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討賊檄文,暴漏了曹操盜墓的黑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作為東漢末年最具實力的霸主,其地位的取得可謂千難萬險,飽經風霜。

他早期在漢朝為官,孤身刺殺董卓之時,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騎都尉。

後來行刺失敗,他逃往開封陳留,「散家財,合義兵」,聚眾起兵討伐董卓,也不過幾千人而已。

十八路諸侯會盟,他的兵力幾乎最弱,根本無法與當時那些四世三公的土豪袁紹,割據一方的軍閥袁術、公孫瓚等相提並論。

但後來卻一路發展壯大,兵力不斷增多,財富也日漸積累,在亂世之中打下了自己的根據地兗州。

後來成為中國北方最具實力的霸主。

他這一路都是怎麼走過來的呢?

1、曹操起兵之時,急缺糧餉。

他的軍費從何處來

他個人的智謀與號召力固然很重要,但是他卻無法獲得更多的軍餉。

這一點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曹操。

曹操的軍隊在作戰之時,最缺的就是糧草。

缺糧說白了就是沒錢,沒錢自然買不到糧食。

有這麼一件非常鮮明的事情能夠說明這一點。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在壽春征討袁術,帶兵三十萬,日費糧食浩大。

當時諸郡旱荒,人民相食,屋宇盡皆拆毀,軍士無得掠擄。

曹軍糧食將盡,致書向孫策借糧米十萬斛,不敷支散。

又過了數日,曹操軍營只剩下三日之糧了,管糧官任峻部下倉官王垕來向曹操詢問對策,該如何是好。

曹操曰說「可以將小斛散之,權且救一時之急。

」這種辦法肯定是不行的,士兵肯定不能餓著肚子打仗。

王垕說道:「兵士倘怨,若何?」曹操說:「吾自有方策。

」 結果軍營里果然怨聲載道,甚至開始了譁變。

這個時候曹操秘密叫王垕過來見他,對他說道:「吾欲問汝借一物,以壓眾心。

汝妻小吾自養之,汝自無憂慮也。

」 王垕不知所以,問道:「丞相欲用何物?」曹操說:「欲借汝頭以示眾耳。

」 王垕嚇得肝膽俱裂,連忙反駁:「某實無罪。

」曹操卻裝的心安理得:「吾亦知汝無罪,若汝不死,三十萬人心皆變矣。

」 再欲言,曹操呼刀手推出門外,一刀斬之,懸頭高竿,出榜曉示曰:「管糧官王垕故行小斛,盜竊官糧,謹按軍法,因此斬之。

」曹操就這樣用一個無辜之人的性命瞞過了三十萬人。

但是,要不是軍中缺糧太甚,曹操肯定是不會行此下策的。

由此可見曹操早期一直都是很缺錢的。

那麼他行軍的軍費大部分都是從哪裡來的呢?其實,早有跡象表明,曹操早年為了籌集軍餉,招募勇士,曾率領族人幹了不少盜墓的勾當。

2、陳琳的討賊檄文,暴露曹操的盜墓歷史

大家對「發丘中郎將」這個職位應該不陌生。

最近在網上熱播的,根據暢銷小說《盜墓筆記》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中,那個相貌冷峻,少言寡語,氣質高冷的小哥張起靈,就被三叔說是「發丘中郎將」的後代。

這種人為了尋龍探穴,都練過一種奇特的功夫,手指都修成有力,能輕易探入堅硬的墓穴石壁當中。

所謂的「發丘中郎將」,發,就是發掘的意思。

丘就是墳墓。

中郎將是一個官名,與摸金校尉齊名。

據說最早就是由曹操設立。

而曹操設立這個職位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專門的盜墓人才,發掘黃金以資軍餉,為軍隊作戰提供保障。

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曾仿效曹操設立發丘中郎將一職,由建安王休仁擔任,專門挖掘歷代帝王陵墓。

據說曹操的盜墓團隊非常之專業,曾只動用不到百人,就挖掘了芒碭山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並把其地宮洗劫一空,盜走了大量珍寶。

不過這種說法沒有歷史記載,只是一種傳說。

有關曹操盜墓的歷史記載,最早的應該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所寫的《為袁紹檄豫州》。

這篇檄文生動地記錄了曹操的盜墓經歷。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爆發前夕,袁紹為了表示自己師出有名,且為了打擊曹操的氣焰,讓他的幕僚陳琳寫了一篇討賊檄文,就是這篇《為袁紹檄豫州》。

檄文中有這樣的話:「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

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

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這段話把曹操盜墓的劣跡描寫的無孔不入。

首先,盜墓時,曹操親臨現場指導,每取一物都要經過曹操過目。

這在歷史上的盜墓名人中比較少見,一般都是由手下去操辦。

其次是在軍中設置了專職盜墓機構,設置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專門負責盜墓的官員,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

再次,曹操盜墓非常狠和徹底,「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隳突就是破壞的意思,破壞得很徹底,這也是盜墓者典型性行為之一。

東晉史學家孫盛,在編撰《魏氏春秋》時,也把陳琳的這段話引入了進去。

也就是說他肯定曹操的這段盜墓歷史。

同樣的說法在《魏略》一書中也有體現。

據說曹操在看陳琳寫的檄文時,驚出了一身冷汗,本來頭疼病正在發作,就突然被震驚的頭也不覺得疼了。

後來曹操打敗了袁紹,俘虜了陳琳,卻並沒有過分的惱怒,反而愛惜他的才華。

《三國志·魏書·陳琳傳》記載,袁紹兵敗後,陳琳歸順了曹操。

曹操對陳琳說:「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意思就是說你以前跟袁紹時寫檄文罵我,只需列舉我本人的罪狀就行,為什麼要往上罵我的父親和祖父呢?曹操是個愛才的人,並沒有進一步追究,還給了他官職。

但是從此番話來看,曹操既沒有承認自己的盜墓行為,也沒有否認。

3、歷史名人,盜墓之事常有

其實就盜墓這件事來說,歷史上干過的人數不勝數。

除了那些惡貫滿盈的大盜之外,歷史名人也不在少數。

比如春秋時期的著名大夫伍子胥。

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所害,他孤身逃往吳國,在吳國韜光養晦了幾十年。

最終,他藉助吳國的勢力,一舉攻陷了楚國的都城,幾乎滅亡楚國。

但是此時楚平王已死去多年,早已下葬。

伍子胥覺得大仇還沒有得報,於是在楚國境內遍訪楚平王陵墓。

結果被他找到了。

他開山絕嶺,把整個陵墓挖了出來,還把楚平王的屍體從棺材裡拉出來,鞭打了三百下。

曹操早期起兵之時,本就屬於弱小的一方。

他的軍隊如果不劫掠百姓,是很難獲得足夠的軍餉和糧草的。

為了積累財富,曹操不得已干起了「有損陰德」的盜墓的勾當,也就不難理解了。

另外曹操臨死前曾交代,在他下葬之前,在鄴城一帶造了七十二個疑冢。

其目的就是為了使後人無法知道其陵墓的具體位置。

據《三國志·魏書》記載,公元218年曹操頒布《終令》,表示陵址要選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陵內「無藏金玉珍寶」。

這些都說明曹操的防盜墓意識是非常強大的。

這應該是他多年盜墓經驗的沉澱吧。

參考文獻:《魏氏春秋》

原創文章,轉載請保留完整版權資訊,商用請聯繫作者,侵權追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與摸金校尉(摸金校尉是否真的存在過! )

據傳,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魏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之後,有盜墓者以摸金校尉之風水方...

一代梟雄曹操是怎樣成為「古墓大盜」的?

今天,我來說說曹操盜墓的情況。我們知道,盜墓的風氣雖然早在春秋時期就很盛行,可一直都是偷偷摸摸的勾當。既是漢末的赤眉軍盜墓也是在倉皇之中進行的,屬於匪禍一類的下三爛。而真正把挖墓作為增加國家財力...

盤點歷史上有那些官方勢力盜過墓

盜墓此事,現在為世人所不齒,且國家對於盜墓者都是嚴懲,而在我過古代時期,卻有多方勢力為擴充「軍餉」,竟官方盜墓,下面小編就說下小編自己了解的歷史上有過盜墓嫌疑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