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完成首次可移動文物普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國家文物局官網日前發布了《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提出到2020年,全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每25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觀眾人數達到8億人次/年。

「十三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將推動文物保護實現「兩個轉變」:由注重搶救性保護向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並重轉變,由注重文物本體保護向文物本體與周邊環境、文化生態的整體保護轉變,確保文物安全。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強瀕危文物搶救保護,開展山西古建築、江西海昏侯墓保護等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和示範效應的文物保護重點項目,開展西藏、四省藏區和新疆文物保護、近現代代表性建築保護、西部地區石窟保護展示工程。

建立京津冀文物保護協同機制,實施冬奧會區域文物保護展示工程,推進京張鐵路整體保護利用示範項目。

指導古建築密集區開展古建築養護工程試點和古建築保護利用綜合試點。

此外,將加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劃定一批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區,實施海上絲綢之路文物保護工程。

《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強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保護和管理,加強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動態管理,推進花山岩畫文化景觀、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古泉州(刺桐)史跡、良渚遺址、海上絲綢之路保護與申遺工作,推動陸上絲綢之路其他廊道申遺。

此外,將加強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沿線文物保護,完成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規劃編制和世界文化遺產基礎資料庫建設,完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監測和報告制度。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公布普查數據和普查成果,實行國有可移動文物身份證制度,建立全國國有可移動文物資源庫。

我國將加強可移動文物修復,制定文物病害程度和健康狀況分析評估標準,實施館藏珍貴文物保護修復工程,重點開展紡織品、漆木器、書畫、青銅器等易損文物搶救修復工作。

此外,將加強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

在文物收藏較為集中的博物館,建設文物保存環境監測平台、環境調控系統和專有裝置,實現國家一、二級博物館文物保存環境全部達標。

在地震多發地區,開展館藏文物防震設施建設。

實施館藏革命文物預防性保護工程,改善館藏革命文物保存環境。

《規劃》指出,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形成主體多元、結構優化、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館體系,全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每25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觀眾人數達到8億人次/年。

我國將加強標誌國家及地方文明形象的重點博物館建設,支持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打造5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品牌,建成1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基地,文化創意產品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文物單位和企業超過50家,其中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超過20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貴德在加強文物保護中著力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

悠久燦爛歷史文化的積澱,成就了貴德豐富厚重的文化遺存。近年來,為科學、有效保護縣域各類文物,貴德縣始終把保護文物古蹟原生環境放在首位,正確處理城鎮建設與開發保護文物古蹟的關係,探索出了一條繼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