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歷史學者座談會 專家張獻忠現身談屠殺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到4月中旬,岷江水位上漲,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發掘工作將轉入資料整理階段。
趕在這之前,4月7日,國內25位歷史學者齊聚江口,一睹這場水下考古的盛況,不少研究了大半輩子明清歷史專家,也在這裡見到了史料中記載的張獻忠寶藏。
「很幸運,這不是傳說!」不少專家感慨,從李自成到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的財寶傳說口口相傳,然而,傳了百年,卻是百聞不得一見,而張獻忠的寶藏居然從民謠變成了現實。
歷史學者和考古專家表示,這場考古不僅能夠讓史料更加接近現實,也能夠描繪出一幅晚明版本的「清明上河圖」,讓大家一睹明末清初南方人的生活畫卷。
在座談會現場,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張獻忠因為和明末農民起義將領張獻忠同名,讓座談會趣味橫生。
張獻忠的「寶藏」 為明清史研究製造又一個熱點
明末清初,外有清軍衝殺而來,內有農民起義烽火不斷,這段朝代更替之間的「小章節」,一直朦朧而神秘,不過,在研究中,學者更多傾注在了闖王李自成身上,對於具有同樣戰鬥力的張獻忠,卻少有研究,大家更多關注他殺人、搶錢的那些事兒。
北京行政學院教授、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高壽仙甚至認為,從明定陵之後,明清歷史考古發掘中還沒有像江口沉銀遺址這樣令人關注的。
他表示,在故宮裡有明王朝分封金冊,但主要是王室的,此次考古中地方藩王的分封冊則是一種補充,這有助於研究明朝分封制度。
「江口沉銀水下遺址的考古發掘,讓學界對張獻忠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高潮。
」西北師範大學副校長、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田澍在座談會上表示,明末白銀貨幣化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而張獻忠沉銀過程中的大量白銀正是印證。
銀錠上的密碼 將解讀明末財政稅賦制度
發掘文物中,銀錠成為了一大特色,這些文物不動聲色,卻吐露出歷史迷霧中的蛛絲馬跡。
研究明史,四川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陳世松在銀錠中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
「廖大亨」、「陳世奇」這些明末巡撫的名字,他再熟悉不過了。
為什麼會刻上巡撫名字呢?陳世松在座談會上表示,以前的庫銀上還從來沒出現過巡撫的名字,這些銀錠上出現名字,和當時的賦稅制度有關。
他解釋說,刻有廖大亨名字的銀錠有7個,「這就非常有意思了。
」他接著說,廖大亨上任之前的4年時間裡,巡撫每年一換,換了4任,廖大亨則是地位相對穩固的,執掌一方,他在四川實行
「加稅一倍」,就在彭縣,縣令曾讓押運來徵收稅收,他們的俸祿也在這些稅收里獲取。
成都府16個縣,14個縣的農民開始反抗,廖大亨開始鎮壓,最終導致被革職。
銀錠刻字是否與徵收的賦稅有關?
他還提到,明末王朝中,蜀王賞識陳世奇,陳世奇曾獲得過3萬兩賞銀,刻有他名字的銀錠,會不會跟賞銀有關呢?這些答案都即將揭曉。
看過大量實物之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明史研究室副主任陳時龍甚至推測,江口沉銀遺址這個地方,就是張獻忠寶藏的主體位置。
他拿出土金冊舉例說,根據金冊上的字來推測,應該是楚王的分封金冊,在1643年楚王被殺後,這些金冊跟著張獻忠一路運到了四川,「一個流寇,四處征戰,如果不是比較貴重和喜歡的財寶,他會一直帶著身上嗎?」他表示,考古發掘肯定還有更多驚喜。
考古進一步發掘 研究應該小心求證
「之前有學者認為張獻忠是在江口主動沉銀,在岷江之上,張獻忠鑿沉了1000多艘船,將寶藏沉入江底,但今天達成了共識,這裡不會是主動沉銀的。
」巴蜀歷史研究專家袁庭棟則一直對出土文物保持著謹慎態度,他對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看法。
在出土文物中有一把戰刀,袁庭棟卻認為,從兵器的形制上看,很有可能是一把民間砍柴刀,而非制式兵器。
當然,也有專家在座談會上認為,當時農民起義軍的兵器本來就是各種「雜牌」充斥其中。
大量金銀首飾的出土,袁庭棟也保持著自己的質疑,他在座談會上說,「2000多年的水碼頭,有多少人經過這裡,多少人的東西掉落江中」,他舉例,在重慶嘉陵江,有農民在水中挖出過耳環,也有人在灞橋附近淘挖到古代首飾,「這些東西是不是張獻忠的,還有更進一步研究」。
而考古專家則認為,這裡的文化堆積比較穩定,形成了一個器物群,大量同一時代形制的器物與張獻忠的掠奪的銀錠一起出現,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張獻忠對張獻忠的看法 殺人應該從軍事角度考慮
除了文物研究,不少市民更加關注的問題還是張獻忠是否瘋狂屠殺,專家們也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張獻忠,因為和張獻忠同名,一直在座談會上備受關注。
就連主持人提到他時,全場嘉賓都「哈哈」笑起來。
「我研究張獻忠和名字可沒關係,從大學開始我就對明清史感興趣。
」 張獻忠撇清了和大西王的關係,他還坦言,自己和歷史上的張獻忠性格迥異,性格溫和,在家裡甚至連雞都不殺。
不過,他並不認為大量金銀首飾的出土就能夠說明張獻忠瘋狂屠川。
他認為,把他塑造成屠殺狂魔和清軍入關尋求政治合法性有關,將張獻忠抬出來,清軍正好拉起「為民復仇、替天行道」的旗號。
不過,他也沒為這位同名的歷史人物辯護,他認為,屠殺不是空穴來風,慘無人道的屠殺還是有的,只不過數量沒那麼龐大,「時間上應該是發生在大西王朝後期,空間上主要是集中在成都周邊地區」。
國家文物局水下考古中心、副研究員、江口沉銀遺址考古領隊周春水也一直認為,張獻忠屠殺是存在的,發生的時間應該是在撤退的時候,「這種屠殺是從軍事角度考慮,主要是不把人口留給後面的占領者,這樣也讓自己的撤退沒有後顧之憂」。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蔣麟 宦小淮 攝影報導
編輯|余孟祥
張獻忠沉銀考古現場探訪,領隊:三月公布成果
四川彭山江口地區自古熱鬧,最近幾個月,更因「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挖掘」被再次推到大眾面前。目前,考古挖掘工作還在進行中,澎湃新聞記者從當地宣傳部門獲悉,3月初將召開新聞發布會並展示部分考古重大發...
張獻忠沉銀遺址考古發掘啟動
12月26日,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岷江東南岸開始圍堰,做考古發掘的最後準備。12月26日,彭山江口,一則紅底白字的通告格外顯眼,這則《關於江口沉銀遺址發掘的通告》顯示:「根據國家文物局批覆,四川省...
江口沉銀傳說證實 沉入江中寶物到底有多少?
(原標題:300餘年前「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被證實) 江口沉銀傳說證實,沉入江中寶物到底有多少?2017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正式啟動。張獻忠寶藏沉銀地,將進行為期3個月的考古...
全國明史專家匯聚彭山 共話「江口沉銀」
眉山網訊(記者 萬曉紅 李幸)張獻忠沉銀遺址有何重要意義和價值,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的意義何在,出水文物學術內涵怎麼評定?……昨(7)日,由四川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主辦...
「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現一萬餘件文物,揭示張獻忠巨額寶藏之謎
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率部進入四川,盡掠蜀內富民大賈。張獻忠身亡後,他所聚斂的巨額財寶自此不知去向,甚至沒人說得清這筆財寶究竟是真有其事,還是一個巨大的謊言。但在這數百年間,圍繞它的猜測和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