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遺產日:把文化遺產和生活聯繫挖掘出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央廣網北京6月11日消息(記者劉飛 孟曉光 承德台記者曹蕾)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11日)是第十一個文化遺產日。
今年的主題是「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
今天上午,2016年中國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在河北省承德市舉行。
故宮博物院等多處也都舉行了公眾參與活動。
那麼,怎樣才能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呢?
黃楊木雕千手觀音、圓潤光澤的七寶珠,在承德普寧寺廣場,上千種文化創意產品可供遊客挑選。
和文創產品一起展現給遊客的,還有剛剛修復竣工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為了避免讓文化遺產在博物館裡「睡大覺」,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表示,要把文化遺產和生活的聯繫挖掘出來,讓它更貼近生活:一個是免費開放問題,讓大家可以。
另外有很多東西可以轉化成現實生活的東西,比如文創產品。
將來從教育的角度,從孩子做起。
同樣地,故宮博物院在文化創意產品和吸引公眾參與方面也已經做出嘗試。
今天,在文化遺產日,故宮方面也公布了近期考古新發現和文保、修繕工程的最新進展。
最終也將向公眾進行展示。
單霽翔介紹,下面那寫著明晚期,那就是嘉靖時期的夯土層,它下面,發白的部分就是永樂的了……
就在上個月,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對慈寧宮廣場長信門西北側基建勘探坑進行考古調查,發現一處明代早期的大型宮殿建築基址。
現場考古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紫禁城內首次發現明代大型宮殿建築的牆基、以及建築基槽遺蹟。
考古現場故宮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表示,「第一次看見紫禁城內部功能分區的牆,這個基槽也是通過考古發現,是第一次發現建設大型建築時挖槽的一個痕跡。
我們發現了兩個腳窩,是古代的工匠們,從上往下走,為了便於工作形成的這樣一個痕跡。
」
各時期層次和腳窩等痕跡清晰可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此處將來計劃建設為一處向公眾開放展覽的遺址,故宮內也將至少留有3處遺址長期展示。
單霽翔介紹,現在預備永久的在這設立一個展示,可能將來就是一個玻璃的設施,底下有照明,觀眾能清晰地看。
將來故宮這樣的要有幾處。
有一個比較有規模的遺址博物館。
展示文物和遺址本身,觀眾能進。
隆中門外側是元代遺址,但是可視性觀眾從非專業角度看不太清楚,那個地方想做專業性地參觀。
今天,遊客們無法進入過去的參觀重點——養心殿區域。
因為,養心殿內的可移動文物正在撤陳。
單霽翔介紹,今天啟動的是養心殿的文物正式離開養心殿。
由於每年1500萬觀眾,其中三分之一的觀眾要來養心殿參觀 ,承擔了非常多的接待。
人們進不去室內隔著玻璃,特別是冬天,有哈氣,大家就抹那個玻璃往裡看。
參觀效果很不好。
全部文物撤陳工作預計在3個月內完成。
不過,雖然暫時看不到了,但撤陳的文物還會回來的。
單霽翔表示,養心殿修好以後,現在做的方案是開放90%,過去開放30%,那些房子裡面都是庫房。
今後,原狀陳列就是中間這部分,兩邊全是跟養心殿相關的文物陳列。
並且人們可以走進去。
此外,據了解,將由文保科技部對回庫文物進行更細緻的除塵保養和修復工作,以保證擬於今年舉辦的養心殿大展如期舉行。
單霽翔也介紹,此次養心殿的研究性保護項目也接受了來自社會的資金捐助。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工作是當前突破口之一。
他表示,現在有條件,特別是社會力量有參與保護文物保護的強烈願望,而且他們也有能力和條件參與到文物保護和利用上,所以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來,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也是今天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的實際需要。
故宮網紅館長單霽翔:2年後要讓186萬件文物光彩照人
南都訊 見習記者李飛 9月8日,2018中國古建築國際論壇在北京開幕。在論壇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故宮古建築修繕要解決開放區域不大、文物展出不多和遊客感受不深等三方面問題。此外,他認為,...
故宮文物醫院首次開放 觀眾近距離觀看文物修復全過程
【新民晚報·新民網】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故宮文物醫院一炮走紅,不少遊客都希望能到現場親眼看看這些能工巧匠是怎麼修復文物。今天恰逢「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故宮文物醫院首次試行開放,迎來了...
2016年中國文化遺產日: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
央廣網承德6月12日消息(記者劉飛 孟曉光 承德台記者曹蕾)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昨日是第十一個文化遺產日,各地舉行活動,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昨日上午,2016年中國文化遺產日主...
故宮「守門人」單霽翔圍繞故宮保護提出這些建議
今年兩會,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圍繞著故宮的保護與發展提出了多項提案,其中包括故宮周邊環境整治、故宮直接相鄰的古代御用建築也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80多年前故宮文物南遷途中的遺蹟也...
國家文物局局長: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工作
央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記者劉飛 孟曉光 承德台記者曹蕾)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文化遺產是一個城市的印記,更是一個國家的印記。從2006年開始,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被定為中國的「文化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