • 該聚落區的房屋在幾千年的過程中,多次存在廢棄與重建,但聚落布局經一次性規劃後,後代基本長期延續不變,該聚落區在變遷過程中如此穩定,又說明了什麼?

    • 從兩排房屋僅餘的牆基或墊土看,也有很多遭火焚毀棄的,其牆體和居住面均被燒烤成堅硬的紅燒土,因而保存狀況良好。

      有的殘牆尚高達70厘米左右,室內器物也可能因不及搬走而遺留原址。

      一把火燒掉了房屋,但絕燒不掉八里崗先民對生活的追求,燒了重建,就在原址,這不僅僅是先民安土重遷思想的反映,難道不是八里崗的風水氣候太適合人類居住生活的緣故嗎?

    • 據說,八里崗遺址的仰韶文化層中有近百人葬於一穴的特大型墓葬坑,在以農業為主的遠古,在這處不大的村落里,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為何有近百人葬於一穴的特大型墓葬?

    • 從八里崗遺址挖掘出的墓地看,不管墓坑如何排列,如何疊壓,不管各墓隨葬品的多少,也不管是單人葬或是多人葬,多以東西走向、頭向西者為多見,這是否也意有所指?

    • 鄧州八里崗先民們的祖先也許原本四處流浪,一次很偶然很偶然的機會順湍河而下,尋得這處佳地得以留存下來,等到百年之後,回不了故土祖地,那隻好頭朝向來時方向(頭向西)而葬,使之心向故鄉,也算圓了先人的葉落歸根之夢,不知是否就因此而延續成一代代後人的喪葬之俗?

    • 當地村民談起八里崗遺址,滿臉的自豪,即是不善言談的也似乎有好多故事要說要講——

    • 現在我們看到的農田下邊就是已往的遺址發掘現場;

    • 二十幾 年前來自北大的師生們成天土裡來土裡去,在遺址坑裡一蹲就是半天,很辛勤很辛苦;

    • 村民們在農閒飯後多次到現場觀看,個別村民甚至還作為民工直接參加了發掘;

    • 最初,大夥以為這地下有什麼金銀珠寶,議論紛紛興致都很高,但挖了多次也沒見到什麼「 寶物」,出土的多是些盆盆罐罐;

    • 面對這些盆盆罐罐,大家似乎又頗為眼熟,原來這些在大夥眼中的爛玩意早年農耕時無意間會碰著一兩件,那時覺得這些破罐廢物還很礙事,早不知將它們仍到哪裡了,不料想此刻這些「垃圾」竟然成了「寶物」,說到這裡各人不免有些掃興和遺憾!

    • 也就是這些粗笨的陶器、石器等一下子把鄧州的歷史提升了好幾千年;

    • 也就是這些粗笨的陶器、石器證明了原本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餬口度日了;

    • 也就是這些粗笨的陶器、石器,讓鄧州市八里崗這塊曾經的偏僻鄉野一夜間傳遍天下,為更多的人所熟知!

    • 說到這裡,村民們的嘴角都會掛著笑意。

      • 若一切都受經濟利益的驅使,若一切都以淺薄地獲利多少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若不能夠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就引起不了人們眷顧的話,那八里崗遺址恐怕也就只能徒留一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讓它落寞地呆立一旁。

      • 要知道就是這片看似平靜的土地,以及這片平靜的土地上所出土的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和挖掘的灰坑墓穴、短牆遺址,無不充滿著許許多待解的神秘的故事!

      • 當年發掘現場經過簡單整理的出土陶器(圖片來自檔案資料)。

      • (圖片來自檔案資料)

      • 當年出土的隨葬陶器,基本器形包含有鼎、罐、器座、缽、倉形器,特別是陶倉形器形制特殊,更為八里崗遺址所獨有。

          • 八里崗遺址的發掘,曾是199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當年曾一度轟動國內外。

          • 在八里崗遺址5000餘平米的發掘面內,已現房基66座,墓葬150餘座,灰坑窖穴千餘個、文物標本萬餘件······八里崗的遺蹟和遺物悠悠的訴說著鄧州這塊土地上孕育的古老華夏文明和炎黃子孫在這片熱土上繁衍生息的景況,如今,只是在遺址西邊一角,僅僅看到一根刻有「文物保護範圍」的界樁冷清地立在湍河岸邊、地之角落裡。

          • 這片神秘而厚重的土地上所出土的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和挖掘的殘牆灰坑,無不記錄著我們的祖先在改造自然、順應自然的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它們反映了中華民族先祖的歷史活動軌跡,保護這些文物古蹟就是尊重祖先、尊重歷史、尊重我們的民族文化,也是在尊重著我們自己!

          • 保存並傳承這些文物古蹟遺址,是我們的義務,是我們的責任,是對子孫後代的擔當!

            • 若能夠保護和利用這些文物古蹟遺址,不需喊口號發號令,就足以讓人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 至今在遺址建設控制地帶,依然有嚴格的要求,禁絕挖土取土,八里崗居民為此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他們也在盼望著這裡能夠像二十幾年前一樣受到各方關注,也相信這裡不會永遠這樣靜悄悄的······

            • 雖說八里崗這處地道的遠古百姓遺址比不上秦始皇兵馬俑的皇家遺址,但它的價值絲毫也不可小覷。

              期待著不遠的將來,在遺址附近的湍河岸邊,在遠古先人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里崗遺址上,能有那麼一點標誌性雕塑或是一座八里崗遺址博物館,向四面八方的來人娓娓地訴說著遠古歷史、遠古文化、遠古文明!

            • 附錄資料——

            • 一、1991年秋至今,北京大學文博學院考古系與南陽文物研究所聯合對八里崗遺址進行了七次發掘,揭露面積5000餘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遺蹟和遺物,收穫頗豐。

              其中1994年的發掘因發現了仰韶文化中晚期長排連間套房房屋基址而被評為當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發掘中發現了大量有價值的遺蹟遺物,計有:房基66座,墓葬150餘座,灰坑窖穴千餘個、文物標本萬餘件。

              揭示遺址的文化層堆積自下而上依次為:仰韶文化早期、中晚期,屈家嶺文化中後期,石家河文化-龍山文化晚期地層。

              其文化序列比較完整,年代早而且與之相關的跡象保存亦比較完備,為史前考古學通過聚落遺存研究當時的社會歷史提供一批較好的素材。

            • 二、八里崗遺址1957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三、據說,因鄧州市文物保護條件所限,該遺址目前所出土的萬餘件文物不得不暫時存放在南陽市文物研究所的文物庫房裡。

              由於庫房面積小,許多文物只得疊壓堆放,出土陶片也得不到整理修復,一部分出土的陶器(片)因無處存放只能暫存租用的民房中,給文物保管和養護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骨、石、陶等各類文物混放不利於分類收藏保管,部分陶制器物已出現風化現象。

            • 作者笑熬漿糊在八里崗遺址採風(下圖)

            • 【一點說明:「圖說鄧州」,第一,它是「用圖文說鄧州」的意思,這正是我現在所做的;第二,它也是省略了介詞「於」的省略句,即「圖說於鄧州」,即「在鄧州圖說······」的意思,也就是可以在鄧州圖說河南、圖說中國、圖說天下。

            • 親!若以後看到「圖說鄧州」推出的作品內容是鄧州以外的,也就不會吃驚吧?】

            • 作 者:笑熬漿糊

            • 作者簡介:

            • 有網友說,笑熬漿糊應是一位年紀不小的老人,實際不再等十好幾年退休不了,還不算太老;有網友說,笑熬漿糊應是有閒有錢的公務員,實際「有閒有錢」對作者來說只能「哈哈」了;有網友還猜測,笑熬漿糊要麼是旅遊局的、要麼是文化局的、要麼是宣傳部的,實際是鄧州市花洲實驗高中(原四高中)在職語文教師;笑熬漿糊只不過有點小愛好,憑著小興趣,星期假日跑一跑看一看,利用一點業餘時間,塗點文字,堅持原創,圖說一點古蹟與新景、風俗與傳說、歷史與文化……僅此而已!

            • 【這裡有古蹟與新景、風俗與傳說、歷史與文化,恭候您的品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名勝古蹟 三門峽廟底溝遺址

            廟底溝遺址廟底溝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三門峽陝州古城南,總面積24萬平方米,是一處仰韶文化和早期龍山文化遺址。遺址內涵分為二期。一期(下層)為仰韶文化遺存,命名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毛家坪遺址將衝刺「國保」單位

            光明網11-19 02:03顯示圖片 11月18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作為早期秦文化研究課題重點工作之一的2014年毛家坪遺址發掘暫時告一段落。本次發掘共清理墓葬18座,灰坑26個,車馬坑2座...

            夏代的政治疆域有多大

            老牛坡遺址位於西安市灞橋區洪慶街道辦燎原行政村範圍內,地勢東高西低,依灞河流向呈西北-東南分布。遺址西起袁家崖村,東至沙河溝,南及灞河二級階地,北達安家莊村南,是一處以商文化堆積為主的大型古代遺...

            成都平原史前聚落考古的新收穫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供稿從上個世紀90 年代以來,在成都平原先後發現了新津寶墩、大邑高山、鹽店、溫江魚鳧城和郫縣古城等8 處距今4500 年~3700 年左右的寶墩文化階段帶有夯土圍牆的大型聚落址...

            青白江發現先秦墓葬 或揭三星堆之謎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在先秦時期,以一道秦嶺與中原阻隔的古蜀王國,經歷了魚鳧王朝、開明王朝等時代。那些在時間中湮滅的故事是怎樣發生的?曾以三星堆為都邑的古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