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的康平曾胡笳聲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科爾沁沙地南緣向東不遠,就是今天的康平地界;幾條沙漠中的河流,向東流入現在康平的臥龍湖。

從鮮卑到契丹再到遼金文明,康平的地理位置似乎決定了這塊土地與草原文化的一種關聯。

目前,雖然有了一些考古成果,但要開啟這個歷史文化寶庫仍需更多的發現。

遙想1000年前,那時的康平……

遼代古墓安在窮棒子山東南坡

驅車出康平縣城一直向西,50多公里後,就是沙金鄉張家窯林場,滿地的白色沙土……下車徒步,在沙土地里踉蹌前行,穿過乾涸的河道,翻上土坡。

「這裡是窮棒子山的東南坡,散落著10餘座遼代古墓,是康平有名的遼代墓群。

」7月28日,記者探訪康平遼代古墓群,康平縣文物管理所副所長王允軍邊走邊介紹情況。

「這個古河道及周邊就是遺址區,地表散落的陶片、瓷片到處可見,還有夾砂陶片,說明這個遺址區有兩種文化內涵,一種是青銅時代文化,另一種是遼金時代文化,地表還有許多當時墓葬用過的磚瓦、石塊、石板等,可以看出古人當時也是就近就便選擇了這些自然河道里的石塊、石板做了墓葬的砌築石材……」

王允軍隨手從河沿邊上拾起幾片暗灰色陶片、瓷片和石片說:「這是瓷器腹片和陶器腹片,也就是說是當時的碗類碎片和陶器碎片,有的灰陶碎片上施有篦齒紋,應當是遺址中的散落物。

在一處坡地上,一座古墓呈塌陷狀呈現在記者眼前,雖然墓室邊緣不很清晰,但用石板、石片砌築的墓室,依舊能看出古墓的墓門和墓室及墓頂封土石的基本形制。

「這是典型的遼代古墓,1000多年前的遼代古墓風格大抵如此。

」王允軍說。

記者面前的張家窯林場2號墓呈現得比較完整,墓為石築方形抹角券頂單室墓,前寬後窄,墓室南北長3.1米至3.5米,東西寬2.7米至3米。

墓壁用大小、厚薄不等的石板砌築,墓室已坍塌,墓冢中生長著繁茂的樹枝葉……

當年,考古工作人員通過發掘,得知該墓已被盜,但過後還是從中發現了21件隨葬品,包括:瓷碗2件,銅鏡1件,銅鐲1件及器皿、鐵器、器蓋、帶卡等。

「張家窯林場古墓群,只是遼代時期在康平縣的冰山一角,到現在,康平縣已發現遼金時代的遺址174處。

」王允軍表示,康平地區是當時遼金時代文化繁盛的重要代表地區之一。

鮮卑人的遺存留在臥龍湖北岸

契丹族起源於公元3世紀前葉的北魏時期,興起的地域則在今天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昭烏達草原,以鞍馬騎射著稱於世。

從見諸記載的北魏時期算起,契丹族的歷史前後延續長達1000年之久。

「這是一個歷史上對中華文明貢獻多且影響大的古代民族。

」王允軍說。

契丹族在我國北方創建了與北宋分庭抗禮200多年的遼王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南北朝。

金滅遼後,部分契丹人遷到了西域和中亞,建立了長達80多年的西遼王朝。

康平地近契丹族興起的內蒙古東部地區,考古證明,慣於馬上馳騁的契丹人很早就涉足康平這塊土地,康平境內與契丹有關的歷史遺蹟大概要上溯至公元7世紀前後。

值得注意的是,契丹先祖——鮮卑人的遺存在這裡也有發現,這就是位於臥龍湖北岸的馬蓮屯沙場的兩座古墓。

考古專家認為,之所以將其認定為鮮卑族的墓葬,是因為在馬蓮屯沙場發現的這兩座古墓都帶有「頭箱」。

所謂「頭箱」,就是在墓主人頭部位置之上,又加設一個放置隨葬品的小空間,這種形制的墓葬只在以往對鮮卑族墓地的發掘中有過類似發現。

鮮卑→契丹→遼金文明——在康平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康平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塊土地與草原文化的最早的必然的關聯。

「從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交界之地的科爾沁沙地南緣,再向東不遠,就是今天的康平地界。

幾條沙漠中的河流,向東流入如今康平縣的臥龍湖。

古代人隨季節水草變化而遷徙移動,康平西部和西北部是他們最理想的落腳點。

檢索康平契丹遼時期考古發現的地點,絕大部分集中分布於現在康平縣的沙金台、海洲、張強、小城子等幾個西部或西北部鄉鎮,這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王允軍介紹說。

這是一塊研究遼金史的寶地

契丹族出自東胡,女真人在當時的中原人眼中也是胡人胡族;「笳」是我國北方胡族的一種樂器,類似笛子。

千年以前,這種胡笳聲定然在今天康平的土地上飄蕩過。

遼金時期是康平歷史上青銅時代之後的第二個文化大繁榮期,遺址星羅棋布於全縣的各鄉鎮村屯,其間還有墓葬、城址等遺存。

目前已發現遼金時期遺址174處,而現今康平全縣的行政村才有160多個。

「1000多年前,康平人口分布的密度是很可觀的,出土的遼金時期400多件文物,包括瓷器、陶器、玉器、鐵器等也彌足珍貴。

」搞了32年文物工作的王允軍說。

康平文物管理所文物庫房的櫃架上,陳列著幾件很普通的灰陶陶器,均為敞口,口沿為圓唇、有點外撇,有點像喇叭口,器身上施有細密的篦齒紋,那些篦齒紋整齊有序地排列。

不難想像,當年製作它們的工匠們在陶胎上認真施紋時的情景……

可千萬別小看了這些陶器,它們是康平境內可以追溯契丹人最早在這裡活動的歷史印記,因為有了它們,康平的遼代歷史才有了更深的淵源。

根據多年來的考古調查與研究,遼寧的阜新、彰武、康平、法庫一帶是遼代早期頭下軍州設置的最主要地區之一。

在這一區域不僅發現了數量眾多的遼代遺址、城址,而且在遺址周邊還發現了大量的遼代墓葬。

這一區域的墓葬從分區上講歸屬於「蒙冀遼區」,該區的遼代早期墓葬均為契丹式墓,其族屬應為契丹族。

康平遼金文化的發展,起始時間早,考古發現表明,這一地區遼金文化在起步之後便迅猛發展,遼金兩代各歷史階段的遺蹟、遺物都有發現。

如此看來,這真是一塊研究遼金契丹女真史的寶地。

在康平遼金文化的發掘發現中,遼代的比例要遠遠大於金代。

金朝立國119年,康平是金國重要建置咸平府轄域,如此漫長的歷史,如此重要的區域,現在所掌握的康平金代歷史文化信息還相對不多,如何開掘金代的文化寶庫仍有巨大空間。

(本文文物圖片由康平縣文物管理所提供)□本報記者/朱勤

遼代墓葬群落遺址。

□本報記者/朱 勤 攝篦齒紋陶壺。

祥雲紋銅鏡。

篦齒紋灰陶罐。

文章來源:遼寧日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瀋陽康平出土遼金時期 珍貴文物700多件

4月5日,記者從康平縣文物管理所獲悉,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康平共發現遼金時期遺存近180處,其中不僅有遼代的冶金遺蹟,也有金代的石經幢、窖藏貨幣等文物,這些都是遼寧地區遼金文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史學專家將會聚康平研討遼金契丹女真史

本報訊 記者朱勤報導 記者8月2日從瀋陽市康平縣歷史暨遼金文化研究會獲悉,2015康平·首屆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學術研討會於8月16日至18日在康平縣舉行,這是一次全國性的高層次學術會議,屆時,來...

「春捺缽」的歷史起源與遺址發現

點上方藍色文字可直接關注我們◆◆◆本文作者 | 王中軍選自《嵌著<千字文>的井方》—— 契丹族是一個馳騁草原的遊牧民族,轉徙隨時,車馬為家,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使得其建立的

遼寧發現遼代墓葬群 含貴族墓葬

中新社瀋陽2月28日電 (記者 朱明宇)記者28日從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已完成對康平張家窯遼墓群搶救性發掘,10餘座遼代墓葬出土。遼王朝始建於公元10世紀初,由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地區...

穿越時空 探秘遼金元歷史文化線

對於一般人來說,考古是一個陌生而新奇的領域,而近年來流行的盜墓題材小說和影視作品,更給這個行業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那麼,真實的遺址發掘現場是什麼樣的?考古工作者是怎樣工作的?考古工作又是怎樣佐...

國之大事— 侯馬虒祁遺址第九次發掘記(下)

(三)揭露北魏紀年墓在清理祭祀坑的中後期,開始發掘清理墓葬。其中北魏墓的發現較為重要。初春的風帶著冬的寒情,肆無忌憚地吹在考古隊員的臉上、身上。他們的身子往下蜷一蜷,拿著手中的鐵釺、刷子繼續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