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八千年前的跨湖橋,零距離接觸世界上最早獨木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珍貴文物

或匯聚著古代匠人的工藝之美

或在長長的歲月里深埋於地下

杭州有個湘湖,湘湖上曾經有座跨湖橋。

當年的跨湖橋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現在的湘湖上多了一座遠望形如一隻獨木舟的博物館。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直接在跨湖橋遺址上拔地而起。


博物館整體以船為造型,主要由「八千年回首」主題陳列廳和像浮在水面上的龜殼遺址保護廳組成,主要展出跨湖橋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

博物館入口大廳的浮雕壁畫是出土時的獨木舟。

遺址廳——獨木舟

8000年前的獨木舟,絕對是跨湖橋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一發掘與發現使我國成為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獨木舟的古船文明國家之一,對研究新石器時期人類水上交通工具史具有重要價值。

為了最好地保護這珍貴的跨湖橋水下遺址,博物館採用了史無前例的原址保護工程,展廳里的水可以排出去,展廳外的湖水進不來。

王冬齡揮毫寫下的「蕭山八千年」在遒勁的筆鋒和凝重的墨色中道盡蒼茫。

有「中華第一舟」之稱的獨木舟靜靜地躺在湖面6.5米下的玻璃房裡。

玻璃房裡恆溫恆濕,精密監測儀器的儀錶盤上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各種檢測數據,常年浸泡著藥水的獨木舟像在ICU里被仔細照顧的病人。

獨木舟是殘破的,長5.6米,最寬53厘米,舟體平均厚度2-3厘米;由整棵馬尾松加工而成;在離獨木舟頭部約一米處有一片面積較大的黑焦面。

獨木舟通體光滑,原始斧鑿錛刳痕跡並不明顯,舟體弧收面以及底面的上翹面等部位十分光潔,除側舷整齊的斷裂外,舟體內外沒有加工痕跡。

7000年前海侵來襲,湘湖畔的跨湖橋文化在存在了1000年後如華夏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流星划過天際,一隻獨木舟得以留存至今,成為這段文明的見證者之一。

陳列廳——跨湖橋文化的誕生、跨湖橋人的活動、農業起源的探索

湘湖地區的考古發掘中,以釜、缽、圈足盤、罐為代表的陶器群,不見於江南其他新石器遺址的特殊性器物如線輪等,都說明了跨湖橋文化類型的獨特性。

其中出土的陶器,甚至比晚了1000年的河姆渡更為先進。

這裡出土的大量骨器、木器、石器、陶器,不僅將浙江的文明史從河姆渡文化的迄今7000年前推了1000年,更證明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除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浩渺湘湖,竟是海之陳跡

浪潮退去,一段遠古文明的華彩樂章就此沉寂

不經意間,在考古學家努力下重現8000年華章

TIPS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湘湖路978號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30,周一閉館(遇法定節假日照常開放)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公共運輸】K707路、K716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是誰在8000年前創造了如此先進的文明?

經過多次的碳14測定和考古專家們的反覆研究分析,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文物年代上限距今8000年,是長江下游迄今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而且它的器物特徵不同於長江下游地區已知的各支考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