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盜墓挖寶再上交國家?別被盜墓小說忽悠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盜墓題材的小說、影視劇的流行,大眾對考古的認識產生了一些偏差,很多人誤認為考古就是「官方盜墓」。

針對這一現狀。

9月6日,騰訊新聞召開較真平台第三期線下沙龍——「溯源·較真」文物考古類沙龍,與考古專家、學者一同探討如何更好的普及考古的社會意義。

《鬼吹燈》《盜墓筆記》等盜墓題材小說相繼影視化,讓「考古」「文物」等成為熱詞,「把文物上交給國家」更一度成為網上流行語。

但考古等同於盜墓挖寶再上交國家?答案是否定的。

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副教授曹斌在沙龍中指出,盜墓和考古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盜墓是基於利益驅動的違法行為,無論文物是否上交國家,都對文物古蹟破壞性極大。

而考古則是儘量在不損害文物古蹟的基礎上,挖掘並考究其中的歷史遺存,發掘更多史實真相。

曹斌說:「歷史遺存是我們國家的歷史ID,代表著國家的歷史地位。

考古挖掘是試驗的過程,跟我們今天的主題『較真』是非常像的,考古就是自己跟自己較真。

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副教授曹斌

目前全國不可移動文物76萬件,已有429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仍舊有很多待挖掘的文物。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總工程師曹兵武在發言中提到,搶救文物是非常緊迫的工作,很多文物如果沒有響應保護措施,在挖掘出土的一瞬間就會產生變化,失去原有面貌,破壞性的盜墓和專業考古無法同一而論。

因而我們每個人都跟文物保護有關係,不僅要進行科技創新,同時也必須探討制度性的創新,去構建一個適合我們國情的文物保護系統工程。

曹兵武呼籲:「如果不搶救文化就不存在了。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總工程師曹兵武

大眾對於考古存在誤解,一是盜墓影視、文學影響,二是考古常識普及不多。

如何讓大眾更準確的理解考古工作以及工作背後的意義,是消除誤解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面對當下公眾對於考古的誤解和質疑,騰訊新聞總監王舒懷分析:「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放大了這種考古與盜墓的認知偏差。

媒體人應該利用好媒體工具,普及關於文物考古的正確認識。

騰訊新聞的較真平台是一個致力於新聞查證的全民平台,堅持客觀嚴謹的事實底線,召開此次沙龍,就是希望考古專家們能暢所欲言,為大眾普及相關考古知識。

騰訊新聞總監王舒懷

在考古知識宣傳普及問題上,公眾考古新媒體「挖啥呢「創始人奚牧涼指出,考古一直在宣傳,但是盜墓文化是在營銷。

盜墓文化跟公眾的某種心態形成了契合,但應該看到考古和文博這個行業也契合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公眾好奇,分享考古的文化,而不是單純的教育觀眾考古知識。

公眾考古新媒體「挖啥呢「創始人奚牧涼

對於如何更好地傳播考古知識,騰訊網副總編輯葛燄也在總結中提到,歷史文化體思勘悟的考古精神與較真平台的溯源查證精神有共通之處,騰訊新聞較真平台作為媒體應該與專家一起傳播專業知識,為網民以正視聽。

同時,她也希望在座的專家、媒體朋友都能夠藉助騰訊新聞大平台優勢,通過「企鵝號」,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網民普及更多考古知識。

騰訊網副總編輯葛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挖寶再上交國家?別被盜墓小說忽悠了

近年來,盜墓題材小說和改編自這些小說的網劇受到網友的追捧。就在不久前,改編自《鬼吹燈》系列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在騰訊視頻的總播放量就接近30億次。然而,現實中出現一種美化盜墓的傾向,「考古等...

人大歷史學院講師曹斌帶網友腦洞大開

光明網訊(記者劉朝)9月14日,光明網光明雲媒在今日頭條上進行了《呆萌文物大起底 一枚青銅面具月餅引爆的吐槽》的圖文直播,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講師曹斌,在直播間中和網友一起漫談博物館中深藏...

全國最大盜銷文物案告破 4名考古人員涉案

玉豬龍、勾雲形玉佩、馬蹄形玉箍、方形玉璧……涵蓋了新石器時代直至清代的1168件(套)文物,經專家估算,價值逾5億元。遼寧省朝陽市公安局端掉10個盜墓團伙之後,將這些珍貴文物悉數追回。10個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