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陽城陽城址郭樓墓葬區發掘兩座楚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 年4 月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受信陽市文物管理局委託,清理了城陽城址保護區轄區內被盜的3 座墓葬。

截至目前,2 座墓葬已經清理完畢,另外1 座正在清理中。

已經清理完畢的2 座墓葬分別編號為M16、M17,皆位於城址東南部的郭樓村南地,緊鄰淮河,處於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外約250 米處。

M16 該墓為長方形豎穴土坑木槨墓,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東西長4.40 米,南北寬3.20 米,至槨板深3 米左右。

墓壁自口部向下略內收。

墓葬北部中間處發現盜洞1 個,大致呈圓角長方形,深3.6~3.7米,已盜穿槨板。

墓內填土夯打而成,大致可分為上層黃褐黏土和下層灰褐黏土兩大部分。

木槨室位於墓壙中部,平面呈長方形,一棺一槨,大部分倒塌,東西兩端被盜洞打破。

木棺位於槨室東部,已坍塌,未發現人骨。

槨室出土遺物主要在西部和東南部,以陶器為主,少量的青銅兵器和漆木器。

陶器有鼎、豆、壺等,青銅兵器主要是戈和短劍。

漆木器數量較少,有器座、箭杆、弓等。

M17 位於M16 西北10 米處,為長方形豎穴土坑木槨墓。

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墓口略大於墓底。

墓口東西長6.35 米,南北寬4 米,深3.9 米。

中部發現盜洞1 個,直徑0.9 米左右,盜穿槨板,對墓葬造成嚴重破壞。

該墓內填土可分為16 層,夯築而成。

填土上半部分為黃褐、紅褐色相間,下半部分為灰色或青灰色黏土。

木槨室位於墓壙中部,一棺雙槨(內外槨) 帶頭廂。

外槨在墓壙中部偏西,內槨與棺在外槨西北部。

頭廂在外槨以東,僅東西兩側有木質壁板,南北兩端則為土質。

棺內發現竹蓆,未發現人骨。

外槨東部被嚴重盜擾,僅在南、北角落發現有幾個陶豆。

隨葬品主要發現在外槨南部和頭廂,可分陶器、漆木器、玉石器、青銅器等幾類。

陶器以鼎、豆為主,另有壺、浴缶等器類;漆木器有鎮墓獸、木虎、鳳鳥、木梳等;青銅器則主要是車軎、車轄等車馬器。

墓葬年代

此次清理完成的2 座墓葬,相距10 米左右,墓葬形制大體相同,出土遺物也具有相同特徵,年代亦應相近。

在陶器組合,二者也非常相似,都是鼎、豆、壺或鼎、豆、罐。

陶器則具有較明顯的戰國中期特徵,如M16 箍口鼎,平底,足直立;M16 弦紋無鈕壺,高領,鼓腹,圈足;M17 浴缶,器型顯矮胖,下腹外弧;M17 壺,子口直領,鼓腹。

因此,M16、M17 兩座墓葬的年代當為戰國中期。

墓地與遺址布局

經初步鑽探,M16、M17 周圍還有一定數量的墓葬,該區域應該是一處重要的戰國時期楚墓分布區,可稱之為郭樓墓葬區。

這一墓葬區的發現,豐富了我們對城陽城址布局的認識。

以往發現的墓葬都集中在城址西南崗地,且多為戰國中期楚國貴族墓。

郭樓墓葬區位於城址東南,緊鄰淮河,多是中小型墓葬,不帶墓道。

以M16、M17 為例,墓葬形制、尺寸以及出土遺物的數量和精美程度都較西南崗墓葬遜色很多。

這種差異或許暗示了郭樓墓葬區墓葬級別應較西南崗墓葬低。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武志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遼寧建昌縣東大杖子墓地M40的發掘

內容摘要:該墓為豎穴土坑木槨墓,兩槨一棺,帶墓道,平面呈"甲"字形,填土中有人骨以及大量馬、牛、羊、豬、狗等動物頭骨,墓內出土鼎、豆、簋、壺、盤、盨、燈等陶禮器,以及大量的滑石飾件、瑪瑙器、銅器...

洛陽伊川發現2600年前春秋時期陸渾戎貴族墓葬

商周時期,陸續遷徙至中原的戎族部落難以計數,見諸文獻的可謂鳳毛麟角。陸渾戎是河洛地區極少數有文獻記載遷入和滅亡過程的內遷戎族部落。昨日,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2600年前的陸渾戎墓葬群在伊川縣...

河南信陽城陽城址新發掘兩座戰國中期楚墓

新華社鄭州10月29日專電(記者桂娟)「亡羊補牢」的典故發生在河南省信陽市楚國國都城陽城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在這一城址保護區內發掘兩座被盜的戰國中期楚墓,進一步豐富了對城陽城址布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