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

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

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

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

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終於獲得了批准。

最初郭沫若提議要挖掘永樂皇帝的長陵,因為他覺得傳說中的原版《永樂大典》很可能就在朱棣的墓中(存世的永樂大典已經所剩無幾,丟失的,被列強搶走的占很大一部分)。

雖然得到了挖掘的許可,但由於長陵太大無法找到墓室入口而作罷,最後拿萬曆皇帝的定陵下手了。

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與他妻妾的合葬陵,1956年5月,郭沫若正式開始挖掘定陵。

挖掘工作非常順利,考古人員很快找到了陵墓的入口,進入陵墓後發現了三個棺槨,三口棺槨中,中間的那一口是神宗朱翊鈞的,左邊的那口是孝端皇后的,右邊的是孝靖皇后的。

棺材是用的上等楠木製造的,除了棺槨裡面的寶物之外,定陵有29個朱漆木箱,箱內裝滿了金銀器、冠、帶、佩、飾、銅錫明器、武器、諡冊、諡寶和木俑等物,共計2648件,其中有一個金絲翼善冠,全部用金絲製成的,上面還鑲嵌了珠寶,價值連城舉世罕見。

由於當時考古技術落後,當空氣進入這個封閉近300年的空間後,字畫綢緞內的文物迅速腐化,其他文物也有相當大的損失。

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國寶級的金絲楠木棺材居然被考古人員當垃圾扔了。

後來陵墓遭到破壞,皇帝三人屍骨無存。

定陵之後郭沫若還提出挖掘乾陵和秦始皇陵,但大量文物的損失讓領導及考古界非常痛心。

鄭振鐸等考古學家上書,國家終於痛定思痛作出了不主動發掘帝王陵的規定。

這份報告很快得到周恩來的批准,國務院迅速下發了「停止對一切帝王陵墓發掘」的文件。

一場劫難才沒有降臨。

此後,不主動挖掘帝王陵成為一項中央政策延續至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沫若想挖誰的墓被周總理拒絕?

提起郭沫若,除了風流才子名震江湖外,其還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挖墳掘墓,尤其是對古代帝王的墓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