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考古要管「保」和「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資料圖:人們參觀出土的陶器。

中新社記者 尹海明 攝

中新網鄭州5月21日電(韓章雲)在不少人的眼中,考古就是挖坑掘墓,發掘地下埋藏千年的秘密。

但是挖了坑之後該怎麼辦?21日於河南鄭州開幕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考古不光管挖,還有管「保」和「用」,做到對考古發現的重要遺蹟要不要保護、怎麼保護心中有數,充分考慮到遺址後續保護和展示利用的需求。

21日,以「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鄭州開幕。

如果以1921年河南仰韶村遺址考古發掘為起點,中國近代考古學已經誕生近百年。

近些年,中國的考古事業蓬勃發展,但在考古遺址的保護和利用方面,劉玉珠坦誠仍發展滯後,存在不少問題。

「近些年,我國大遺址保護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發展很快,但也存在著考古基礎薄弱、與保護工作脫節等問題,導致遺址講不清楚、看不明白,難以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功能。

」劉玉珠認為,考古是做好遺址保護利用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考古工作做得紮實到位,就會為後續的遺址規劃、保護、展示、利用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和發揮空間。

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轟動全國,引起民眾對考古工作的極大興趣。

總結其經驗,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表示,除了海昏侯墓本身極具考古價值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文博界工作方式的轉變——發掘、保護、利用多管齊下,讓文物「走出」深閣開口「說話」。

「海昏侯墓在發掘過程中就體現了前瞻性、科學性、統籌性。

它從考古規程、文物的保護修復、科技考古手段的綜合運用、多學科合作,乃至後期的申遺工作和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工作,都有著深謀遠慮的頂層設計。

」徐長青介紹說,海昏侯墓在發掘上實現了由文物本體保護向文物本體與周邊環境、文化生態的整體保護並重發展。

除了考古遺址的保護利用,劉玉珠表示,在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加強對基礎建設考古的重視。

「要將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相結合,提高考古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儘可能多地搶救保護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實現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雙贏。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邁向文物強省 增強文化自信

近年來,陝西省在文物保護政策法規和制度建設中劃紅線、嚴執行,在大遺址保護利用中謀求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與提高當地群眾生活水平、與當地城鄉基本建設和與當地環境改善相結合的「四個結合」保護理念,在...

近年全國考古工作的新趨勢

2016年10月11日至12日,全國考古工作會在武漢召開。此次會議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明確任務,努力實現考古工作新的發展。會議總結...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鄭州開幕 史上規模最大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游曉鵬 王峰 文 李康 攝影5月21日上午,鄭州黃河迎賓館內,來自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美國、英國、德國、埃及、印度、韓國、日本、宏都拉斯等十多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