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董卓、袁紹三大盜墓高手大PK,誰才是盜墓冠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中國,盜墓是見不得光的事情,但也是一夜暴富的行當。
漢末三國軍閥混戰,其中有有三位軍閥董卓、曹操、袁紹都干過盜墓的勾當,而且成績斐然,讓我們盤點一下他們的盜墓業績,看誰稱得上盜墓冠軍。
咱們說說曹操。
曹操干盜墓是名氣最大的一位,據說現在的盜墓賊還尊曹操為祖師爺,其實曹操當然不是盜墓鼻祖,在他之前盜墓的人多了去了,名人也不少,比方說項羽挖秦始皇陵,赤眉軍挖茂陵,在盜墓界都赫赫有名。
但廣大盜墓賊還只認曹操這個祖師爺,看來,曹操在盜墓的人緣實在太好了。
曹操之所以名氣大,我想其中有幾個原因:
第一,親自指揮。
盜墓時,其他的軍閥比方說袁紹、董卓都不好意思自己親自出馬,一般都是派手下人代勞,自己專管收贓物就可以了,即使傳出去,也有替自己背黑鍋的,我什麼都不知道啊,我是清白的,而曹操是親力親為,親臨當總指揮,這樣的盜墓事情傳出去也快,曹操的名氣也打。
第二、在軍中設置了專職盜墓機構。
為了盜墓曹操特意設置了等專門的機,而曹操設立的「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就是專管盜墓的頭頭,這在歷史上是首創,曹操自然名氣更大。
第三、曹操盜墓的數量也很多,「所過墮突,無骸不露」。
也就是說為了錢,走一路,黑一路,連死人都不放過,看來曹操和袁紹實在有的拼。
當然,曹操盜墓,名氣最大的要數芒碭山王墓,這裡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
此陵構建規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曹操起兵之初,缺軍餉,通過盜王陵狠狠地發了一筆。
值得一提的,曹操和袁紹這一對盜墓的同行兄弟最後反目成仇,袁紹在攻伐曹操前,讓手下很有才華、後世稱「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起草了一份討曹「檄文」:「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
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至今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又署發立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
」就是這份檄文,讓後世了解到了曹操盜墓真相!
然後說袁紹,此人一度是曹操的好朋友好哥們,也是高幹子弟,出身最為高貴,史書上說他出身於四世三公之家,也就是說,他家的四代人先後當過總理級別的大官(三公在職務級別上相當於是總理),袁紹屬於官二代,按說這樣的公子哥不差錢,可有他這人有個問題,他有野心,想奪天下,因此自己招兵買馬需要錢,手底下好幾十萬當兵的,你不給軍餉誰肯為你賣命?因此,高幹子弟袁紹也差錢,為了創收,他手下的數十萬大軍也都把盜墓當作副業來搞,基本上是袁紹大軍每過一地,老百姓遭殃不說,死人都會跟著遭殃,因為袁紹的軍隊會不擇手段地去盜墓挖寶貝,中原「地無完冢」慘狀。
鮮為人知的是,相對於袁紹、曹操,漢末三國時期盜墓情節最惡劣、名氣最大的要數董卓。
董卓雖然「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這樣的權威文物管理部門,但他卻是真正的盜墓狂人。
董卓打古墓的主意始於何時不可考,但漢獻帝被迫遷居長安後,他就迫不及待地動手了。
人家小皇帝前腳出門,他後腳就積極布置挖人祖墳,實在太過缺德。
基於對盜墓工作的高度重視,董卓還派出自己的乾兒子呂布作為前線總指揮,具體主抓這項浩大的淘金工程。
董卓盜墓,基本上是大手筆,像那些無組織無紀律的小毛賊見墓就盜的小兒科他根本瞧不上的,董卓的人專門光顧那些漢朝舊臣的墓,什麼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的墓,地位越高越好,名氣越大越好(按一般規律,財富和地位總是成正比的),只要找得著的,統統挖出來。
你們想在地下守著一大堆寶貝睡舒服,沒門!由於漢朝流行厚葬,喜歡喪事大操大辦,如此一來,卻幫了盜墓者的大忙,何況是高官的墳塋,那更是收穫多多,驚喜多多。
當然,如果只是盜取高官的墓,董卓就不會一鳴驚人了。
董卓最鍾情的還是皇帝墓,這麼說吧,董卓盜墓的組織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東漢、西漢兩朝的皇帝陵墓,凡是他感興趣的,董卓的人基本都拜訪過。
東漢皇帝葬在洛陽孟津一帶,西漢皇帝葬在關中一帶,而董卓盜墓是從洛陽一帶的東漢皇帝陵墓開始,嘗到甜頭後,由西向東又把業務擴展至關中地區。
所以說,董卓是漢朝的掘墓人。
公元190年,董卓將罪惡之手伸向了漢武帝劉徹的茂陵。
和以前一樣,像盜墓這樣的體力活他是不會親自動手的,交給手下人辦理就行。
和以往一樣,這次他仍然把重任交給盜墓積極份子呂布負責。
這裡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茂陵。
茂陵,建於公元前139年,完工於公元前87年,工期歷時52年。
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其規模已經能與秦始皇陵相媲美,被西方的史學家稱為「中國的金字塔」。
原來,當初漢武帝為自己死後能過得更加舒服,竟然不惜血本,從全國徵集數萬名能工巧匠,工程浩大不說,而且還使勁地往裡砸錢,把天下財政的三分之一都全部投了進去,服了吧。
目的就一點:不做就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
的確如此。
這麼說吧,茂陵的陪葬品有些什麼,有多少,你就展開你豐富的想像力儘管大膽地想,大膽地猜吧。
這裡溫馨提示一下,武帝他老人家下葬時,陪葬的寶貝多得塞不下;反正漢武帝下葬後,光負責守衛皇陵的衛士以及打掃清潔衛生的勤雜人員就有五千人!
董卓感到那些深埋地下的寶藏已經在向他招手,機會不容錯過!
其實在董卓下手之前,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漢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5年),赤眉軍退走長安,行軍途中,被西漢皇陵的氣派所吸引,先是進入了漢高祖的長陵,接著又饒有興趣地進入漢武帝的茂陵。
帶著一大幫人進去,而且一待就是幾十天,當然不是為了觀光旅遊,緬懷古人,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地球人都知道。
赤眉軍掃蕩茂陵後—陵中物仍不能減半!最後不得不感嘆:漢武帝同志,你怎麼這麼有錢啊!
由於赤眉軍行色匆匆,因此,剩下的寶貝就只好留給後來者了。
現在,呂布帶大部隊來光顧茂陵,裡面的珠寶把他的眼睛都照亮了,他自然不會客氣的。
據野史上說董卓在斬獲大批戰利品的同時,還意外收穫一卷黃絹,上書「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子,不得生。
」,如果大家有興趣把董卓的名字做個拆字遊戲,恰恰就是「千里草」、「十日子」。
這句話合起來就是詛咒董卓不得好死!氣得董卓竟然想把昔日風光無比的漢武大帝拉出來搞日光浴(暴屍)。
幸虧大學問家蔡邕出面勸阻,他方才作罷。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董卓同志當初還是皇陵的保護神呢。
185年,韓遂、邊章入侵三輔地區,威脅西漢皇陵安全,漢靈帝劉宏還專門派他和張溫一起去保護皇陵。
誰能想到,短短几年,當初那個勇敢可愛的保護神已經成功實現了角色的轉換,變成了十惡不赦的竊國大盜,一邊拿老闆工資,一邊開口向老闆索取保護費了。
董卓因此惡貫滿盈,成為竊國大盜,值得一提的,192年董卓最後被自己的乾兒子呂布所殺,也算是罪有應得,惡有惡報吧。
曹操與摸金校尉(摸金校尉是否真的存在過! )
據傳,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魏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之後,有盜墓者以摸金校尉之風水方...
諸侯發跡各有路道,大梟雄曹操竟靠這門手藝,掙了他的第一桶金
像曹魏這一種,在亂世中經營出一片大好河山,足以把另兩國給完全吞掉,實現統一。但最大好河山到了別人手裡,統一與他也沒什麼相干。這種情況,在歷史上還是比較少見的。有人認為,曹操的江山之所以不能長久,...
一座墓穴被挖開,金銀財寶養活幾十萬軍隊,連皇帝都哭了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早在西漢和東漢時期,在統治者的極力倡導下,儒家的孝道觀念深入人心,對當時的喪葬習俗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厚葬之風愈演愈烈,也導致了盜墓盛行,兩百年內的陵墓被盜掘...
一篇討賊檄文,暴漏了曹操盜墓的黑歷史
曹操作為東漢末年最具實力的霸主,其地位的取得可謂千難萬險,飽經風霜。他早期在漢朝為官,孤身刺殺董卓之時,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騎都尉。後來行刺失敗,他逃往開封陳留,「散家財,合義兵」,聚眾起兵討伐董...
摸金校尉確有其事,曹操建立,魯迅一語證實其真實
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
曹操挖開國君陵墓,養活軍隊三年,死後提倡薄葬
曹操在亂世中戎馬征戰一生,能夠成為三國之雄,而被套上陰險狡詐,亂臣賊子,殘暴無情的標籤。但同樣他也擁有著文韜武略的才情。在歷史上曹操除卻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外,他還是盜墓中的王...
《鬼吹燈》中的摸金校尉真是曹操設立的嗎
隨著《盜墓筆記》《鬼吹燈》等一系列盜墓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電影的熱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一系列詞彙也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中。《鬼吹燈》中介紹說「摸金校尉」是由魏武帝曹操設立,專門負責盜墓取...
盜墓行業的祖師爺竟然是他,後來還做了皇帝!
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彙我還以為是盜墓的自我美稱。直到去百度了才明白,這是漢代的軍職,最早的史書記載為: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