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了兵馬俑的中國人去世,外媒報導鋪天蓋地,我們卻渾然不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但兵馬俑被發現,只是不到60年前的事,而且當年,這一考古奇蹟還可能面臨一場災難。
1974年,西安臨潼西楊村的幾個農民打井時一不小心挖到了「瓦神爺」。
村民們以為叨擾了神靈,正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叫趙康民的文物幹事和他的同事蹬著三八大槓飛奔現場。
趙康民一看到挖出的陶俑頭,又驚又喜,他告訴村民,這是俑!這可能是秦朝的俑!
趙康民把兵俑的殘肢碎片帶了回去,花了三天時間小心翼翼地拼湊起來兩具高1米78的陶俑,他告訴聞訊前來的新華社記者藺安穩,這是秦代武士俑。
接下來的一切也就順利成章了,媒體報導,文物隊入駐,建立兵馬俑博物館,各國元首到訪...
時至今日,秦始皇俑已是享譽世界的著名景點,每年接待遊客數百萬,創收數億元。
可那個向世人揭示這一重大發現的文物專家,卻好像沒人記得了。
5月16日,趙康民去世。
在國內,他的訃告沒有激起一絲漣漪。
但在世界各大主流媒體,卻鋪天蓋地報導。
能獲得外媒這種規格報導的中國人並不多。
Zhao Kangmin, restorer of China’s ancient terra cotta warriors, dies
--New York Times
兵馬俑的修復人趙康民去世—《紐約時報》
Zhao Kangmin: The man who 'discovered' China's terracotta army
--BBC
趙康民:發現了中國兵馬俑的人—BBC
Archeologist who uncovered China’s 8,000-man terra cotta army dies at 82
發現了中國8000具兵馬俑像的考古學家去世,享年82歲。
--NPR
Zhao Kangmin, pieced together terracotta warriors – obituary
--Telegraph
趙康民訃告:復原兵馬俑之人—《每日電訊報》
Chinese archaeologist who 'discovered and restored' Terracotta Warriors dies at the age of 82
--Daily Mail
發現和修復了兵馬俑的中國考古學家去世,享年82歲。
一夕之間,全世界都知道了,原來趙康民是發現兵馬俑的大功臣,雖然老頭自己是看不到了。
但在國內,媒體報導極少。
時間倒回1974年那個傳奇的夏天。
趙康民所在的臨潼文化館接到晏寨公社打來的電話,說村民可能挖到了文物,文化館當即決定,前去現場勘察。
趙康民心裡有些預感,西楊村附近就是秦始皇陵,村民挖出的很可能是老皇帝的東西。
對於文物工作者來說,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揭開一段在地底下塵封千年的歷史。
一路上,趙康民和同事簡直開心到飛起,「我們很激動,騎著自行車飛快地過去,」他後來在自己的論文里寫道。
他們下到井底,現場所見印證了他的猜想。
七八塊殘破的俑頭俑身俑腿排放在地上,旁邊還散落著一些磚頭。
井是幾周前挖的,有些村民已經偷偷拿回去一些文物,雖然處理方式讓人哭笑不得。
有人把秦磚當成家裡蓋房用的預備磚,有人給陶俑頭戴上個草帽支在田地里嚇唬麻雀,有人把銅箭頭直接當成破爛賣了個幾毛錢。
趙康民告訴村民,不能再賣,「很可能是國寶!如果是秦代的東西,那就是千金難買!」
不但千金難買,在今天,還可能引起外交麻煩。
今年2月,一具在美國費城富蘭克林學會博物館展覽的武士俑被人偷走了一隻大拇指,引起了中國民眾的憤慨。
美國出動FBI追回了手指,費城市政府還向中方進行了正式的書面道歉。
話說回來,趙康民和同事把碎片帶回去,第一批兵馬俑修復工作就這樣在臨潼縣文化館一個簡陋的陳列室開始了。
趙康民像玩拼圖一樣,把大大小小的碎片接合起來,有些碎片也就指甲蓋大小。
不過,趙康民和臨潼文化館並沒有把這一發現上報。
因為文革以來,紅衛兵「破四舊」運動,給中國傳統文化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浩劫,各種文物古蹟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曾經因為「接觸舊事物」而做過「自我檢討」的趙康民害怕,秦俑會成為紅衛兵「破四舊」的新目標。
他打算先保密,等到時機合適再報告。
但是,一個回鄉探親的新華社記者打亂了他的計劃。
藺安穩見到趙康民和他修復的秦俑之後,回去寫了一篇題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的內參,驚動了中央。
就這樣,一支幾十人的考古隊浩浩蕩蕩地進駐了西楊村,彼時他們或許還不清楚,將要出土的是多麼偉大的歷史和藝術奇蹟。
▲1979年,考古專家修復兵馬俑
秦始皇不但組建了一支建制完備的陶俑軍隊,還有各種文官樂官,珍禽異獸。
最令人嘆服的是,每一個陶俑都有自己獨特的樣貌和面部表情,被匠人們刻畫得栩栩如生。
1987年,秦始皇兵馬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中國首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六處遺產之一。
兵馬俑博物館漸漸火了,遊客絡繹不絕,每逢節假日都人山人海,館裡的俑坑還成為了外國元首訪華最喜歡打卡的一站。
▲英國女王參觀兵馬俑
當年第一鏟鏟到兵馬俑的農民楊志發也火了,不但上了電視,還受邀出國講故事。
1998年,柯林頓一家參觀兵馬俑,楊志發被推出來和美國總統見面,還握了握手。
直到今天,當地導遊最喜歡說道的,就是當初西楊村的一個姓楊的農民一鍬鏟到了兵馬俑的故事。
楊志發和當初一起挖井的幾個農民甚至做起了領工資的職業簽名人,每天坐在兵馬俑博物館的紀念品店簽名賣書,一天簽上幾百本,每本成本幾十塊的書籤完名就能賣好幾百。
不遠處的臨潼縣博物館裡,也有一個老頭在賣書,還特地註明「免費簽字」。
他的身份是研究員,他還給自己印了英文名片:
He is the very first man who discovered, determined(應為"recognized"), restored, and unearthed the word(應為"world") famous Terra 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他是發現,鑑定,修復,發掘世界聞名的兵馬俑的第一人。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趙康民依然坐在他修復的那幾具武士俑旁,向好奇的遊客耐心地解釋他們的來歷,雖然來的人並不多。
不過,趙康民自己倒是不介意。
198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谷牧看到修復的武士俑,對趙康民說:「你給國家立了大功。
」1990年,趙康民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這些榮耀足夠他回味一輩子。
在中國,像趙康民這樣的基層考古工作者還有很多,他們有的在一線基地風餐露宿發掘寶物,有的在實驗室妙手回春修復文物。
考古,並不像玄幻小說里寫的那樣,神秘莫測,驚心動魄。
相反,大部分考古工作單調乏味,且需要十分的細緻和耐心。
許多文物在沉寂千百年後,早已殘破不堪,只剩一縷幽魂,只有文物工作者用一雙巧手和最先進的技術,才能幫助它們復活生機。
趙康民並不是見到兵馬俑的第一人,但是鑑定它的第一人。
BBC引用兵馬俑博物院原館長吳永琪的話說,
「Without him, the extraordinary find might have been delayed for years.」
如果沒有趙康民,兵馬俑的發現要推遲很多年。
所以,除了那些令人驚嘆的文物,希望你也能看到文物背後有人付出的努力,希望你也能,為趙康民和像他一樣的基層考古工作者們,鼓鼓氣。
「秦兵馬俑考古發現第一人」悄然離世
發表報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媒體直至近日才開始大規模關注他的離世。這位特殊的老人是誰呢?他就是被稱為「秦兵馬俑考古發現第一人」的陝西西安市臨潼區博物館原館長——趙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