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土青銅器看西周霸國宴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出土青銅器看西周霸國宴飲

「霸」是其國名,「霸」國未見於傳世的文獻記載,根據出土文物銘文資料顯示,「霸」與晉、北燕、芮等國曾有往來。

大河口墓地為之前在其他各處發現的「霸」器找到了真正的歸宿。

大量帶「霸」字銘文的青銅器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一個史書闕載的古國——霸國的存在,隨之出土的豐富的文物展示出了霸國獨具特色的文化。

大河口墓地的發現為研究西周分封制度和西周史提供了重要資料,對探討諸侯制度、禮樂制度、宴飲禮儀等具有重要意義。

何為宴飲

宴飲,設酒肴之聚飲,亦稱飲宴、飲燕、酒筵、酒讌、宴集等等。

宴飲記載,始見於夏商,當時國之上下,飲酒酗酒成風,終至夏桀、商紂皆因酒而亡。

《尚書 夏書 五子之歌》載:「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尚書 商書 伊訓》載:「曰:敢有恆舞於宮,酣歌於室,時謂巫風……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於身,家必喪;邦君有一於身,國必亡。

根據性質的不同,宴飲也有不同的類型,祭鬼神之酒肴謂饗宴,帝王賜予群臣之正式筵席謂大宴,國家慶典王賜臣民之聚飲謂酺宴,帝王宣喻宴飲謂宣宴,帝王以飲而會群臣謂酺會,帝王賜臣下之便宴謂曲宴……

宴飲——明君臣長幼相尊之義

宴飲是霸國人在閒暇時舉行的禮儀活動。

宴禮有嚴格的禮儀規範,參加人員都正襟危坐,遵守「禮薦而不食,爵盈而不飲」的禮節,整個宴席只是一個虛設。

這種宴飲儀式主要為了體現尊賢和養老,尊賢是治國之本,養老為安邦之本。

宴飲過程安樂而有秩序,賓客尊卑分明,禮數高低有別,宴飲之人快樂而不放肆,無論長幼都得到惠澤,沒有人被遺忘。

霸伯做到了正身安國,才有霸國君臣的和諧與國家的長治久安。

霸國貴族宴飲的禮儀較多,比如他們吃飯是分餐制;酒具在宴飲的過程中要多次洗滌;由於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著來吃,因此在宴飲前後需要凈手,凈手時一人注水,一人承盤接水。

商周時期的墓葬中,盉與盤是一套器物,有盉必有盤。

盉最早是用來調酒的,後來也用來注水,有的青銅器也存在著一器多用的情況。

盤用來承接水,西周晚期匜代替了盉,匜與盉的功能相同。

在宴飲時,先要將牛、羊、豬等在鑊(音獲,最大的鍋)中煮熟,然後用匕(頭部尖銳的取實器)取出來,放入鼎內,調和入味。

為了保溫盒防灰,還要加上蓋子。

將鼎從庖廚移送到行禮的場所,是用「鉉」貫穿鼎的兩耳抬走,鼎不是食器,所以食用之前,要再次用匕將肉從鼎中取出,放在俎上,然後再陳設在食案上。

鼎與俎是配套使用的,所以在禮器的組合中,兩者的數量總是相同。

盛食器還有簋、籩、豆。

簋是盛稻梁的圓形器皿,也有極少量是方形或長方形的,有蓋。

在禮器的組合中,鼎與簋最為重要,但前者用奇數,後者用偶數。

籩與豆的形狀相似,但由於兩者所盛的食品不同,質地也就不同。

籩是盛肉乾、果實等乾燥的食物用的,豆則是盛醃漬的蔬菜、肉醬等有汁的食物用的。

籩與豆通常配合使用,而且都用雙數,所以《禮記》說「鼎俎奇而籩豆偶」。

霸伯制定出完整而森嚴的禮制,以維護其統治秩序。

在禮儀活動中組合使用並賦予青銅器特殊的意義 ,也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級和權力。

霸伯墓葬中共發現了24件青銅鼎和9件青銅簋,其中有方形的鼎2件,隨葬方鼎的墓葬都是級別較高的貴族墓,一般的貴族是不能隨葬方鼎的。

西周禮器組合的核心為銅鼎,根據文獻記載,周禮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簋也是重要禮器之一,在祭祀和宴會場合,簋和鼎配合使用,一般是九鼎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相配,標誌身份地位的高低。

霸伯墓葬出土的鼎簋數量為什麼與文獻記載不相符呢?考古發現表明西周中期以前尚未形成嚴格意義上的鼎簋制度,中期以後才形成如文獻記載所說的用鼎制度。

青銅器是權力與等級的象徵,其中又以鍾、鼎為最。

鍾、鼎是商周時代青銅文明最具代表的文物,是貴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在古代貴族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人們常以「鐘鼎之家」來指代富貴宦達之家。

鼎與簋、辯證及籩豆構成了霸國禮器系統,禮器是顯示人們禮儀規範最重要的器物,使「貴賤有等」、「上下有則」,是霸國登記制度的反映。

自古以來,酒就是宴飲上不可或缺的飲品,酒器也是宴飲中必不可少的用具。

禮器中的酒器,又可以分為盛酒器和飲酒器兩大類。

盛酒器主要有尊、罍、卣、壺、缶等。

霸伯用尊盛酒,卿大夫用方壺,未取得爵位的士用圓壺。

飲酒器有爵、觶、觚、觥等。

爵容為一升酒,觚為二升,觶為三升。

觥在飲酒器中容量最大,所以在君臣宴飲等場合,常常用作罰酒之器。

宴飲——禮之所及樂必從之

由西周時期制定和完善的禮樂制度,是維護統治者等級制度的政治準則、道德規範和典章制度的總稱。

西周禮,在西周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

作為典章制度,它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

《釋名》曰:「禮,體也。

言得事之體也。

」《禮器》曰:「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

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禮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根本。

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標準。

故《論語》曰:「不學禮,無以立。

以鐘鳴鼎食為代表的禮器系統,是顯示人們禮儀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周時期,樂與禮是密不可分的,禮樂制度已經達到了一個禮樂不分家的地步,所謂「禮之所及樂必從之」,因此,樂在西周宴飲中也充當著重要的角色。

西周禮等級森嚴,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之說,不僅禮儀有定製,禮樂也有定製,「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在樂舞方面,天子的舞用「八佾」(「佾」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列東、西、南、北四面;諸侯用六佾,列東、西、南三面,缺北面;卿大夫用四佾,用西、南兩面,缺北面和東面,士用二佾,只有南面。

「樂」,是配合各貴族進行禮儀活動而製作的歌舞。

「中正和平」的音樂,「典雅純正」的歌詞,被稱之為「雅樂」,被歷代統治者奉為樂舞的最高典範,各個朝代均循禮作樂,歌功頌德。

而編鐘是這一樂舞體系中最為重要,最為尊貴的樂器。

此次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出土青銅器中有鍾(組)、鐃(組)等樂器,這些青銅器也是霸國宴飲樂器的一部分。

西周霸國宴飲器物欣賞

四足常蓋方鼎,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1號墓出土,現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霸伯墓葬中共發現了24件青銅鼎,其中有方形的鼎2件,隨葬方鼎的墓葬都是級別較高的貴族墓,一般的貴族是不能隨葬方鼎的。

獸面紋圓鼎,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1號墓出土,現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器壁有銘文「伯作寶尊彝」。

方座鈴簋,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1號墓出土,現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霸伯墓葬中共發現了9件青銅簋,此為其中之一。

在禮器的組合中,鼎與簋最為重要,但前者用奇數,後者用偶數。

霸伯罍,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1017號墓出土,現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罍為盛酒器。

器口內壁有銘文「霸伯作寶尊」。

鳥形盉,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2002號墓出土,現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蓋內有銘文8行51字,自名為盉。

對於鳥形盉銘文的釋讀目前尚不統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教授釋讀如下:乞立誓說:「我所作謀議如果不合君命,而是我自己私行策劃,就受鞭刑。

」乞親自乘有車蔽的傳車前往各地,重複所立誓言,說:「我已立誓要上合君命,假如我違反誓辭,便應該遭到流棄,使君命仍得執行。

」乞因此鑄造盤盉,傳於子孫使用。

鳥形盉為商周時期青銅器增加了一種新器形。

盉多與盤配套用於祭祀或宴飲活動中澆水洗手,這座墓里恰好出土了一件銅盤與這件鳥形盉相配,可惜已殘。

銅盤,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1號墓出土,現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瓦棱紋匜,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4051號墓出土,現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匜,注水器,與盤配合使用。

商周時期宴飲時,飯食前後沃盥之用。

鳳鳥紋提梁卣,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1017號墓出土,現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此為盛酒器,用於賞賜有功的諸侯。

獸頭鳳鳥紋尊,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1017號墓出土,現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此為盛酒器。

「析父丁」觶,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1號墓出土,現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此為盛酒器。

來源: 中國愛藝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霸國」完整現身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近日向媒體公布,備受考古界和新聞界關注的翼城縣大河口西周「霸伯」墓地考古發掘目前已進入尾聲。發現馬車坑22座,610座距今3000多年的墓葬出土了15000多件青銅器、漆器、陶器...

「失落的古國」西周霸國傳世國寶

霸國:西周時期諸侯國,未見有史料記載。版圖疆域等信息不詳。發現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工作者根據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青銅器銘文確定是一個新發現的諸侯國。從墓地中出土的文物可知霸國歷史...

帝王陵| 西周霸國

霸國,西周時期諸侯國,未見有史料記載。版圖疆域等信息不詳。發現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工作者根據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青銅器銘文確定是一個新發現的諸侯國,並未在史料中有記載。從墓地中出...

霸國驚現世間 傳世文獻毫無記載的西周封國?

歷經前後近兩年的考古,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發掘工作目前已進入尾聲。青銅銘文顯示這個墓地屬於一個此前未被傳世文獻記載的西周封國——霸國。大河口墓地位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一片兩河交匯形成的三角洲高地上...

山西又一處封國墓地現真容

6月6日,記者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獲悉,在發現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9年之後,我省考古工作者終於完成了對現存墓地的挖掘。據統計,共計發掘墓葬2200餘座,出土器物25000餘件組。大河口墓地位...

呦呦鹿鳴 解讀霸國(二)

大河口1號墓中出土了多件與燕國有關的青銅器,其中有一件青銅卣的蓋內和器內底鑄造有相同的銘文「燕侯旨作姑妹寶尊彝」。燕侯旨是燕國的第二任國君,這件器物應是他為他的小姑姑作的青銅寶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