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信陽城市之根——探秘城陽城址戰國楚墓發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土的矛 本報記者 馬依釩 攝

信陽新聞網11月21日訊(記者 馬依釩)這個初冬,城陽城址保護區又一次登上國內外考古界的「熱搜」。

澳大利亞文物保護專家來了,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攝製組來了,兩座楚墓的發掘,一處墓葬區的發現,讓城陽城——這座兩千多年前的楚國軍事重鎮,在世人眼中,輪廓又清晰了一點。

緣起 稻田驚現深坑

莊稼人郭宏偉很難想到,在淮河岸邊自家的稻田底下,竟是一座戰國楚墓。

暮春4月,豫南大地插秧忙,平橋區城陽城址保護區邱莊村郭樓組的村民陸續忙碌起來。

4月12日上午,兩位村民路過郭宏偉家的稻田時,發現了異常。

一座高高隆起的土堆引起他們的注意,走近看,稻田裡被挖出了一個深坑。

該插秧了,誰還會在自己田裡挖坑呢!不會是盜墓的吧?二人兵分兩路,找到郭宏偉和村支書郭宏高,幾人一合計,立即打電話到城陽城址派出所報案。

接到報案後,警方全力開展案件偵破工作。

同時,省公安廳及省文物局隨即派出專家和工作組趕赴城陽城址指導破案。

案發地點緊鄰淮河西岸,據附近采砂工反映,有一艘采砂船很奇怪,別的采砂船為了多出沙,恨不得晝夜不歇,可他們卻半干半歇,閒散隨意。

專案組以盜墓現場為中心,通過走訪群眾和調取數據,初步鎖定該案應為一固始籍盜墓團伙所為。

4月15日,抓捕時機成熟。

一路民警直奔固始,抓捕主犯,另一路民警在長台關鄉一沙場附近將偽裝成采砂工的嫌犯抓獲,被盜文物全部追回。

「聽老輩人說,這一帶一直都比周邊高一些,但沒人會想到,這地底下也埋藏有楚墓。

」昨日上午,在已經回填過的發掘現場,郭宏高指著一旁3米多高的白馬寺電灌站,對記者說,「70年代修這個電灌站時,附近挖了很多土,不然,地勢還會更高。

修復的部分出土陶器 本報記者 馬依釩 攝

發掘 均為戰國楚墓

從4月至今,這片稻田裡的農事暫停,隨著一件件文物出土,一個新發現的墓葬群被確認。

「案件告破,我們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

」城陽城址保護區副主任劉勇告訴記者,隨後,保護區向市文物管理局遞交墓葬發掘申請,4月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遣考古工作隊,清理保護區轄區內被盜的這3座墓葬。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其中2座墓葬已經清理完畢,另外1座正在清理中。

已經清理完畢的2座墓葬分別編號為M16、M17,皆位於城陽城址東南部的邱莊村郭樓組南地,緊鄰淮河,處於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外約250米處。

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武志江介紹,清理完成的2座墓葬,相距10米左右,墓葬形制大體相同,出土遺物也具有相同特徵,年代相近,應為戰國中期。

其中,M16墓內一棺一槨,大部分倒塌,東西兩端被盜洞打破,木棺已坍塌,未發現人骨。

出土遺物以鼎、豆、壺等陶器為主,有少量的青銅兵器和漆木器,青銅兵器主要是戈和短劍,漆木器數量較少,有器座、箭杆、弓等。

已發掘的另一座墓葬M17位於M16西北10米處,一棺內外雙槨,棺內發現竹蓆,未發現人骨。

隨葬品可分陶器、漆木器、玉石器、青銅器等幾類。

陶器以鼎、豆為主,另有壺、浴缶等器類;漆木器有鎮墓獸、木虎、鳳鳥、木梳等;青銅器則主要是車軎、車轄等車馬器。

「經初步鑽探,M16、M17 周圍還有一定數量的墓葬,該區域應該是一處重要的戰國時期楚墓分布區,可以稱之為郭樓墓葬區。

」武志江介紹,以往發現的墓葬都集中在城址西南崗地,且多為戰國中期楚國貴族墓,郭樓墓葬區位於城址東南,緊鄰淮河,多是中小型墓葬,這一墓葬區的發現,豐富了對城陽城址布局的認識。

意義 探秘楚都城陽

溯源信陽楚韻,城陽城是繞不開的地方。

城陽城是戰國時期楚國經略淮河流域的重鎮,遺址位於信陽市以北25公里的城陽城址保護區,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西南崗墓葬區陸續清理出幾座大型楚墓,引起考古界的關注,現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間回撥到1956年3月,邱莊村劉莊組的幾位村民不敢想像,他們乾旱打井所挖出的一座古墓,會發現和改寫歷史。

隨後的兩年里,楚國左司馬眅及夫人墓的挖掘,以無可爭辯的事實佐證了城陽城的所在。

1957年,墓葬出土文物創下我國考古史上的六個中國之最:出土了我國最早的一套完整青銅編鐘,用其演奏的《東方紅》樂曲1970年隨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出土了我國最早的竹製毛筆、最早的床、最早的枕具、最早的銅胎漆器以及最早的實物板栗。

2002年,城陽城址七號墓發掘500件珍貴的漆木器、青銅器、玉器、陶器等文物,入選由國家文物局評選的「2002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其中,大型的彩繪漆木虎座鳳鳥鼓架、彩繪漆木方壺等色澤艷麗、造型獨特的漆木器富有特色。

2015年,城陽城址八號墓發掘,入選「2015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出土了一批精美文物,如青銅車馬器,仿銅陶禮器、長柄矛、耳杯等漆木器,特別是墓主人全身敷裹的衣衾等織物,是河南省戰國時期楚墓的首次發現。

圍繞著城陽城的歷史、考古挖掘和文物保護,在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和傳說,如「亡羊補牢」「畢恭畢敬」「近悅遠來」等家喻戶曉的成語均與城陽城有關。

「楚關申戍憂茫茫,野草春沙更斷腸。

山頭僧住何年寨,山下人耕古戰場。

」站在古城牆遺址上遙望,眼前的沃野頓時幻化於無形,好像那燦爛輝煌的楚韻信陽之根正穿過古戰場的烽火,淌過淮河水的急流,瑰麗而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南信陽城陽城址新發掘兩座戰國中期楚墓

新華社鄭州10月29日專電(記者桂娟)「亡羊補牢」的典故發生在河南省信陽市楚國國都城陽城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在這一城址保護區內發掘兩座被盜的戰國中期楚墓,進一步豐富了對城陽城址布局的認識...

信陽楚墓發現60周年 罕見戰國長劍展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游曉鵬 通訊員 武志江11月11日~12日,信陽楚墓發現60周年暨兩周城址考古與保護學術研討會在信陽市召開,包括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在內的近百名考古學者參加,一...

千餘古墓現身通州 數說考古發現大陣容

千餘古墓現身北京通州,考古成果頗為豐富。發掘結果證明通州區在戰國時便有大量人口居住,通州歷史上推千年;漢代古城城址被發現;路縣故城內發現了一條遼金時期的路面遺存;142個足球場大的文物勘探面積里...

湖南益陽枇杷樹山發現大量楚墓

新華社長沙5月24日電(記者阮周圍)近日,記者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對益陽枇杷樹山墓群的考古發掘中,目前已發掘墓葬86座,其中戰國晚期楚國墓葬82座。另有六朝墓葬1座、宋代墓葬2座、明代...

瀋陽發現一座2000年前古城

新華社瀋陽1月8日電(記者趙洪南)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對瀋陽青樁子城址的考古發掘,發現該城址2000年前是一座古城,並且有人類在此生活。瀋陽青樁子城址位於瀋陽市渾南區汪家街道上伯官村青...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墓主真的是漢廢帝劉賀嗎?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艾冀 董奧)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目前已發掘出土文物2萬多件,大量金器、玉器、漆木器、青銅器等器物的出土均顯示了墓主人特殊、尊貴的身份。但墓主人究竟是誰呢?雖然種種跡象都指向墓主...

信陽城陽城遺址博物館主體工程完工

2014-11-07 04:20:00本報訊 (記者程梁)11月5日,記者在信陽市北25公里處的城陽城址保護區看到,在戰國楚墓原址上建設的城陽城遺址博物館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這座我國第一家以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