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者反駁「考古=官方盜墓」:都怪盜墓小說太流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封面新聞記者 許雯
日前,一組「我們是誰?」的搞笑漫畫刷屏朋友圈,其中考古版本的漫畫中設計了這樣一組對話:「我們學什麼?考古學!我們要幹什麼?盜墓!」對於社會上關於考古的種種誤解與非議,多名文物保護和考古界學者呼籲為考古正名。
盜墓題材小說影視劇火爆
考古從業者無辜「躺槍」
「這組漫畫甚至被媒體引用轉發!」9月6日,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副教授曹斌在騰訊新聞「溯源·較真」文物考古類沙龍發言時表達了自己的不快,他認為漫畫嚴重歪曲了考古從業人員的形象。
實際上,公眾對考古的誤解存在已久。
2015年,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轟動一時。
當年11月下旬,考古人員在海昏侯墓主槨室西側發現數量驚人的金器堆,包括數十枚馬蹄金、兩盒金餅等。
某位史學教授就此在微博評論稱,「再多的金子不過便宜了考古的,其實真還不如便宜盜墓的。
」此言一出,考古學界一片譁然。
多位學者分析認為,這與盜墓題材的影視、文學作品流行密切相關。
近年來,《鬼吹燈》、《盜墓筆記》等盜墓冒險類小說和電視劇、電影風行,考古、文物成為熱詞。
墓葬里真有「粽子」嗎?
考古者面對網友疑問哭笑不得
考古學者也會用洛陽鏟嗎?墓葬里真的有「粽子」嗎?考古隊員進墓葬前也會在角落裡點蠟燭嗎?在這些令考古從業者啼笑皆非的疑問之外,更有網友認為「考古等同於盜墓挖寶再上交」。
考古是官方盜墓?在曹斌看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盜墓和考古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盜墓是基於利益驅動的違法行為,無論文物是否上交國家,都對文物古蹟破壞性極大。
而考古則是儘量在不損害文物古蹟的基礎上,挖掘並考究其中的歷史遺存,發掘更多史實真相。
」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總工程師曹兵武認為,搶救文物是非常緊迫的工作,很多文物如果沒有響應保護措施,在挖掘出土的一瞬間就會產生變化,失去原有面貌,破壞性的盜墓和專業考古無法同一而論。
除此之外,還存在一種誤解:為什麼要把古人挖出來?考古是不是破壞了文物?考古學者孫建曾參與南宋古沉船「南海1號」沉船的考古發掘。
在他看來,考古有著道德觀約束。
他表示,考古中碰到人體遺骸要保持尊重和敬畏,絕對不可以拿來開玩笑,「比如在南海1號沉船里,我們發現了人的下頜骨,要以敬畏心來對待。
針對考古是否在破壞文物的質疑,曹斌表示,正規的考古發掘必須遵守嚴格的操作規範,「我們實習時,有個同學找不到墓口,就先下去了,老師非常生氣,說他就是個盜墓賊。
」
考古常識普及欠缺
從業人員短缺難題待解
多位學者指出,考古常識普及不到位是造成公眾誤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考古一直在宣傳,但盜墓文化是在營銷。
」公眾考古新媒體「挖啥呢」創始人奚牧涼指出問題所在。
他認為,盜墓文化跟公眾的某種心態形成了契合,但應該看到考古這個行業也契合公眾內心深處的情感,考古從業者需要做的是讓公眾好奇,分享考古的文化,而不是單純教育觀眾考古知識。
如何讓大眾更準確的理解考古工作及背後的意義,是消除誤解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對考古從業者而言,文物價值不僅在自身,還在於它所在的位置及與周圍各種物品、痕跡的關係。
考古發掘不僅可完整揭露遺址,復原一個人的生活,還可獲取足夠多的背景知識,來揭示古代社會方方面面。
「他們有大房子,旁邊有小房子,中間還有中心廣場,旁邊有壕溝圍繞,這是完整的。
如果這是一個盜墓賊發現了,會是什麼結果呢?你拿一個陶罐,他拿一個石器,還能說明什麼呢?」在曹斌看來,考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歷史遺存就是國家的身份證明,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歷史地位。
公眾的誤解,只是考古面臨的困境之一。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我國文物保護從業人員極度缺乏。
據2016年統計數據,全國約14萬文物從業者中,博物館從業人員占一半以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從業人員不足4萬。
與此相對的是,全國目前有不可移動文物76萬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95處。
「其實每個人都跟文物保護有關係。
」曹兵武建議,考古不僅要進行科技創新,同時也必須探討制度創新,構建適合國情的文物保護系統工程,「如果不搶救,文化就不存在了。
」
考古=盜墓挖寶再上交國家?別被盜墓小說忽悠了
隨著盜墓題材的小說、影視劇的流行,大眾對考古的認識產生了一些偏差,很多人誤認為考古就是「官方盜墓」。針對這一現狀。9月6日,騰訊新聞召開較真平台第三期線下沙龍——「溯源·較真」文物考古類沙龍,與...
墓葬考古真的是盜墓嗎?
考古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可在考古新聞的評論區,發掘哥總是發現,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把考古和盜墓的區別模糊化,進而導致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跟著起鬨。於是乎,評論區罵聲一片。發掘哥有感於這件事的嚴重性,...
千古行業:盜墓與考古
《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兩本小說的流行,掀起了廣大吃瓜群眾探討盜墓這一行業的熱潮,而這兩部小說改編而來的各路影視作品更是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主要談資。實事求是的說,盜墓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千古行業了,...
海昏侯墓發掘展現考古新理念
近日,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發掘保護利用情況新聞發布會的舉行,標誌著海昏侯國遺址的核心部分劉賀墓的考古發掘工作基本結束。圍繞劉賀墓的發掘、展示、研究等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學者。引入聚落考古學理...
專家研討秦漢考古視野下的漢代海昏侯墓地考古
「秦漢考古視野下的漢代海昏侯墓地考古及其意義」 學術研討會在南昌召開日前,由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秦漢考古視野下的漢代海昏侯墓地考古及其意義」學術研討會...
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之公共研討
10月30日,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進行第二個環節——公共研討。此次公共研討的主題是:新思路,新力量,新展望。在形式上一改往年公共考古活動演示的方法,重在研討。論壇精心挑選了8項有代表性...
我們為什麼考古——從公眾的誤解說起
兩個月前,我才知道有一個叫「悟空問答」的平台,抱著一種新鮮感,註冊了一個帳號,並在平台上回答了一些問題。在這段日子裡,接觸過不少涉及考古的題目,也做過一些回答。但是,頗受觸動的是,發現大家對「考...
人大歷史學院講師曹斌帶網友腦洞大開
光明網訊(記者劉朝)9月14日,光明網光明雲媒在今日頭條上進行了《呆萌文物大起底 一枚青銅面具月餅引爆的吐槽》的圖文直播,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講師曹斌,在直播間中和網友一起漫談博物館中深藏...
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 揭秘國寶如何重見天日
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 國寶這樣重見天日5月16日,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按時代排列分別為:雲南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江蘇興化、東台蔣莊遺址;浙江餘杭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的調查...
2012-2016年吉林省考古成果圖片展在省圖開幕
2016年12月13日上午9時,由吉林省文化廳、吉林省文物局主辦,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圖書館承辦,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文物保護中心協辦的「...
揭秘湖州考古現場 從事考古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考古學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研究的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蹟和遺物,它們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
考古發掘報導的公關之路——寫在西漢海昏侯墓內棺開棺之際
一、海昏侯墓發掘過程中的輿論導向 依據文獻記載及考古發掘結果,海昏侯墓為西漢昌邑王劉賀陵墓的可能性最大,它是迄今中國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為完整、布局功能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列侯陵墓園,...
雖然都用洛陽鏟,但是不同宗不同源——考古和盜墓半毛錢關係沒有
首更閱讀量過萬,謝謝大家的支持!看了評論才發現,原來大家都在說考古學者和盜墓賊沒區別……小P心裡苦啊!小P介紹的是洛陽鏟,但是在考古學家的手裡,它不只是探探墓在哪這麼簡單。考古和盜墓有本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