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文化360(總第52期)」奈曼旗文化遺存(七)契丹公主與駙馬長眠的寢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注【奈曼文化360】了解這片熱土上曾經的歷史,小編今天將為你介紹奈曼旗文化遺存。

(七)契丹公主與駙馬長眠的寢地

一座青磚古墓,震驚考古界。

奈曼旗青龍山出土的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多的遼代墓葬,被譽為「契丹文化奇蹟」,從而吸引了世界目光。

墓的主人是遼代陳國公主與駙馬,寢地就在青龍山鎮灰山南麓,在那裡他們悄無聲息的長眠了千年。

1985年,當地興修水庫的推土鏟無意中推破了墓頂,從此打破塵封已久的寧靜,驚醒了夫妻酣然大夢。

1987年,隨著內蒙古考古研究所及當地盟旗考古工作者的發掘,他們便逐漸的重見天日。

在考古界,遼墓一向被認為十室九空,這座墓當然也不例外。

該墓為磚砌中型多室壁畫墓,全長16.7米,由墓道、天井、前室、東西耳室和後室六部分組成。

遼墓門磚砌並彩繪的斗拱

階梯形墓道斜長6.5米。

天井東西略呈長方形,上寬下窄,如漏斗狀,前接墓道,後通墓門。

天井底部平坦,平鋪一層條磚,前室長方形,券頂,地面鋪方磚。

南北長3.48米,東西寬1.93米,高2.65米。

東西耳室圓形,穹窿頂,地面鋪條形方磚。

後室(主室)呈圓形,東西直徑4.38米,外層砌青磚,內構椴木板,上部內收成穹窿頂,地面錯縫平鋪方磚,前後兩室間嵌有木門框和雙扇木門,清理時尚能啟閉自如。

墓道東西兩壁和前室東西兩壁,畫有反映墓主人生活場景的壁畫,券頂部繪成天象圖案。

其中《出行圖》、《歸來圖》民族特色鮮明,最具藝術特色。

遼代陳國公主墓室內壁畫

主室正北壁地面砌有屍床,屍床前有磚砌長方形供台。

屍床和供台的東、西、南三面有雕刻的16個弧門。

在打開主墓室的瞬間,考古人員被眼前看到的一切驚呆了,只見墓主人靜靜地躺在屍床上,身上及其上下左右,珠光寶氣,琳琅滿目。

陳國公主與附馬合葬墓

有許多東西是用金銀、玉石以及瑪瑙、琥珀、珍珠等貴重材料製成。

公主和駙馬頭枕金花銀枕,臉覆鎏金面具,頭罩鎏金銀冠,腳穿金花銀靴,屍體皆裹銀絲網絡,並帶琥珀纓絡,腰部各束金絲帶和銀絲碟躞帶,帶上懸配不同的金、銀、玉件和生活工具,公主的耳、手、腕、指上均帶有金銀、珍珠等飾件。

面對如此完整的一座古墓,考古人員直呼罕見。

這對考古界而言,很多考古人員也許期盼一生都無緣遇到。

陳國公主與駙馬銀質鎏金頭冦

我們的古人,崇信人死之後也要和生前一樣,在陰間仍然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對待死者應該「事死如事生」。

《荀子·禮論》: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如文獻記載,秦漢時代陵區內設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宮人獻食,猶如生時狀況,完全是人間世界的寫照。

受中原文化薰陶,存歿在備受恩寵的大遼時代的陳國公主和駙馬,同樣被這種觀念所主宰,按照死後如生前的葬俗,體體面面地給予了厚葬。

經過細緻入微的發掘清理,考古工作者共從公主與駙馬合葬墓中出土隨葬品3227件,其中,契丹鞍作為名貴的馬具,也同時出土於墓中。

據和遼同時代的宋人記載,契丹鞍、端硯、蜀錦、定瓷,同列天下第一,大遼皇帝常把精良馬具、優良馬匹送給宋朝皇帝,以示友好。

這些文物既豐富又精緻,多數罕見珍品,是遼代文物的精華,許多中外考古專家專程趕來觀賞探究。

文物在出土之初曾經在旗王府博物館做過短暫的陳列展覽,觀者絡繹不絕。

近年來,部分精品文物先後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日、菲、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

陳國公主與駙馬佩戴的金面具

其中,精美的金面具是已出土遼代金面具中唯一雙目睜開的,陳國公主金面具被內蒙古考古研究所視為鎮館之寶,並製成專題片於2013年12月26日在中央電視台第四頻道《國寶檔案》等欄目播出。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是墓志銘(後附:《故陳國公主墓志銘》),是它為考古工作者真正揭開了墓主人的身份。

據專家介紹,它置於墓葬前室的中央,刻志文石料為綠色砂岩,志蓋呈正方形,邊長89厘米,通高28厘米。

蓋盝頂,中部高16厘米,志蓋四個斜面上線刻12個身著長袍、雙手持笏板於胸前的人物,人物頭冠為生肖,按順時針依次是「鼠、牛、虎......雞、狗、豬」。

四角各線刻一朵牡丹花,盝頂為平面正方形,邊長50厘米,中央分三行陰刻篆書「故陳國公主墓志銘」八個大字。

志石厚12厘米,志面四邊線刻雙欄,填幾何紋,欄內刻有楷書漢字志文27行513個字,字跡工整清晰,歷歷可辨。

遼陳國公主墓志銘

它讓人們知道,該墓約營建於遼開泰六年(公元1017年),墓主人是十八歲的陳國公主和三十歲左右的駙馬蕭紹矩。

公主是遼景宗耶律賢及著名的「蕭太后」蕭綽的親孫女,秦晉國王耶律隆慶的女兒,吳國公主的妹妹。

人雖年少,卻三封其號,初被封為太平公主,復晉封為越國公主,後又追封為「陳國公主」。

駙馬時為泰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師,是遼中期重要的將領。

在契丹皇族中,為保皇家血統純正,耶律氏只能與蕭氏通婚,無論近親輩分。

如此,年方二八的耶律氏陳國公主,嫁給年長她十多歲的舅舅蕭紹矩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可惜,駙馬壽短、「公主太夭年」,結婚兩年,二人便拋開世間富貴榮寵,先後病逝永去。

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在發掘的遼墓中,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多。

遼代墓葬,像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這樣保存完整的葬制,迄今還是首次發現,尤其是屍身上罩的銀絲網絡,過去從未有過記載,是遼代中期契丹貴族墓葬的典型。

瓷器、木製器、玻璃器也同現該墓,其中的乳釘紋玻璃盤、波斯文長頸瓶來自埃及、波斯或伊朗,當今世界各大博物館的收藏總量不逾百件,而陳墓卻獨出幾件。

陳國公主墓出土的刺鵝錐

2008年8月,西方媒體對陳國公主墓進行了詳盡報導,並稱其為「契丹文化奇蹟」,曾引起中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這也證明遼朝時期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水平,說明奈曼這裡是「草原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這一發現被確定為「七·五」期間全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和二十世紀全國重大發現之一。

通過多年努力,在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周圍,還陸續勘查出大量早期被盜遼墓,據專家推斷,這些墓葬應該就是蕭氏家族的貴族墓群,像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這種規模的墓葬也應該不止於此。

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的發現,為我們帶來了不菲的考古和歷史研究價值。

墓誌的出土,補充了《遼史》記載中的不足,提出了遼史研究的新課題,為考據遼代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豐富奢華的隨葬品,完整地體現了契丹大貴族的殯葬習俗,為研究遼代契丹族宗教、風俗及與宋朝、漢文化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的實料;而來自西域的玻璃器物,則為遼代的對外草原絲綢之路提供了重要物證。

生動傳神的壁畫,具體反映了遼代早中期繪畫的特定風格,成為契丹繪畫歷史發展過渡階段的重要標誌,為研究中國美術史提供了珍貴資料。

因此說,以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為代表的蕭氏家族墓,對重新評價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在締造中華民族文化中的歷史貢獻,及深入研究遼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蕭氏家族墓地全景

2006年5月25日,這一帶蕭氏家族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年11月,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所在的蕭氏家族墓被國家文物局確立為「保護古墓葬安全防範試驗工程」試驗區,以布控防範為主要手段,具備地上地下拾音存儲、地表同步錄像存像雙重功能,在「物防」與「人防」的有機配合下,達到有效震懾犯罪保護古墓葬的目的。

被稱為「草原神燈」的古墓保護工程第一、二期運行效果良好,已順利通過國家專家組驗收,並在全國推廣,為國家保護古墓葬做出了積極貢獻。

現在,功效更加完備的第三期工程也已完成。

一座千年古墓,掩映在山川綠樹之間,在不經意中,也許是前定機緣,改革開放初期,它在中國北方草原赫然出現在人們面前,展示了許多驚世傳奇,並將伴著人類文明的腳步繼續放射熠熠光彩。

附:

故陳國公主墓志銘

太中大夫,字衛尉卿,知樞密承旨事,上柱國,扶風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馬貽謀撰。

公主姓耶律氏,先漆水人也,景宗皇帝之孫,秦晉國王皇太弟,正妃肖氏之女,吳國公主之妹,本其姓氏之始,曾高之裔,乃六葉。

帝王之族矣!國史備載,此不復書。

公主幼而聰辯,長乃柔閒,玉德琢成,靜含溫潤,蘭儀秀出,動發英華,蓋稟天鍾,非由姆訓,在室挺神仙之質,作嬪歸公相之門,雖貴出王宮,而禮遵婦道。

泰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師,駙馬都尉蕭紹矩,即皇后之兄也。

自結絲蘿之援,克諧琴瑟之和,任領外藩,功資內助,駙馬先公主而逝今。

皇帝因思同氣,追懷手足之悲,俯念諸孤,特降絲綸之命。

自太平進封越國公主,高開魯館,廣啟沁園,受慈愛以方深,痛疴而見染。

聖上親臨顧問,愈切撫憐,詔太醫以選靈方,服良藥,而絕神效。

無何,身之存歿,大限難移,壽之短長,冥數已定,奄薨顏而早謝,與薤露以俱零。

以開泰七年戊午三月七日薨於行宮北之私第,享年十八,終天已決,遠日逼期,特遣使臣,速營葬事,至於迫封之命,賻贈之儀並加常典,以當年閏四月五日遷神櫬於灰山,啟先太師之塋,祔焉禮也。

噫!月娥晦彩,星婺沉輝,別鳳台而入夜台,辭戚里而歸蒿里,貞魂常往,休煎玉釜之香,懿範永存,須刊銀鉤之字,仰遵睿旨,直述斯文。

謹為銘日:悠悠蒼天,降壽不延。

膏盲遘疾,藥石難痊。

眉凋翠柳,臉謝紅蓮,墓封馬鬣,地卜牛眠。

淒淒草木,慘慘風煙。

自古人雖皆有死。

陳國公主太夭年。

奈曼旗文化志編寫組供稿

本文編輯/唐曉寶

點擊下面條目閱讀更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史上唯一一位戴著面具下葬的,這是為什麼?

一小教師口吃。某日上課領學生讀課文。教師:「日……日……日本鬼子進了村」學生跟讀:「日……日……日本鬼子進了村」。周圍聽課的教師就笑了。這教師大急,對學生道:「不論我日幾回,你們只准日一次」。一...

《科爾沁史話》連載之——古墓

[沙石柳畫按]沙石柳畫的故鄉——奈曼旗,在內蒙古通遼市版圖的西南方。源遠流長的科爾沁文化,滋潤著美麗的科爾沁草原。沙石柳畫的作者與《科爾沁史話》的第一作者喬子良老師,是素未謀面的網友,徵得喬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