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傳承之根,六千年前延續至今的文化綿延不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廣富林,原稱皇甫林、廣福林,松江城西北6公里,辰山塘東岸,佘山鎮廣富林村,初冬田野的沉寂數日前突然又被打破。
。
廣富林地區地處上海市松江大學城,古代屬於華亭谷範疇,孕育了燦爛的廣富林古文化,是上古時期東吳東部文化、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有秦一代為江南直道東端,向西直達吳城(蘇州),直道還向南溝通康城古文化中心和錢塘江南岸的于越國古文化中心。
直至唐代置華亭縣,中心南移至永豐里建城,即今松江城。
明清二代創造了松江的輝煌,而其北部悠久的歷史卻被遺忘,那裡真的是上海之根!
隨著廣富林古文化遺址的深入挖掘,為我們展示了松江北部古文化脈絡:約5000年前的良渚時期-4000年前廣富林文化(龍山文化亞型,即唐虞時期)-春秋戰國至漢代-宋元時期。
南方的龍山文化廣富林遺址如今在松江新城區的方松街道,北面離佘山約4公里。
廣富林遺址是當地村民在1958年開河時最早發現的。
它的位置在廣富林村北、施家浜河道的本身以及兩岸。
當時村民挖到古代文物後,1961年市文管會考古部組織專家開始試探性挖掘,時間不到一個月,但遺址下層出土的文物被認為是典型的良渚文化,確定此地為新石器―東周遺址,與歷史傳說相吻合。
197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廣富林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點。
廣富林遺址第二次發掘是1999年底至2000年初,發掘面積349平方米,從中發現了漢朝的大型建築構件,這次發掘的收穫,除了大量的先人遺物,還發現這裡有可能曾是上海最早的城鎮。
第三次發掘在2000年底就開始了,發掘面積擴大到了500平方米。
從考古學意義上來說,「收穫極其豐富」。
出土了經鑑定屬於龍山文化類型的器物,留下了上海的先民同中原的移民一起生活的印記。
在第三次廣富林遺址發掘現場,看見一根根已經發黑的圓柱體,一位來自西安的挖掘者介紹,這是房子的樁頭。
負責現場發掘的一位副研究員之後說:收穫最大的發現是數十根木樁,大批的陶器和保存完好的動植物的遺存,這在考古上是十分罕見的。
另外,這次在遺址的北部湖邊有一個和以往不同的發現是,挖到了4000年以前屬於我們上海先民自己的東西,這就是廣富林文化墓葬,這是最新發現。
在遺址西北部發現了5座保存有人骨的廣富林文化墓葬,這5座墓葬空間間隔大,頭部朝向不一樣,有東北、東南和西等多種不同朝向,這些現象與規劃嚴謹、葬俗統一的本地區良渚文化墓葬差異明顯,表明廣富林文化墓地缺少統一規劃。
這是目前發現的廣富林遺址唯一的一處墓地,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下一步將對人骨做DNA和古食譜的分析測試,深入研究廣富林文化社會結構、人種構成和食物結構等問題。
這次在遺址的北部湖邊發現了一個干欄式的建築群,屬於4000多年以前廣富林文化的居住遺存,這一發現具有重要價值,它使廣富林文化聚落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發掘區西部,發現西北—東南向路面一條,路面由燒紅的土塊和細碎陶片鋪墊,使用痕跡明顯。
據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部主任宋建介紹,此次發掘發現當時的建築形式多樣,有干欄式的建築在木柱或竹柱底架上建築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主要為防潮而建,也有直接建於地面的建築多為木骨泥牆提高牆面的強度。
發掘中還發現許多灰坑,具有不同的功能,大多數灰坑可能是用來儲存東西的。
在一個灰坑中發現了保存完好的稻殼、稻米等遺物。
此次發掘出土了大量古代文化遺物,包括新石器時代和周、漢、宋、元各個時代的陶、瓷、玉、石、骨、角、木器等,如良渚文化的玉錐形器、周代青銅殘片等,在這個遺址還比較罕見。
經多次發掘,廣富林遺址已發現4000多年以前河南東部有一支人馬遷來此地,這是黃河流域文化和長江流域文化的交融。
華亭谷文明存在的確鑿證據1961年9月對其進行考古發掘,探明遺址為2層。
上層面積10000平方米,出土大量陶片、陶紡輪、陶餅、帶紋飾、硬陶和帶釉陶等,系春秋戰國時期文化遺存。
下層面積7000平方米,有灰坑1個,墓葬2座。
一號墓葬品有陶罐、壺、帶蓋三足器、鼎、盤和紡輪等物,分置於墓主頭足附近。
在墓南約2米處,有較完整豬骨架一具。
二號墓葬品有石鏟、石鏃、陶鼎、罐盤等物,分置於頭、腰和足部附近。
墓東約12米處有狗骨架一具。
同時出土的還有陶器和磨製石器,如鐮、斧、鑿、鏟、刀、矛等,屬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典型良渚文化類型,是銜接崧澤文化和馬橋文化的重要時代環節,從而將上海的歷史有機的串了起來,使人們可以完整的了解上海的歷史發展的全貌,具有很大的考古價值。
在第三次考古現場,包括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文博專業學生在內的考古人員戴著草帽,頂著烈日探尋先民生活留下的蹤跡。
數十個探方,每個大約2-3平方米,在已挖掘深度為1.5米左右的文化堆積層中,最底部為4500年前左右的良渚文化,向上則屬於廣富林文化。
而在廣富林文化層之上則連接了西周文化層。
和所有的考古發掘一樣,出土陶片是研究的最基本素材。
此次發掘各時期的陶片數量頗豐,有相當部分殘缺件可經修復,這對研究廣富林移民文化特徵有著重要意義。
觀察原本居住於北方的先民遺存的器物特徵不難感受到他們務實而重禮樂的文化特質。
而時間相近的良渚文化晚期,出土的陶鼎、豆、壺等器具,則以器形繁多、刻紋細密為鮮明特徵。
這也是廣富林文化與良渚文化最明顯的差別所在。
與此同時,「廣富林文化」在環太湖地區也找不到與其他文化的淵源關係。
顯然,這是一種外來的移民文化。
參加過安陽殷墟、山西曲沃晉國早期都城、江蘇丹陽吳文化遺址等發掘考古的宋建,和一班考古專家們興奮不已:此次考古發掘,特別重要的是發現了東周至漢代的建築遺存及其廢棄堆積,其中繩紋長方形字母地磚、筒瓦、板瓦和瓦當集中出土,在上海地區尚屬首次。
要知道,這類建築遺物以往都在東周至漢代的都城和大中型城市遺址中才有所見,譬如長安、咸陽,而上海要在唐代以後才出現這樣的建築遺物。
建築遺物的集中出土,顯示了這裡的建築具有相當可觀的規模,很有可能存在著達到宮殿規模的大型建築,而且當時這個地區一定非常繁榮,存在著迄今為止還未被發現的上海最早的城鎮?如果有,那考古史上上海出現城鎮的歷史將改寫,至少推前600年!另外,在廣富林遺址發現的一些地磚與古代西安的「長安磚」相仿。
以上都有力考證了華亭侯封地是當時吳東地區文明中心。
廣富林遺址公園第三次考古工作結束後,考古工地將轉交給建築施工單位。
而在遺址中心地帶,一座廣富林遺址公園正處於策劃階段。
計劃中的遺址公園將作為松江大學城內重要的文化旅遊設施,前期工作目前已有序展開,松江的文史研究人員正在為如何於公園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而進行討論,相關材料也在整理搜集當中。
未來的廣富林遺址公園占地0.6平方公里,將選址於廣富林古文化遺址之上。
而廣富林遺址考古博物館將作為主體建築矗立於公園核心位置。
博物館內將專門陳列遺址中發掘出土的各類文物,並開闢廣富林發掘現場模擬展示、藏寶室等配套設施。
同時還將建設廣富林漢代集鎮模擬館,再現古老集鎮的民風民俗。
一批制陶坊、布藝坊、農耕院、書院、水上碼頭等也將在此建成,而一座集中展示上海古代,主要是松江府當地重要的歷史人物形象及事跡的鄉賢祠也被列入了建造計劃中。
尋脈上海之根——松江廣富林
據報導,位於松江區的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東片區預計將於今年5月1日前後率先投入運營,另外,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和廣富林郊野公園的戶外空間預計在10月1日左右開放。這個攬盡上海千年歷史的廣富林文化遺址...
江蘇省崑山市綽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周
綽墩遺址位於江蘇省崑山市巴城鎮正儀綽墩村,發現於1961年1月。是太湖地區發現的文化序列最為完整、文化遺存極為豐富的一處重要史前文化遺址。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800米,中心區面積29萬平...
「馬橋文化」命名40年來,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什麼?
作為上海三大考古文化之一,馬橋文化命名今年正好滿40周年。10月11日,閔行區馬橋鎮舉辦紀念「馬橋文化」命名40周年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38位考古學家、研究員齊聚一堂,從馬橋文化的考古發現、...
瓦窯里遺址 出土馬家浜文化晚期典型遺物
瓦窯里遺址後續補充性考古發掘工作近日結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孫國平確認:「在遺址的最下部文化層中發現距今6000年前後的馬家浜文化晚期典型遺物。由此可以證實,富陽的人文歷史之源至...
新疆達勒特古城 出土豐富遺物
記者從新疆達勒特古城遺址考古項目上了解到,考古人員在內城、外城遺址發掘中取得諸多新發現,出土遺物中既有來自中原地區的瓷器,也有來自海邊的貝殼,還有來自中亞或西亞的青金石、琥珀等,證實了在遼-元時...
(文化·時訊)雲南劍川海門口遺址出土大量滇西先民遺存
新華社昆明1月18日電(記者許萬虎)考古人員在雲南海門口遺址最新發掘工作中,發現多座滇西先民二次葬墓葬及形式多樣的房址遺蹟,出土石器、銅器、陶片等大量遺存,為研究滇西地區乃至整個西南地區文化序列...
2017六大考古新發現公布!遷徙冶銅祭山神 先人們很忙
《小康》、中國小康網訊 2018年1月16日,備受矚目的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終於出爐。從四萬多年前擇洞而居的新疆通天洞古人類到四千多年前以洞為家的南山先民、從活躍的曾國到沉睡的中山國、從海岱...
除了「西周第一豪車」,周原遺址又有「驚喜」發現
為配套新建開放的寶雞市周原博物館扶風在召陳建築基址區東側修一條周原大道為配合周原大道的基建工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7年2月至10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寶雞市周原博物館對大道範圍內的遺存進行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