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唐末墓葬群「西京」露真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日前,考古工作者公布了 2011年在鳳翔縣城南過境公路上取得的考古成果。
今年以來,考古人員陸續發掘古墓葬 56座,其中唐末五代時期的墓葬共 27座,占據了發掘墓葬的半壁江山。
這些唐墓的發掘為研究「安史之亂」後,唐末五代時期鳳翔在歷史上特殊地位和作用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鳳翔古稱雍州,自古以來一直是關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先秦建都以後的各個朝代,均為州、郡、府、路之治所,有「西京」之稱。
此次發掘的唐末墓葬多為長方形斜坡墓道土洞室墓,出土了銅錢、銅帶扣、鐵器、鎮墓獸、天王俑、駱駝、陶俑、塔式罐等隨葬品。
考古人員從墓葬的分布、規格及陪葬品種類等信息,初步認為此墓葬群是唐代晚期至五代初期的公共墓群,大部分墓主是一般官吏和平民。
晚唐墓葬又現「人殉」?
在對小莊村 M1號古墓的發掘中,一具墓道里的骨骸引起了考古人員的興趣。
這是一座長方形斜坡墓道土洞室墓,由墓道、封門、墓室三部分組成,墓道位於封門南段。
其中,墓道長4米、寬 0.77米、深 0.6— 1.86米,墓道南段葬有一人,葬具為單棺(已朽化),葬式為仰身直肢,頭向北、面向東,骨架保存較差。
但隨葬的銅鏡、銅鑷子、瓷盒卻保存較好,直徑約
18厘米的銅鏡部分鏡面光鑒可人,紋飾精美,在銅鏡背後,還能看到三塊大小不一帶有網狀紋路的附著物。
考古人員推測,這三件物品可能是被包在麻布里隨葬,銅鏡上的附著物就是麻布的殘存,這也是這三件物品保存較好的原因。
考古人員根據這些物品推斷出這個埋在墓道里的人為女性,但因沒有出土墓志銘,鑒於墓葬規格和喪葬形制,考古人員推測她是給墓主陪葬的「殉人」。
[pagebreak]
這表明「西京」還殘存著「人殉」的陋習,這也是唐代末期社會複雜化的體現。
「人殉」是指用活人為死去的氏族首領、家長、奴隸主或封建主殉葬。
它出現於原始社會末期,而「人殉」制度在殷商時期最為鼎盛。
秦國用活人殉葬始於秦武公,秦穆公死後用人殉葬的數目更大,在已發掘的秦景公墓里就發現有一百多個殉葬的奴隸。
自漢代以後,「人殉」現象雖不乏記載,但終究屬於零星發生,那種制度性的、人們習以為常的殺殉已不復見。
但在明代卻又死灰復燃。
朱元璋死後, 46名妃嬪、宮女隨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 38人皆為治喪期間勒令從死。
在以後的 70年中,這種野蠻的制度又為朱元璋的後代子孫所效仿,重新成為一種制度,製造了大量人間悲劇。
其後,成祖朱棣的長陵有從殉妃嬪 30餘人。
而明英宗廢止殉葬之舉,後世史官亦贊曰:「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清朝初年,「人殉」之制曾有一段死灰復燃,在康熙皇帝即位後發布了禁止殉葬之令,從那以後,「人殉」作為一種制度,才算在中國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對這種在晚唐時期墓葬中出現的類似「人殉」的異常現象,也有考古專家推測,這很可能是一種流行於中國北方部分少數民族的遷葬形式,也就是說某些少數民族成員的遺骨從別處被遷至鳳翔,再按照其親緣關係合葬於一座墓內。
[pagebreak]
精美葬器反映唐末葬制
「雖然這兩尊天王俑和鎮墓獸都是唐代的,但差別很大。
」田亞岐說。
在雍城考古隊的文物庫房內,記者見到了從孟家堡 M1和翟家寺 M31墓葬內出土的隨葬器物。
兩座墓葬的隨葬品雖然都是由天王俑、鎮墓獸、駱駝、馬、陶罐、男女立俑組成,但能明顯看出隨葬品從俑的形態、造型、服飾上存在著明顯不同。
最初,天王形象一般出現在佛教的寺廟和石窟中。
唐高宗時期,墓葬之中開始出現天王俑。
其身份也超越了佛教的護法神,成為墓主的守護者,為墓主降魔伏妖、驅鬼辟邪,保衛墓主的安寧,所以在唐代的許多墓葬中都發現有天王俑。
《周禮》記載說,有一種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腦;又有一種神獸叫方相氏,有驅逐魍象的本領,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於墓側。
故獸面、人面,鹿角的鎮墓獸作為一種震懾鬼怪、保護死者靈魂不受侵擾的冥器從戰國流傳於世。
在戰國的楚墓中已經發現有木製的鎮墓獸,西晉時期鎮墓獸和鎮墓俑開始在中原墓葬中流行,北魏後期鎮墓俑固定為鎮墓獸和鎮墓武士俑各一對。
到唐高宗時期出現了天王俑,天王俑與鎮墓獸的配置逐漸取代了武士俑與鎮墓獸的組合。
按照當時的墓制,一般會在墓中放置兩件鎮墓獸,兩件武士俑或兩件天王俑,被稱為「四神」。
[pagebreak]
此次在 M1號墓出土了兩尊天王俑、兩尊鎮墓獸,粉彩均已脫落,天王俑底座為臥牛形象。
而 M31號墓中則只出土了天王俑和鎮墓獸各一尊,但均帶有粉彩。
雖出自兩座不同墓葬,但這些天王俑和鎮墓獸高度都大抵相當。
M31號墓的鎮墓獸有底座,四肢著地,肋生雙翼,表情獰厲。
而 M1號墓的鎮墓獸無底座,前肢立起,表情略顯平和,肩部彎刀型雙翼上加飾火焰狀豎毛,如孔雀開屏狀。
經過多年考古調查和勘探發掘,田亞岐介紹,鳳翔縣屬於唐末五代時期的墓葬分布規模很大,墓葬的數量也非常多,這種情形可能與當時的國家形勢有關。
他說,結合史料分析,唐肅宗、唐僖宗等曾把鳳翔作為避亂之地,長期駐此處理朝政,後來唐亡之後的五代時期,成為岐王的李茂貞又在鳳翔建都 18年。
於是,在鳳翔一帶長期有部分宗室大臣、家眷、商賈和社會名流生活,其死後將家人屍骨安放於「西京」實是人之常情。
陝西考古發現高等級唐代墓葬 墓主身份地位成謎
陝西省考古人員近日在西咸新區發現了一座帶有七個天井的高級別唐代墓葬。 這次發現的唐墓一共有兩座,位於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北朱村,大墓坐北朝南,墓道長43米,深14米,由墓道、天井、甬道和墓室幾部分組...
六安發現兩千年罕見「軍官」墓,出土近百木俑
隨著2007年雙墩六安王劉慶墓的重見天日,激發了人們對六安古文化研究的興趣,實際上,就在六安王陵區以北不遠處的六安經濟開發區,還有一大片漢代墓葬群與其遙遙對望,其規模與數量驚人。
解密」四世紀初的成都 金堂發現近30座「成漢」崖墓
成漢,中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十六國」之一,公元303年建都成都,347年被東晉所滅。5月7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近日,成都市金堂縣十里村出土了90餘座崖墓,...
廣元昭化古城 秦漢時就成川北中心
天府早報記者鄭其去年,廣元昭化古城邊發現一座秦漢古墓群。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對這一古墓群進行了長達5個多月的考古發掘。今日,省考古院將首次披露此次發掘的結果。據介紹,該古墓群是一座秦漢時期的墓葬群,...
廣州發現大型先秦古墓群出土千件文物
這是廣州增城浮扶嶺大型古墓群發掘現場(1月30日攝)1月30日,考古工作人員展示廣州增城浮扶嶺大型古墓群發掘出土的青銅器廣州增城浮扶嶺大型古墓群發掘出土的文物(1月30日攝)廣州增城浮扶嶺大型古...
洛陽西朱村曹魏墓 考古發現及其學術價值
作者:韓國河(鄭州大學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編者按: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揭曉了「2016六大考古新發現」,河南洛陽市西朱村曹魏墓等榜上有名。西朱村曹魏墓雖被嚴重盜掘,但仍出土較多...
村民挖墳發現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洛陽發現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墓主確切身份有待論證近日,位於河南洛陽市寇店鎮西朱村曹魏時期的一座墓葬發掘接近尾聲,大規模的建築形制、數量較多的隨葬遺物,凸顯出墓葬規格之高。曹魏時期的喪葬習俗有其特定...
北宋名門呂氏墓考古:宋代文人世家如何效仿古禮
張蘊 藍田呂氏是北宋晚期陝西西安地區的名門望族。宋哲宗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呂大防就是這藍田呂氏中的一員。其兄弟四人皆是北宋晚期名士。呂大忠與呂大鈞是金石學家,也是西安碑林的奠基人;呂大臨是著名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