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山西南部早期建築是指山西省長治、晉城、運城、臨汾4個市所轄的34個縣、市(區)內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構建築。

在已公布1-6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這一區域有105處國保單位中保存有元以前木構建築,占全國226處保存有元以前木構建築的國保單位的46.5%;有157座元以前木構建築,占全國1-6批國保單位中現存311座元以前木構建築的50.5%。

這一區域元以前木構建築不僅數量多,而且時代連續、種類齊全、布局完整、形制多樣、附屬文物豐富多彩,不少是國內罕見的珍品和孤例,集中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築文明的綜合成就,是我國古代木構建築史上的重要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地上文物寶庫中極為珍貴的財富。

為了真實、全面地保存並延續這一區域內分布密集的元以前早期木構建築的歷史信息和全部價值,探求其文化內涵,使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永留後世,國家文物局決定實施「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集中財力、人力對這個區域內保存有元代以前木構建築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專項整體保護。

山西南部工程是建國以來,國家首次主動開展的區域性文物建築全面整體維修保護的專項工程。

工程從前期籌備到具體實施,國家文物局都給予了大力支持。

國家文物局先後共投入5.95億元,用於本體的維修保護,自2008年開工以來,山西省文物局周密組織實施,經過廣大文物工作者歷時8年的艱苦奮戰,截至2016年6月,105處項目文物本體修繕已基本完工。

這項工程的實施,有效排除了山西南部這批早期木構建築多年積累的各種隱患,達到了使其延年益壽、傳承後世的預期效果。

修繕背景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厚,為我國文物大省之一。

全省現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其中古建築28027處。

現存古建築中,元代及元代及以前的木結構建築數量占全國總量的75%以上。

這些早期木構建築,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築文明的綜合成就,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重要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極為珍貴的文化財富,見證和承載著過去不同歷史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科學、藝術的發展水平,是歷史的記憶,其原真性和歷史真實性彌足珍貴。

這些早期木構建築,多分布於山西長治、晉城、運城、臨汾。

但是,由於多數地處偏遠山村,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比較惡劣,而且由於歷史久遠,自然損毀嚴重,隨時間的推進險情不斷加劇,有近80%的建築,或牆體坍塌、或基礎下沉、或梁架扭曲、或屋頂漏雨、或排水不暢,這些古建築中的壁畫、彩塑、彩繪、小木作等文物遺存,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險情;相當數量的早期建築面臨坍塌、損毀的危險,亟待搶救保護。

2004年以來,國家文物局多次組織專家對山西南部早期木構建築進行實地調研,決定集中財力、人力對這個區域內保存有元代以前木構建築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專項整體保護。

保護宗旨是為了真實、全面地保存並延續這一區域內分布密集的元以前早期木構建築的歷史信息和全部價值,探求其文化內涵,使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永留後世。

這是山西文物建築保護史上的大事,也是國家文物局對山西文物工作的巨大支持。

價值特點

1.時代連續,種類齊全

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中保存了唐至清各個時期的木構建築,其中唐代建築2座:平順天台庵正殿、芮城廣仁王廟大殿;五代建築2座:平順龍門寺西配殿(建於後唐同光三年)、平順大雲院彌陀殿(建於後晉天福五年);宋代建築29座,如高平開化寺大雄寶殿等;金代建築39座,如陽城開福寺大殿等;元代建築85座,如澤州大陽湯帝廟等。

在這些早期建築中,尤以平順龍門寺最為突出。

龍門寺,在平順縣城北60公里龍門山腰,北齊初創。

現存山門為金建,三間懸山式,中柱一列將梁架分為前後兩部分;正殿為宋紹聖五年建,三間見方,單檐歇山頂,斗栱五鋪作,單抄單昂,前檐八角石柱上刻有建造年代的題記;西配殿為五代後唐同光三年建,三開間,四架椽,懸山式;後殿為元建,三間,六架椽,懸山式,斗拱五鋪作雙下昂;其它東配殿、廂房等為明清建築。

在一處國保單位中,集六個朝代(五代、宋、金、元、明、清)的建築於一寺,在國內現存寺觀建築中是罕見的。

山西南部早期建築種類齊全。

按使用功能分為佛教類(如高平開化寺)、道教類(如澤州周村東嶽廟)、儒教類(如襄垣文廟大成殿)、祭祀類(如陵川西溪二仙廟)、衙署類(如絳州大堂)、戲劇類(如臨汾魏村戲台)、民居類(如高平姬氏民居);按屋頂形式分為廡殿式(如永樂宮三清殿)、歇山式(如晉城青蓮寺中佛殿)、懸山式(如晉城玉皇廟二道山門)、硬山式(如長治郊區崇教寺正殿),單檐(如陽城開福寺)、重檐(如陵川西溪二仙廟梳妝樓);按單體建築形式分有:亭(蒲縣東嶽廟獻亭)、台(臨汾牛村戲台)、樓(陵川崔府君廟山門樓)、閣(新絳白台寺三滴法藏閣)、殿宇(晉城青蓮寺釋迦殿)、橋樑(晉城金代景德橋)、塔(長子法興寺燃燈塔)等。

可以說,凡我國北方文物建築中已有的形式,應有盡有,都能在這一區域內找到實例。

2.布局完整、形制多樣

山西南部相當一部分早期建築的平面布局保存還很完整,如澤州青蓮寺上下寺、高平遊仙寺、長子崇慶寺、高平清夢觀等都較完整地保存了宋、金、元時期的建築布局。

這對研究我國早期建築的設計理念、規劃方法、布局設置,認識我國建築業在這一時期的發展成就,都大有裨益。

另外,該區域內保存的各單體建築在柱網布列、台基構造、梁架結構、斗栱式樣以及屋面、裝飾等各個方面也都各具特色。

多數單體建築採用了減柱造、移柱造等手法,既反映了宋《營造法式》中平面布局方式,又表現了靈活多樣的地方特色。

如平順大雲院大佛殿,減去前內柱,加大了殿內前部面積,增強了空間使用功能。

台基構造方面,以陵川崔府君廟前平台為例。

該台基分上下兩部分,下部條石砌築,直壁無收分。

每層條石間設有石榫,以加強壁體條石間的連接。

上部亦為條石砌築,須彌座式,浮雕行龍等吉祥圖案。

在每塊束腰版兩端置方形石榫,拉固束腰版,榫頭外端雕刻獅首等瑞獸。

這些做法在晉東南早期建築台基構造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梁架、斗栱式樣更是形式多樣,各具特色。

山西現存宋代最早的木構建築高平崇明寺中殿(開寶四年),在面闊三間的建築中,大膽採用了七鋪作斗栱和斷梁結構,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孤例。

平順大雲院彌陀殿的殿周柱頭之間除用闌額聯接外,又在其上加普拍枋一道,是國內現存建築中使用普拍枋的最早實例。

其它如屋面、裝飾等做法,也都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3.附屬文物豐富多彩

山西南部早期建築附屬文物內容豐富,有壁畫、彩塑、彩繪、小木作、琉璃以及磚、石、木雕等。

據不完全統計,該區域現存寺觀壁畫面積約4200平方米。

有佛教內容的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有體現民間生活的洪洞廣勝寺水神廟元代壁畫,還有道教題材的芮城永樂宮元代壁畫等,無論從時代、內容、數量、價值上均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該區域還保存有各類塑像630餘尊,自唐以降,代有精品。

如澤州青蓮寺內的唐代塑像、長子法興寺內的宋代塑像、晉城玉皇廟內元代著名雕塑家劉鸞僅存的二十八宿道教題材的元代塑像等,都是我國現存早期彩塑中的珍品。

澤州小南村二仙廟中保存的宋作天宮樓閣、晉城玉皇廟成湯殿內保存的金作樓閣等,也是我國少有的宋金小木作精品。

該區域內還保存有大量彩繪,多以地方彩繪為主,其中高平開化寺大雄寶殿梁架上保存有我國現存唯一的宋代彩繪。

這些附屬文物均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對研究我國建築史、美術史、雕塑史和戲劇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不僅數量眾多,時代連續,種類齊全,布局完整,形制多樣,附屬文物豐富多彩,而且文化內涵厚重,不乏罕見的珍品與孤例。

如此眾多的古建築,歷經千年的風雨剝蝕,留存至今,確屬彌足珍貴。

工程前期組織

山西南部早期建築無論從建築時代、布局特點、結構類型還是附屬文物等方面均具有極其典型的地域特色。

為了切實把這項保護工程組織好、管理好、實施好,2005年以來,在國家文物局的正確領導和各位專家的精心幫助下,山西省文物局高度重視,不負重託,認真組織開展了南部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

先後組織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對山西南部長治、晉城兩市59處國保單位進行了外業調查,編制了調查報告;邀請清華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河北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陝西省古建築設計研究所對長治、晉城兩市共16處國保單位的文物保護規劃和修繕設計方案編制,夯實了工程前期工作,為正式啟動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奠定了項目基礎。

此外,為保證這項工程的順利實施,山西省文物局聘請全國文物保護有關方面的知名專家組成「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專家組」,與有關地方文物行政部門共同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領導組和辦公室。

領導組在國家文物局和省政府的領導下,負責工程管理、組織、協調等方面的工作;辦公室是日常辦事機構,起綜合、協調、參謀作用,根據領導組的決定,按計劃具體組織實施;專家組負責工程實施過程中有關重大技術問題的指導、審核。

同時,省文物局緊緊抓住南部工程這一契機,把解決好項目所在地的縣級文物行政機構和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管理機構的建設問題,作為做好南部工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下大力、想辦法,全力推進。

以「關於抓緊做好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有關工作的函」致函長治、晉城、運城、臨汾市人民政府,要求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增強工作力量,儘快成立市、縣兩級獨立的文物行政機構和文物保護單位專門的保護管理機構。

同時,把有機構、有編制、有規劃、有設計方案、有地方配套資金的「五有」,作為南部工程項目的基本立項條件,為南部工程順利進行提供了較為理想的組織機構保障。

工程管理及經驗

工程實施以來,山西省文物局把文物保護工程與優秀文化傳承結合起來,堅持以工程質量為標杆、做示範,從創新、管理、發展等方面入手,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

完善了文物保護工程的基礎

1.加強工程材料和定額研究

材料與定額標準是文物保護工程的重要適用性指標,也是保證文物工程質量的重要條件。

為解決當前文物保護工程材料與定額上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南部工程的實施,山西省文物局開展了兩方面的研究:一是材料研究。

組織有關單位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木、磚、瓦、石、琉璃等古建築構件進行收集並檢驗測定,以確定古建築修繕、補配構件的材料標準,規範施工材料管理。

二是定額研究。

組織有關單位結合北方片區實際,探索制定了《文物保護工程預算定額北方片區(初稿)》,目前已在部分工程中進行了測試,待進一步修改完善後將送相關部門予以審查。

2.細化了文物保護工程資料內容

工程資料對文物保護工程管理和科學研究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為改變文物保護工程以往重施工、輕資料和研究的問題,在南部工程資料收集管理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對施工過程中每一分項分部工程工序資料收集要求,一是將資料工作納入竣工驗收內容,不僅驗收工程的實體質量,還包括全部施工中數據資料的收集建檔。

二是各工地要明確設置專職資料員,認真記錄維修施工全過程,及時收集每項工程的有關數據、圖紙、照片和視頻資料。

模型製作引進了科研教學中解剖組合的理念,對有時代特徵的部位,以活動的榫卯的連接便於打開和研究。

3.探索文物保護工程專家檢查的制度化

文物保護工程不同於一般的建設工程,每一座建築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價值,每一次維修既是對其生命和價值的延續,也是對其價值的磨損,因此,每一次維修都應特別慎重。

雖然有批覆的維修方案做工程指導,但還是聘請有相應經驗的專家進行檢查。

結合南部工程的實施,形成了專家不定期檢查的檢查制度,每年確保至少組織兩次國家級專家對施工工地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工程的維修質量、工程資料、工地管理、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等。

通過專家檢查,不僅提高了維修工程的質量,現場解決了維修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也促進了參建各方人員水平的提高,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提高了全省文物保護工程管理水平

1.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確保文物保護工程質量的重要途徑是實施制度化管理。

為此,結合山西實際,先後制訂了《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管理辦法》《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專項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資料收集編制管理辦法》《山西省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山西省文物保護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工程質量管理工作實施意見》《關於做好文物保護工程資質單位及從業人員管理工作實施意見》等辦法及制度,並在工作實踐中注重總結和修訂,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工程。

2.嚴格方案審核批准

文物建築修繕設計方案是指導修繕保護工程科學實施的基礎與依據。

為此,省文物局對方案審核實行了「三個控制」:一是控制工程性質,杜絕實施過程中擅自調整、變更現象,不斷強化方案的完整性、科學性、指導性。

二是控制工程範圍,對方案中涉及文物保護單位中本次需要維修的各個項目進行認真審查,杜絕擅自擴大工程範圍的違規現象。

三是控制工程預算。

按照「專款專用」原則,由中介機構進行工程造價審核。

如需變更按程序報批。

3.加強施工管理

施工過程中的管理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

省文物局主要把握了幾個關口:一是在開工關口,要求施工單位須按規定辦理有關開工手續和質量備案監督手續。

二是用料關口,要求工程施工單位要按標準規定購置材料並出具質量檢測報告,不符合標準的要進行更換,不得違規操作。

三是施工過程中,重點對基礎、大木構架、屋面三個階段性驗收工程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推行分階段驗收

在工程實施的關鍵環節完工後,要求業主單位要組織進行階段性驗收,省古建築維修質量監督站要派員現場督察,在驗收過程中充實、健全資料檔案,嚴禁弄虛作假。

工程竣工後,先由業主單位組織初驗後提出申請,由質監站組織業主、設計、施工、監理驗收並出具驗收報告;之後按程序組織竣工驗收。

5.加強監督檢查

工程實施以來,為規範工程實施的各個環節,公開、公平、公正的開展各項工作,省文物局要求南部工程涉及到的4個市文物局紀檢組,共同對本區域的項目進行全程跟蹤,加強對每一項工程的監督監察。

特別是對工程專項經費使用、招投標、立項和驗收等環節,重點進行監督監察,杜絕了違法、違規現象發生。

同時,責成省古建築質量監督站對工程重點部位、重點工序、階段性驗收環節等進行質量監督和檢查;定期邀請和組織南部工程專家組有關專家進行工地現場檢查、技術指導。

從事前、事中、事後確保了工程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

推動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長遠發展

1.培養工程人才

山西文物保護任務十分繁重,但保護人才異常匱乏。

為此,結合南部工程的實施,省、市兩級文物部門先後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敦煌研究院、義大利文物保護修復高級研究院等合作辦班,強化從業人員的理論素養;同時堅持以工程帶隊伍、以工程培養人,邀請專家和技術能手在工作一線現場點評、示範,通過實際演練提高從業人員的實戰技能。

2.傳承傳統工藝

首先,聘請當地老匠人指導,傳承文物維修的傳統工藝與做法,確保區域特色;其次,在繼承的基礎上加強新科技、新材料在文物保護工程中的探索和運用;其三,施工過程中同步收集整理匯總的資料數據和製作的實物模型,為文物保護傳統工藝與技術的研究、傳承、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全面、詳實、科學的依據。

3.開展展示利用

文物保護工程完工後,文物保護單位的利用是現在急需解決的難題。

目前已完工的南部工程項目中,山西省文物局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有的已成為當地文化旅遊景點,有的恢復了歷史文化廟會,有的辟成鄉村老年活動中心或農民圖書館等等,都在創造著不俗的文化表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山西南部早期木構建築保護工程本體部分完工

原標題:山西南部早期木構建築保護工程基本完工本報訊 記者日前從山西省文物局了解到,作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史上的一項重大工程,山西省南部早期木構建築保護工程105處項目的文物本體部分已基本完工。山西...

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完工

本報太原8月14日電(記者楊珏、李建斌)作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史上一項重大工程,歷時8年、先後投入近6億元的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近日完工,105處元代以前古建築再現典雅別致、古樸厚重之美。山西...

竇大夫祠入選全國「十佳文保工程」

本報訊(記者趙亮)第二屆(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終評日前揭曉,太原市竇大夫祠保護工程入選,這是我省唯一一個入選項目。竇大夫祠保護工程中大量使用了落葉松木材,與元代建築構建材質相同,並...

郟縣文廟入圍全國優秀古蹟遺址保護項目

3月12日,記者從河南省省文物部門獲悉,由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全國優秀古蹟遺址保護項目評選活動終評揭曉,郟縣文廟文物保護維修工程等16個項目進入終評。該項目是我省唯一入圍的項...

西藏文物保護成果顯著

原標題:讓雪域明珠更加燦爛「十二五」時期,中央累計安排資金16億元,支持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及博物館建設,比「十一五」時期增長了180%。各對口支援省市文物部門累計落實援藏文物保護資金1.53億元...

許昌春秋文廟大成殿、戟門維修工程竣工

內容摘要:中國文物報潘惠雄維修後的大成殿許昌春秋樓文廟大成殿、戟門維修保護工程是許昌市文物局2014年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在河南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 2014年 3月 24日,許昌市春秋樓文物管...

救救這些古村落吧!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中國文物大省山西古村落保護面臨窘境,約2000座古建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的古村落,由於資金不足、產權糾紛等原因,大多數年久失修,近一半古建築面臨倒塌危險。據了解,山西的古村落主...

普樂寺保護修繕工程獲「全國十佳」

和合承德網訊(記者孫濤)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等單位主辦的第二屆(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評選結果日前在京揭曉,承德普樂寺保護修繕工程榮獲「全國十佳」。普樂寺全寺建...

石埡子老街古建築搶救性保護工程通過驗收

建始網訊(特約記者陳家珍 通訊員王振普)近日,建始縣文體新廣局、縣文物管理局、高坪鎮政府等單位組成工作驗收小組,對州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坪石埡子老街古建築房屋倒塌搶險排危、屋面檢修工程進行檢查和驗收。

漢陽陵可移動文物保護項目通過初步驗收

11月24日,漢陽陵博物館組織相關專家對「漢陽陵博物館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項目」進行初步驗收,與會專家在聽取了各方匯報,查看了項目資料和實施狀況,並經過質詢和討論後同意該項目通過初步驗收。「漢陽...

三蘇祠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程獲全國十佳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第三屆全國優秀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終評18日揭曉。三蘇祠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程在全國70多個參評文物保護工程勝出,獲得十佳。 全國優秀文物維修工程評選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