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德在加強文物保護中著力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悠久燦爛歷史文化的積澱,成就了貴德豐富厚重的文化遺存。

近年來,為科學、有效保護縣域各類文物,貴德縣始終把保護文物古蹟原生環境放在首位,正確處理城鎮建設與開發保護文物古蹟的關係,探索出了一條繼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新路,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全國文物保護先進縣」。

一是明確文物保護管理目標責任。

1985年成立了文物管理所,主要負責全縣各類文物的保護、管理、收藏等工作。

2004年又增設了博物館。

為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縣委縣政府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將各鄉鎮文物保護工作納入任期責任制,縣政府和縣文化部門將文物工作納入每年的工作計劃,不定期的督促檢查各項文物工作的完成情況,並逐級簽定了目標責任書。

二是強化宣傳教育。

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要求,把《文物保護法》和相關法規彙編成冊,印發到鄉鎮領導、公安派出所幹警和文物保護員手中,讓其擔當義務宣傳員。

在「文化遺產日」和「世界博物館日」等節日,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文物保護知識,營造了全民參與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三是切實加強文物古蹟原生環境保護。

始終把保護文物古蹟原生環境放在城鄉建設首位,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及時協調解決古建築、文物古蹟保護和復原同城鎮開發建設之間的矛盾,復原了城隍廟、大佛寺、馬元海公館、尕讓千戶莊院等古建築。

在確保古蹟原有環境不受破壞的前提下,合理開發玉皇閣、珍珠寺、南海殿等古建築、古遺址,不僅繼承和發揚了優秀歷史文化,而且促進了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供遊人遊覽。

僅玉皇閣景區年門票收入就達130餘萬元。

四是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防範和文物檔案科學管理機制。

為確保古建築和文物的安全,切實加強了玉皇閣古建築群及河西文昌宮、河東珍珠寺等香火較盛寺院的防火、防盜工作,廣大僧侶防火、防盜意識得到明顯增強。

同時,投入人力、物力對所有館藏文物進行了分類,建立了科學規範的文物總帳和分類台帳,做到了帳帳相符、帳物相符。

五是爭取資金修繕破損嚴重的古建築、充實館藏文物。

加大國家文物保護資金爭取力度,累計爭取文物保護支持資金900多萬元,對損毀嚴重的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搶救性修繕。

組織開展了我縣第一次文物徵集工作,通過文物鑑定專家的現場鑑定和篩選,共徵集傳世文物、民俗文物等100餘件,所有被徵集的文物已分類入庫,建立了相應的文物檔案。

部分文物已陳列到文物展廳,供遊人參觀。

六是紮實開展文物普查和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

認真組織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449處,文物保護單位8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

現存449處不可移動文物中,古遺址283處、古墓葬49處、古建築54處、石刻4處、近現代主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58處、其它文物1處。

邀請省文物局有關專家對我縣各類國保和省保單位的可移動文物進行了鑑定和定名,鑑定出可移動館藏文物767件(套)3000餘件,其中一級文物2件(「必里衛千戶所之印」和茶馬交易憑證「金牌信符」)。

已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9項。

七是做好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

全面落實《關於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精神,將「三貼近」(即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作為工作重點,樹立精品意識,實施陳列展覽精品工程,為公眾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陳列展覽的主題內容、表現形式、科技含量和藝術感染力都有較大提高,免費開放調動了公民參觀博物館的積極性,贏得社會各界對博物館文化建設的關心與支持,「十二五」期間累計接待觀眾約40餘萬人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國將完成首次可移動文物普查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國家文物局官網日前發布了《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每25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觀眾人數達到8億人次/年。「十三...

衡水市紀念5·18國際博物館日

5·18國際博物館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

可移動文物普查帶來的保護利用啟示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是在文化遺產領域開展的國情國力調查,是一項旨在全面掌握我國文物資源、加強文物保護、建設文化遺產強國的國家工程。通過這次普查,可以發現可移動文物保護和利用方面尚存在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