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盜墓者的「嗅功」有多厲害?聞聞土味就知下面埋藏啥寶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聞家」的鼻子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有的盜墓小說寫到「卸嶺派」盜墓賊用釺的細節時,說得很神,稱這一派主要用鼻子:從地下拔出釺來,用鼻子聞聞所帶出泥土的氣味,以判斷地下寶物的情況。

為了保持鼻子的靈敏程度,在行動前要忌菸酒辛辣之物。

圖:看土嗅味

真是這樣嗎?小說所寫並非虛構,這種現象在民國盜墓賊身上確實存在,而且是盜墓高手的絕招之一。

神奇之所在,圈內稱為「嗅功」,古已有之。

但忌菸酒辛辣的細節,應該是作者的一種想像,「卸嶺派」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

明人王士性《廣志繹·江北四省》(卷三)中,提到當年洛陽一帶的盜墓情況時,稱「洛陽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轆轤汲綆有長十丈者。

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以鐵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則發」。

從王士性所記中可以看出,至少在明代,以河南為代表的中原一帶盜墓賊便擅長使用鼻子、擁有「嗅功」了。

圖:洛陽鏟取出的地下土

所謂「嗅功」,就是鼻子有超乎常人的分辨能力,將拔上來的釺放在鼻子下面聞聞,只吸一下,通過帶上來的土氣味道不同,就能判斷出地下情況。

擁有了「嗅功」的盜墓賊,圈內稱「聞家」。

「嗅功」是在盜墓活動中日積月累形成的。

「聞家」鼻子之靈敏、神奇是一般人想不到的。

據傳,光緒年間洛陽便有一位「聞家」,此人名叫鄭火,專盜漢唐大墓。

為什麼專盜漢唐大墓?在民國時的河南找寶圈內,宋元以後墓里隨葬寶物少,隨葬的東西不太值錢,如果是明清墓葬,幾乎沒有人想去盜掘,好東西不多,當然土豪墓除外。

圖:朱熹祖母程氏夫人墓被盜

因為專盜漢唐大墓,對這類墓里出土的隨葬品,鄭火自然也是一清二楚,瞞不住他的。

江湖上關於他「嗅功」了得的傳說很多,有一外地盜墓賊半信半疑,便拿來幾件斑駁蒼古的漆器,自稱是從一座漢代王侯大墓里出土的,請鄭大師過眼。

鄭火當時正在煙榻上抽大煙,連望都沒望,僅隨手拿起一件漆盤放在鼻子下嗅了幾秒鐘,便馬上笑了,告訴來人,這玩意兒曾放在尿里泡過,拿出來不超過三天。

還真是這麼回事情,來人這下服了,後來遇到同行熟人便說:「鄭火的鼻子比狗還靈。

圖:湖北荊州馬山1號墓出土戰國對龍對鳳紋漆耳杯(木胎)

荊州馬山1號墓出土戰國鳳鳥紋漆盒(木胎)

「聞家」的鼻子確實比狗靈,但要想嗅准,還得靠經驗,要不斷摸索。

據筆者人調查中了解的情況,風水大師嘗土點穴,而盜墓大師也能從土味當辨別出下面埋葬有什麼寶物。

比如:土壤被金器、銀器、銅品、鐵品腐蝕後,氣味各不相同;花土和白膏泥散發出的味道也不一樣。

圖:古墓封土的「白膏泥」層很清楚

同樣是白膏泥,味道重的,下葬時間可能越早,反之便年代比較晚;再者,每個時代所用葬具材料質地,防腐、防水作用不同,周邊土壤受影響後形成的氣味都有變化。

說明:梧桐樹下戲鳳凰 是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內容以歷史、考古、盜墓、風水、收藏為主。

文章除註明外,均為倪方六原創,有版權,使用請聯繫作者!作者微號:jsnjnfl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盜墓奇聞:傳奇盜墓賊竟能嗅出寶貝

盜墓跟北方洛陽、關中等地不同,南方許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陽鏟」無用武之地,當地盜墓賊「因地制宜」,經過長期不斷摸索總結,形成一套覓寶、識寶的方法和技巧。湖南學者劉鴻伏先生與民間古玩文物販子...

盜墓者與醫者是同行?

盜墓者不僅能夠準確找出隱藏非常好的古墓,還能克服古墓的多重機關盜取寶物,真是神通廣大。北方和南方的由於地形地勢不同,因此盜墓者多採取的工具和方法是不一樣的。例如湖南長沙周圍地區的盜墓賊,通過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