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青銅器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青銅器是由紅銅和其他一些金屬混合製成的。

我國作為文明古國,自然有不少的青銅寶器。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流之中,有過的青銅器時代是指許多生產使用青銅工具和青銅禮器的一個時代。

這樣的時代大約持續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歷史文化之中的一段瑰寶。

今天就來認識認識我國著名的青銅器。

首先向你們介紹的是四羊方尊這件古物,它是我國商周時期的一個銅器產物,它是屬於一種祭祀用的禮器用品。

在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重量最重的且最為貴重的銅器,它是在湖南的寧鄉縣在1983年的時候被挖掘出來,現在被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它是一個鼎狀的物體。

它的開口處是一個正方形,邊長53cm左右,整體高58.3cm,重量更是達到了35公斤重,而更為神奇的是,羊頭和羊的脖子是在器皿外面,而它的羊的身體及四肢都是在器皿裡面,可見當時商朝人們的青銅工藝可見一斑。

它更是被稱為青銅界的極致典範。

而他的價值更是不可估量,難以用金錢來衡量這一歷史產物。

第二個向大家介紹的是名揚天下的越王勾踐劍。

該劍曾在日本展出過,也在首都北京,湖北省博物館,天天向上錄播節目期間有過展出。

可謂名揚四海,是世人敬仰的絕世寶劍。

春秋戰國時的青銅器——越王勾踐劍,為我國的一級貴重文物。

因為此劍身上被加上了一層鉻的金屬而歷經千年不會生鏽。

越王勾踐劍整把劍全高55.7、寬4.6、柄8.4cm米,重量足有875g,仍是鋒利至極。

經過嚴密的檢測,此劍的成分是有許多金屬構成,有銅、錫、鉛、鐵、硫等。

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

公元前494年,在越國和吳國之間爆發了一場大戰,越國成了輸家。

失敗後的越王臥薪嘗膽,他歷經磨練,經歷了20年後東山再起,一舉拿下了吳國,當時他所持的就是這把劍,而這把劍就是這位春秋霸主的霸者之劍。

在中國,關於劍的文化已有千年歷史了,然後這把越王勾踐劍更是劍中之王。

它不僅經過了千年的磨練而不生鏽,更是鋒利無比,並且有著濃郁的古風,一把稀世神兵讓世人所追求。

目前民間有許多仿製品,卻無一能比得上真正的越晚勾踐劍,紋飾清晰精美,加上勾踐的名號,歷史價值極高,不愧被稱為「天下第一劍」。

接下來向大家介紹的是--曾侯乙編鐘。

它是屬於戰國時期早期的歷史文物。

在我國的湖北省的隨縣於1978年出土,它被中外的專家學者稱作稀世珍寶,而它絕對對得起這樣高的評價,它是由65件的極具特色的青銅編鐘構成的一個龐大樂器。

他的音域跨度之大,達到了5個半八度,擁有12個半音。

它是由青銅材料打造的,有許多不同大小的圓形或是扁形按照音調的不同排序起來,按照樂譜來敲打,就可以奏出好聽的音樂。

由於它準確的樂聲以及它的建造技術,使得中國成為了創造和使用樂鐘的國家。

第四個個要向大家介紹的是馬踏飛燕。

它是屬於東漢時期的一個青銅器。

出土在我國的甘肅省於1969年,現在被珍藏在甘肅省博物館。

它身高34.5cm,身長45cm左右,寬也有13cm。

重7.2千克。

馬踏飛燕一直給予了人們十足的感染力與豐富的想像能力,使人們可以充分體會到古代人們的智慧與能力的充分結合。

它自從被挖掘出來就一直被人們稱為在中國古代的鑄造界的傳奇。

1983年的時候,它被確定成為中國旅遊的標誌物,並且一直用到現在沒有更改,足以看出它的文化價值。

它不僅可以提現出力的感覺也可以體現出動的節奏,真可謂是一箭雙鵰,使人嘆為觀止。

輪到第五個介紹的是我國的第一宮燈,西漢名為長信的宮燈。

它是在1968年的河北省滿城出土的,是在中山靖王劉勝的妻竇綰墓穴中出土的,現今收藏在河北勝的博物館裡面。

這盞宮燈的整體呈現鎏金形狀,雙手端著登跪地而坐的宮女,神態溫文爾雅。

燈體通高48厘米,有15.85公斤重。

此燈的設計非常精妙,宮女一手拿燈,另一隻手用衣袖為燈擋住風,其實為了防止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中充滿油煙味,而且還很美觀。

這盞燈的出名是因為常年放在劉勝的母親的長信宮內。

2010年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

第六件介紹的是毛公鼎,毛公鼎——是西周毛公所鑄造,清道光二十三年出土於陝西岐山。

毛公鼎高53.8、口徑47.9cm,重69斤。

圓圓的外形,二邊則是立著耳,腹內向外鼓,造型端莊穩重。

鼎內銘文有五百字,記載了毛公向周宣王為國出謀劃策的事情,被後人稱為抵得一篇尚書。

這裡用的書法便是熟練的西周金文,每個字都方長。

為後世人研究西周晚年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毛公鼎上口圓圓的腹部,整個鼎的造型厚重,上面的紋飾也十分簡潔、古樸,象徵著著晚期的西周,青銅器已經從神秘之中走了出來,沒有了宗教的意識更多的是生活的氣息。

毛公鼎在1946年被交到政府手中,後來因為國民黨逃到台灣去了,便把包括毛公鼎在內的許多文物也帶了過去。

在台灣博物館開館之後,毛公鼎便被譽為鎮院之寶,放在青銅展覽區最耀眼的地方,並且成為永久不能更換的展品。

第七件是商周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最重的青銅器。

它出土與1939年的河南安陽殷墟,此物是古代商王祖庚用來祭祀母親而製作的器物。

是我國古代商周石器青銅器水平的代表作之一,為我國的一級文物,目前收藏於我國國家博物館內。

這個鼎整體有133厘米高、鼎口有112厘米長、鼎口的寬度也達到79.2厘米,重量更是超過了832公斤之重,我目前最重的單體青銅器。

此鼎至製作指出所需要的原材料大約需要1000多公斤,並且還需要幾百名的工匠相互合作才能完成,這足以證明我國商朝時青銅器的水平是多麼的高超。

最後一件亮相的是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銅器,那就是先秦製作的秦始皇陵銅車馬,這套大型的人俑車馬代表了秦代青銅業水平的突出成就。

這件銅陵車馬,是始皇陪葬墓中大型戰馬的一個模型,1980年出土於中國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墳丘西側。

此文物迄今為止年代最久遠、體積最大、保存最好的銅鑄車馬。

此馬共兩乘,一前一後排列銅車馬一號車,名字為立車,又被稱為戎車、高車,車的右側放著一面盾牌,前面掛著銅弩和銅鏃。

車上立一圓傘,下面立著一名約90厘米高的御官俑。

銅車馬的第二車是四馬鞍車,車輿上有橢圓形蓋子,前室為騎手坐處,裡面坐著一名御官俑,後面則是主人所處之處。

經復原,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由7000多個工件組成。

此文物製作年代大約在興建陵墓前面,則是公元前221~前210年間。

這兩架銅形馬車是先前鑄造而成,之後又經過仔細加工的,工藝水平非常之高。

車馬工藝精湛,譬如用來裝飾的雕飾,是用細小的銅絲連接而成的,頗似麻毛。

銅馬身上纓絡和鏈條用的銅絲直徑僅半個毫米左右,一些還會更細一點。

據推測,銅車馬坑也是當時秦始皇陵陪葬坑的一部分。

對研究中國古代車馬制度、雕刻藝術和冶煉技術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是國寶特級文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雞青銅瑰寶亮相深圳

由深圳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館主辦,扶風縣博物館、岐山縣博物館、渭濱區博物館協辦的「周邦肇作——陝西寶雞出土商周青銅器精華展」9月12日在深圳博物館開展。展覽共展出各類青銅文物182...

細數各大博物館無價之寶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這幾千年文化歷史的國家,必然少不了很多世界罕見的文物珍寶。在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中的藏品中大多都是堪稱國寶級的奇珍異寶,濃縮著祖先們智慧的結晶,展現著一個大國的悠久歷史文化。接下來就...

這些國寶級的青銅器,你見過幾個?

青銅器繁盛於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了1600餘年,體現我國冶鍊金屬技術的精湛。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