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價墓謎團解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螭首金杯

李 飛

2014年7月在貴州遵義新蒲發現的播州第14世土司楊價夫婦合葬墓,是一座南宋時期的大型土坑木槨墓,該墓從未經盜擾,已發現各類精美金銀器80餘件,並清理出完整的墓園結構,是考古確認的第9座楊氏土司墓葬,甫一出土便震驚學界,入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4年度中國考古新發現。

這一重大的考古新發現,為正在開展的海龍囤申遺提供了重要支撐。

但對普通讀者來說,對楊價墓詳細情況的了解仍有很大興趣,筆者現將主要問題做一簡單解答。

是楊jia還是楊jie

應念介,jie,去聲。

據《楊氏家傳》記載,粲生三子:價、佐、佑。

價字善父,襲父職。

價是一個多音字,有jia、jie等多讀。

讀為jia(去聲)時,意指價格,是比較常見的用法。

讀jie(去聲)時,意為「善」。

《說文解字》:「價,善也。

」 這與楊價的字「善父」取義是一致的。

《詩經·大雅》:「價人惟藩,大師惟垣。

」意思是良民是國家的藩籬,官吏是國家的牆垣,也是這一用法。

「價人」為國之藩籬,而佐、佑皆有輔助之意,這也是價應讀為jie的一證。

金台托盞一副

如何確定勘探時發現的土坑就是古墓

考古發掘中,常見的情況是一座墓葬發掘出來了,我們無法確認墓主人的身份。

這座墓葬是相反的,我們帶著清晰的目的來開展田野考古工作,我們的目標就是發現楊價墓。

因為有大量的線索指向楊價墓就在一個不大的範圍里,為此我們除了採用傳統的勘探手段外,還曾經考慮動用一些新的科技手段來尋找它。

但最終還是用傳統的洛陽鏟勘探的方法發現了它,因為我們堅信楊價墓就在這圈石牆內。

經過反覆的勘探,我們終於在石牆內發現一個8米見方的土坑。

這個土坑發現後,因為沒有探到更有價值的線索,只知道有個很大的土坑,現場工作人員判斷可能與墓無關,或者是尚未建成即廢棄了的墓坑,是空的,價值不大。

這更多是基於之前8座墓葬均為石室墓,從而認定楊價墓也一定是座石室墓的先入為主的誤判。

加之當時墓葬周邊的土地尚未徵用,地表又有多座現代墳和大量樹木,動土需要花費很大的代價。

所以在挖還是不挖的問題上,曾一度猶豫。

未經盜擾是否偶然

楊價墓是經考古發掘確認的播州楊氏家族30任土司中的第9座土司墓,已發現的墓葬分別為:第13世楊粲、第14世楊價、第15世楊文、第21楊鏗、第22世楊升、第24世楊綱、第25世楊輝、第26世楊愛、第29世楊烈。

這也是迄今僅見的土坑木槨墓,其餘墓葬均是石室墓,用巨大的石材營建而成,多有繁縟的裝飾,楊粲墓就是典型代表。

石室墓的目標相對明顯,巨石搭建的中空的空間也為盜墓提供了方便,所以幾乎十墓九空。

而楊價墓採取的特殊形制也許為其完整保留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為什麼採用木槨墓

木槨墓在戰國秦漢時代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墓葬形式,之後漸漸變少,但並未消失。

貴州境內的宋墓,在此之前還未發現木槨墓的先例。

楊氏的9座土司墓里,這也是個特例。

楊價採用木槨墓的原因,也許可以從歷史背景和個人喜好兩個角度去思考。

所謂歷史背景,一方面如我前面所說,這是在很長的歷史時段里採用的一種墓葬形式,國內其他地方是有宋代仍使用木槨墓的例子,也就是說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它的出現並不突兀;另一方面,楊價死於公元1243年,正值抗蒙期間,相對於石料的開採、運輸特別是精緻的加工,用木材來營建墓室會便捷很多,工期也可以大大縮短。

因此,處於戰事正酣,且將殃及播州這一歷史背景下,也可能成為他使用木槨墓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謂個人喜好,也就是說這種墓葬形制是楊價生前的安排,是一種個人選擇。

文獻記載,楊價是個孝子,父親楊粲去世不久,他就將位子傳給兒子楊文,自己「專志養母」,並篤信佛教。

他是在一天大飯群僧,誦念佛經時突然無疾而終的。

從楊粲墓前出土的墓碑殘件看,楊價去世時,其母親田氏可能仍健在。

此外,楊價時代,播州開始設科取士,楊價自己很好學,寫得一手好文章。

他深受中原文化的薰陶,難免受到宋代「復古」浪潮的影響。

不排除這些個人原因成為他選擇木槨墓的決定性因素。

象紐銀執壺上的大象栩栩如生

楊氏土司的經濟文化繁榮時期是哪幾代

這種劃分見仁見智,但無論怎麼分,楊粲、楊價、楊文祖孫三代是播州歷史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

播州楊氏家族在楊粲手裡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所以文獻稱楊家「十三傳,至粲始大」。

楊價、楊文主播時,正值蒙元崛起,採取所謂斡腹之謀,在西南一隅與南宋朝廷形成正面對抗,這二位最重要的歷史功績便是抗擊蒙軍。

這在當時是正面的、積極的,因為這個時期南宋朝廷才是正統的統治者、國家的代言者。

楊粲、楊價死後,均被封為侯,楊文則更甚,封為公(播國公),極盡哀榮。

值得注意的是,播州的設科取士,是從楊價主播時開始的,是南宋朝廷「從價所請」的結果,允許「歲貢士三人」。

此舉對播州的文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銀碗

腰坑裡面一般都有什麼

腰坑是古代墓葬中,設於墓室底部中央,略當死者腰部位置的一個小坑。

流行於商周時期,秦漢之後漸漸消失,唐宋時再度流行,至明不絕。

唐宋時期的腰坑應該與風水堪輿有密切關係。

我們以往發掘的楊氏墓葬幾乎都有腰坑,但時代不同,放置的東西也有差異。

比如,楊價的父親楊粲墓的腰坑裡,出有銅鼓、鐵錢等。

楊價的兒子楊文墓的腰坑裡則出土鎮墓券。

明代播州土司墓的腰坑裡往往埋有鎮墓券,金銀質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銅鏡和銅鑼等,相對固定,宗教蘊意逐步強化。

現在已經知道楊價墓也是有腰坑的,且坑內的陶罐已經露頭,實驗室考古過程中可能還會出錢幣、鎮墓券等實物。

如果有鎮墓券,墓主身份將得到進一步確認。

(作者系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本版圖片由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來源:中國文化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化·時訊)貴州首次發現元代土司墓葬

新華社貴陽9月17日電(記者李驚亞)近日,經過考古學者發掘確認,貴州播州楊氏土司墓葬由9座增至14座,且首次發現並確認三座元代土司墓葬。記者從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17年2月,經國家文...

新蒲新區全面啟動楊氏土司墓修復保護工作

海龍囤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貴州首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除了播州海龍囤遺址,遵義土司遺址還有位於新區中橋的播州楊氏土司墓群,在此次海龍囤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過程中,楊氏土司墓出土的大量文...

貴州發現南宋奢華土司夫婦墓 抓釘都用金銀製作

貴州考古學者近日發現南宋時期播州「土司」楊價夫婦墓,在全國同時期的古墓葬中並不多見。墓葬的規格很高也很奢華,就連棺材上使用的抓釘,都是用黃金和白銀製作。筆者從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經過一年...

古墓出土 一波三折

a文物差點沉水底楊價墓,位於遵義市新蒲新區。它的正前方,是水位快速上升的中橋水庫。對於楊價墓的尋找和發掘,正是源於中橋水庫的建設。2011年,遵義市宣布開工建設中橋水庫。之前,當地兩個部門向水庫...

土司考古的又一新成果

楊輝墓位於貴州省遵義市遵義縣團溪鎮白果村,北距遵義市約20公里。墓地坐西北向東南,北靠九龍山,南面雷水堰、福祿河,東西兩側有馬腦殼山、尖山為憑,整體地勢呈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格局。該墓地的考古發...

懸而未決的貴州土司墓之謎終於解開 原來如此

楊氏據播725年,楊輝為楊氏第25世土司,活躍於明中期,自楊輝之後,楊氏內鬥不斷,家道逐漸中落,至楊應龍時期終於為明廷所滅。楊輝墓為青石砌築的三室石室墓葬,墓葬與墓園、墓上建築遺存、墓祠等部分...

中橋楊價墓保存完好

■記者王文娟楊先康作為統治播州700多年的楊氏土司,共在播州的土地上傳承了27代30世,成功找到楊價墓,對貴州省考古界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喜事。然而,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專家...

遵義新蒲播州楊氏土司墓地

遵義舊屬播州, 9 ~ 17 世紀為楊氏所據,從楊端入播至末代土司楊應龍時傳 27 代 30 世,即 30 人先後出任播州統領。經過幾代考古人的努力, 30 位土司中已有 7 位已經找到墓葬,分...

貴州發現南宋時期播州「土司」楊價夫婦墓

新華網貴陽8月13日電(記者李驚亞)在遵義市城東郊的仁江河邊,貴州考古學者近日發現南宋時期播州第14世「土司」楊價和他夫人田氏的墓葬。這座古墓距今已有700餘年,這個時期的墓葬多為磚室墓或石室墓...

楊價墓採用土坑木槨反而未遭盜掘

光明網11-23 09:17顯示圖片孫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考古學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楊價晚年,大概有感於連年征戰,枯骨遍野,故開始專注於佛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