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一心想挖帝王陵,周總理送給他九個字,精闢之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郭沫若是我國著名的詩人和歷史學家。

他早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創了中國的唯物史觀學派。

但是後人對他的評價一直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偉人,有人卻覺得他很平庸。

有人認為他是敢於創造的天才,有人認為他是投機分子。

這裡我不對他的人格進行評價,只是單純探討一下他對於歷史學研究的看法。

郭沫若

郭沫若一直很尊重歷史,除了對歷史學感興趣之外,他對考古學也十分有興趣。

所以一直想著把中國的各個帝王陵墓打開來看一看。

早在1955年,郭沫若與一批歷史學家向國家建議挖掘長陵,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但是當時的一些文物、考古界的專家都紛紛反對,尤其是當時的考古學泰斗夏鼐,竭力反對,認為當時的技術還達不到要求,無法對挖出來的文物進行妥善保護。

郭沫若將挖掘長陵的報告交給周恩來總理,總理同意了挖掘的計劃。

但是由於當初挖掘長陵困難重重,後郭沫若等不得不放棄長陵,改挖定陵,也就是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

結果就如同反對者預料的那樣,定陵挖開之後,大量的文物即可被氧化,破壞,各種珍貴字畫頃刻間灰飛煙滅。

那些稀世珍寶,比如獨一無二的明代皇家織錦,沒有條件去脫水保存,木俑沒有條件存放在超低溫冷凍室。

後來由於政治運動,已經打開的皇陵,放了半年,大多數的布料和木料,在地宮幾百年的時間裡,鮮艷如初,但是暴露在自然環境下,迅速乾枯腐敗。

甚至連萬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材都給扔到野外,最後讓農民劈了當柴火。

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屍骨也在這場運動中被焚毀。

定陵的挖掘成為了中國考古歷史上的重大悲劇事件。

萬曆百子衣 摺痕處已明顯破損

定陵地宮 原棺已毀 圖為複製品

不過,郭沫若等人並沒有吸取教訓,在1965年再次申請重新開挖長陵,結果被周恩來總理果斷拒絕。

當初陝西省本計劃挖掘乾陵和秦始皇陵,郭沫若也對乾陵中的王羲之的手稿《蘭亭集序》垂涎三尺。

於是以老朋友的身份,請求周恩來總理開挖乾陵,但是周恩來總理冷冷的說了一句話:「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


開挖乾陵和秦始皇陵墓等一系列計劃都被擱置了,周總理的這句話成了我國針對帝王陵的考古基本政策。

其實不主動開挖帝王陵才是對文化遺產最好的保護,等到若干年後,技術可以達到開挖的標準,再進行挖掘。

貿然行動,其實是對文物的破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