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口之「霸」:秘密深藏三千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青銅方鼎
每一個細節都要錄像
青銅簋
青銅鉞
漆木犧尊
玉串飾
翼城縣縣城以東約6公里處,沿已經廢棄的晉韓二級路,是一片灘地。
公路北側有一個小村莊,村西為澮河幹流,南為澮河支流,兩河交匯形成一個三角洲。
村莊何時形成不得而知,但它的名字 「大河口」,應是依據此地理位置而得名。
大河口村地處偏僻,原本不見經傳,但現在,它已被反覆提及,變得越來越響亮。
因為,在這裡,發現了一個三千年前的「國家」——在大河口村北高台地上,一片西周時期的古墓群吐露出一個深藏三千餘年的秘密。
歷經數年的發掘工作即將在本月結束,但可以斷言的是,這個發現已經載入考古史冊。
A 盜墓賊來了
2007年5月,幾個陌生人突然出現在了大河口村村外的莊稼地,他們不和村子裡的人搭訕,而是拿著村民們不認識的工具四處探測。
這些人奇怪的行為並沒有引起村民的足夠重視,直到有一天,村裡稍有意識的村民看到這些人拿著幾個應該是從地下挖出的土陶罐罐,他們才發覺不對,忙不迭地上報。
盜墓賊來了!根據大河口村村民敘述的情況,翼城縣文物旅遊局馬上推測出這是確鑿無疑的事實,經過逐級上報,情況最後反映到了山西省文物局。
文物工作人員到現場後把被盜古墓以及附近的虛土仔細過了兩遍篩子,篩的結果是,土中出現了盜墓賊沒有來得及拿走的金器。
盜墓賊的疏忽和意外,讓現場的文物工作者憤怒不已:因為金器的出現,意味著不知還有多少更高等級的文物被竊走了。
雖然古墓遭到巨大破壞,他們還是依據種種跡象、遺存物以及初步的探測斷定,被盜的古墓應該是一座時代久遠的大墓,其周圍還有類似的墓址。
這是一個從來沒有文獻記載、文物部門也沒有意識到存在的古墓群。
歲月的洗刷讓這裡墓葬遺址的跡象全部消失了,而且在它的周圍,從曲沃到侯馬到絳縣都有大型遺址或古墓葬群的發現,按照正常思維考量以及依據多年的工作經驗,這塊地方不應該有什麼東西了。
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如此地出人意料。
問題是,專業的文物部門都不能夠發現,盜墓賊何以能夠摸到這裡?
文物工作者推測,是大河口村子附近的兩個取土場暴露出了痕跡,盜墓賊聞風而至。
他們又拿著篩子到取土場搜尋,果然,一些古陶碎片和人骨被篩了出來。
幸運的是,無論從文獻記載還是現場考察,因為隱藏得好,歷史上翼城縣大河口墓地從未被人為破壞過,這是第一次被盜。
不幸的是,到文物考古人員到之前,至少有一座大墓被盜掘了。
盜墓賊絕對不會就此罷手,搶救性的考古發掘在此展開顯得必要而且緊迫。
B 一村牽動全國
2007年9月,大河口墓葬群發現被盜而嚴密看守4個月後,按照山西省文物局的指示,一個由臨汾市文物局牽頭、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領隊、翼城縣政府出資、翼城縣文物旅遊局參與組成的聯合考古隊,進入大河口墓葬考古發掘工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謝堯亭任領隊。
「從這個時候到2008年5月,這是大河口墓地考古發掘工作的第一個階段,屬於搶救性發掘,當時翼城縣政府態度非常積極,主動提供了上百萬元的考古經費。
一個縣政府對於保護當地文化文物遺存有這樣的行為和高度認識,作為文物工作者,我是非常感動和欣慰的。
2009年5月至今,屬於大面積發掘的第二階段。
」採訪中,謝堯亭說:「實際上第二階段也應該是搶救性的發掘,我們本來希望留一些,等科技發達了給後來人去做會做得更好,當地政府還派了專人守護,但是跡象表明,盜墓賊很猖狂,還是盯著這裡,為了避免造成損失,不得不大面積發掘。
」
在歷時4年實際工作時間3年中,寧靜的大河口村附近掀起一場牽涉到全國範圍內的考古熱,不僅有山西省文物局的考古工作者,參與的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文物研究保護中心、中國科技大學科學史與科學考古系、山西大學文博學院考古專業、黑龍江文學院考古專業的工作人員和學生。
「有幹部,有技工,有教授專家學者,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還有150名經過我們培訓的民工,大家都付出了智慧和勞動。
所有的發掘面積,都是一鏟子一鏟子過了好幾層的。
」謝堯亭說。
截止到2011年5月底,該次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面積超過15000平方米,發現西周時期豎穴墓585座,車馬坑24座,發現50多座東周時期的灰坑窯穴和1座房址,還發現了4座晚期古代墓葬。
發掘出土青銅器、原始陶器、玉器、漆木器等珍貴文物共15000餘件套。
用碩果纍纍來形容,毫不誇張。
C 當之無愧的NO.1
謝堯亭說,在發現盜墓之初,工作人員對於墓地的時代、範圍、墓葬的規格及等級等等需要知道的情況均不了解。
於是進行了初步勘探。
勘探的結果,是發現墓地面積大,有大型墓葬,考古隊試掘了6座墓。
也許是這片沉默了近三千年的墓地急於表明自己的地位和身份,高潮就在試掘階段驟然出現。
6座墓葬里被編為M1是當之無愧的老大。
M1口小底大,深近10米,一棺一槨,發掘到墓室二層台也就是和棺上表面的幾乎平行的位置時,墓室四壁總共發現壁龕11個,壁龕內放置有漆木器、原始瓷器、陶器等物。
發現的漆木器有坐屏、俎、罍、豆、壺、案、犧尊、方彝、杯等物,杯有多樣,有雙耳杯、單耳杯、角狀杯等等。
在二層台平面上有漆木盾,漆木傭。
山西西周墓地漆器較多,但是保存狀況極差,像大河口M1這樣種類多、保存相對尚好的不多,而且,在以前發掘的西周墓葬中,還從來未出現過的漆木傭。
也就是說,這是首次,也是目前中原地區墓葬中發現最早的漆木傭。
接下來的發掘讓考古隊員越發興奮,墓室內棺槨之間及二層台上發現有帶木柄銅兵器和漆木盾牌等,在棺槨之間或棺蓋上發現了大量的青銅器、原始瓷器、陶器等物。
去除棺槨遺存後,一具腐朽的人骨出現了,頭頂朝西,身體向上,仰身平躺,用考古專業術語說是「仰身直肢」——古代人有俯身葬、曲肢葬,俯身葬即趴著被埋的,曲肢葬則據說是模仿人在母體未出生時的造型。
屍骨平平淡淡,坦誠相見,但是墓主人現身的一刻稱得上「豪華出場」:其頭前部放有青銅食器、水器、酒器之類,其身上佩戴著多種串飾,手裡有手握,耳部戴有玦,耳內還塞有瑱。
從墓主人的牙齒看,他死亡的年齡大概在45到50歲之間。
那個時候人的壽命大多不超過55歲,此人也算長壽。
從隨葬兵器和骨骼來看,他是名男子。
墓主人的身下還藏有一個小秘密。
隔著棺槨底板的墓室底部有一腰坑,在對這一腰坑進行清理時,考古隊在坑內發現了一具狗的屍骨,根據骨架的大小判斷,是一隻未成年的小狗。
俗話說,「臨死還拉個墊背的」,在當今看來惡毒的腰坑殉葬儀式,在商和西周時的中國北方極為流行,東周時期逐漸衰弱,戰國以後消失。
在大河口墓地中未發現殉人,相對於殘暴血腥的活人殉葬,拿狗墊背而非拿人「墊背」,已經是進步的跡象、文明的曙光了。
在大河口墓地腰坑殉狗比較普遍,但NO.1不愧是NO.1,M1墓主比別人多了一隻狗,還是只成年狗,這隻狗不是出現在腰坑,而是棺外的二層台上。
謝堯亭說:「埋人之前,都會舉行一個祭奠活動,所以,我們發掘出的腰坑實際上就是個祭奠坑。
腰坑內一般是放一隻未成年的小狗,這應該也屬於祭祀的一種形式。
M1用大狗來殉葬,有可能這隻狗是墓主人生前所飼養的。
另外,殉大狗或許是要守護主人安全,或者用來避邪。
」
D 發現了個「霸國」
M1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數量最多,共60餘件,包括禮器、樂器、兵器、工具、車馬器等,青銅禮器中有鼎24件,其他青銅器還有簋9件、鬲7件、甗1件、盤1件、盉1件、觚1件、爵6件、觶8件、尊2件、卣4件、罍1件、單耳罐1件、斗1件等,樂器有銅鐘、鐃等3組8件。
木盾牌青銅飾、兵器戈、戟、矛、鉞等30餘件,都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很多兵器遺存有木柄,銅工具包括斧、鑿、鏟等。
銅車馬器有銅掛韁鉤、鑾鈴、車轄、當盧等。
另外,考古隊還發現了大量的玉石器、骨器、龜甲、鹿角、蚌器、貝等隨葬品。
讓人驚訝的是,鼎為重器,一座墓葬中共發掘出24件銅鼎,在現有的西周墓葬考古中也屬稀有。
謝堯亭說,這個數量甚至超過在附近發掘的許多晉國國君的墓葬。
如此大的排場,墓主到底是什麼來頭?
死人不會說話,但是隨葬物品尤其是青銅器一定會透露他的身份。
果然,考古隊在清洗整理青銅器物的時候,從一件青銅器蓋子內部發現了銘文,銘文共11個字,裡面一個很關鍵的字「霸」。
這個蓋子的揭開,意義非同一般,相當於開啟了一個推定墓主人身份的通道。
隨後另外幾件器物的銘文都顯示,它們要不就是一個叫「霸伯」的人給自己鑄造的,要不就是別國的國君做了之後送給「霸」的。
「霸」就是一個國家,「霸伯」是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大河口墓地群屬「霸」國人群的墓地。
集納所有的資料可知,霸國和燕國、晉國、倗國以及周王朝都有交往。
M1霸伯墓中,有一件倗國國君倗伯做的青銅盆,謝堯亭推測,應該是霸伯死後埋葬,倗伯給他送的。
這種禮儀相當於現在朋友去世送花圈、挽幛。
從大河口墓葬情況推測,「霸國」應是從西周早期一直延續到了春秋初年,至少經歷了十代諸侯。
明明有這個國家,但是,我國所有的文獻中,從來沒有出現過這個國家。
文物考古工作者只是在別的地方發現過「霸」國所做的青銅器。
「霸」器曾見於以往的古文字著作中,在《殷周金文集成》中著錄有「霸姞作寶尊彝」鼎簋,而過去發掘的墓地中,例如在西周晉國的曲沃縣曲村墓地就已出土了一件「霸伯作寶尊彝」銅簋。
但是,僅僅憑著這些,那時的考古人員不可能確定有一個叫作「霸」的國家。
可以這麼說在大河口墓地發掘之前,人們對霸國的存在簡直一無所知。
即使它的器物在別的地方出現,研究者也是一頭霧水。
為什麼霸國隱姓埋名了3000年?「兩種可能,要不歷史文獻中曾經有過關於霸國的記載,後來遺失不傳了。
要不就是霸國本身在那個時代影響力太小,沒有什麼值得記載的內容。
在西周時候,小的諸侯國很多,以族為國、一族一國或者說國族一體常見,像霸國這樣沒有記載的應該還有。
」謝堯亭說。
不甘被歷史遺忘的霸國終於有了出頭之日,這對於考古工者來說其意義之重大更是不言而喻。
「一個歷史文獻上沒有的國家通過實物展示出來,這是一個填補空白的成果。
假如我們發現的是晉國或者別的人們知道的國家,那麼這次考古的意義就是對以前成果的補充,價值大打折扣。
」謝堯亭說。
E 戎狄之國
在未發現「霸」字之前,考古隊就已發現大河口墓地與之前發掘過的絳縣橫水倗國墓地非常近似。
墓主絕大多數頭向西,有腰坑殉狗,尤其是M1墓葬上有四個斜洞,很多跡象和橫水墓地更是顯示了相同相近的文化習俗。
「我們多年考古的經驗,西周時候在晉南生活的人,埋葬規律是這樣的,周人頭向北,唐人頭向東,狄人頭向西。
這和宗教觀念有關。
倗國就是狄人的諸侯國。
霸國也應該是。
」謝堯亭說。
直到霸的銘文出現在青銅器上,進一步考證發現,處於大河口的霸國,是西周時候被視為少數民族的狄人建立的諸侯國。
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這是西周東周時期處於優勢統治地位的中原華夏族對周圍民族的稱謂。
但是這樣稱謂非常之籠統,其內部各支有著細緻的名稱,而且蠻夷戎狄以及華夏族一直交叉雜處,一直處於融合的狀態中,尤其是戎狄兩族,研究者認為實際上很早就是戎狄一體,掰扯不清楚了。
霸被認為是戎狄之國,和「霸」字本身有關。
謝堯亭講,按照古文字學,在上古音中b和p不分,因此在古代,「霸」字既可讀作bà亦可讀作pò,這就意味著「霸」國在過去或許也可稱為pò國。
而同音字「魄」字的右半邊是個「鬼」字,所以,「魄」字和鬼有關,而鬼又與鬼方有關。
鬼方是夏商時期的戎狄族建立的方國,在東周文獻中有明確記載,「鬼方」的人姓「媿」,在歷史上有狄人媿姓的定論。
還有一個證據那就是西周封晉。
周武王姬發的小兒子叫姬虞,是周成王之弟。
成王時,處於今天翼城一代的唐地的商時原居民作亂,周公平亂後,把唐封給姬虞,因此他在歷史上被稱為唐叔虞,史料記載,唐叔虞受封唐時「並賜予懷姓九宗,職官五正」,懷同「媿」,也就是戎狄之人,意思是讓他領導的居民中不僅有唐人,還有多支戎狄族人,後姬虞的兒子燮父徙居晉水旁,改稱晉侯,這就是晉國的淵源。
從此可以推測,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埋葬的人,很可能就是姬虞封唐時的「懷姓九宗」,如果九是實數,那麼大概就是九宗中的一宗了。
F 他們的消失
在發現「霸」國之前,一般研究者都會認為大河口一帶理所當然是屬於西周時期晉國的原本管轄範圍。
而此次「霸」國的發現,則否定了這一常識。
在距離晉國國都如此之近的範圍內,居然還有一個諸侯國存在,不得不讓人驚訝。
其實再回頭看晉國的歷史,也許就不奇怪了,在姬虞封唐時,他不僅得到了土地和居民,而且周王朝還給他一個治國方略,那就是「一國三制」,也就是要求他對商朝的原居民實行商的制度,對於戎狄之人不要違背他們本來的禮俗制度,一句話,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要強求而至亂。
也許,這正是霸國以及倗國得以存在的一個理由。
從地域範圍考量推測,霸國屬於小國,晉國曲村墓地的墓葬多達20000多座,而霸國大河口墓地的墓葬僅有1500座左右,人口規模都小很多。
在君主稱謂方面,晉國的君主被封為晉侯,而霸國的君主則稱為霸伯。
謝堯亭推測,霸國要不屬於晉國統治,要不就是在他們之間存在一種監察監管制度。
晉國在春秋時候國力強盛後大肆擴展,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而根據大河口墓地的考古發現霸國消亡的時候,正是晉國晉武公、晉獻公大力擴張的時期,它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晉國兼并了。
戎狄這個民族實際一直處於和華夏族的融合同化之中,據研究,到戰國時期他們就和華夏族基本融合,華夏族再經過春秋戰國和秦兩個民族大融合時期,在漢代融合為漢族。
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霸國」完整現身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近日向媒體公布,備受考古界和新聞界關注的翼城縣大河口西周「霸伯」墓地考古發掘目前已進入尾聲。發現馬車坑22座,610座距今3000多年的墓葬出土了15000多件青銅器、漆器、陶器...
這座古墓讓考古隊越挖越怕,3000年前神秘國家竟無史書記載
「做了20多年考古,挖了這麼多墓,頭一次像這樣,越挖越怕」。這是山西省考古所副所長謝堯亭,在挖掘一個古墓時說的話。謝堯亭幾乎經歷了山西省近20年來,歷次最重要考古發掘。但這一次,這個墓地的發掘,...
大河口西周墓地千年前寶器:或可揭開封國之謎
山西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隨著發掘工作接近尾聲,墓地揭露面積15000餘平方米,發現墓葬615座、車馬坑22座。墓葬內不僅首次發現了漆木俑、原始瓷器等國寶,而且首次發現...
中國一西周古墓,出土一件「霸」器,諸侯國從此又多了一個
我們了解的歷史大多從史書中得來,而考古也是歷史重要的組成部分。該古墓位於山西翼城縣境內,地理位置十分講究,墓地位於兩河交匯之處的一處小山坡上,山坡北高南低,典型的坐北朝南,依山伴水冬暖夏涼,是落...
霸國驚現世間 傳世文獻毫無記載的西周封國?
歷經前後近兩年的考古,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發掘工作目前已進入尾聲。青銅銘文顯示這個墓地屬於一個此前未被傳世文獻記載的西周封國——霸國。大河口墓地位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一片兩河交匯形成的三角洲高地上...
呦呦鹿鳴 解讀霸國(一)
——霸國的確認與霸氏歸屬引 言霸國是根據2007至2011年發掘被盜的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時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而確定的一個西周諸侯國。此前沒有人知道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霸國,浩瀚的史書中...
呦呦鹿鳴 解讀霸國(二)
大河口1號墓中出土了多件與燕國有關的青銅器,其中有一件青銅卣的蓋內和器內底鑄造有相同的銘文「燕侯旨作姑妹寶尊彝」。燕侯旨是燕國的第二任國君,這件器物應是他為他的小姑姑作的青銅寶卣。
如果沒有考古,這個霸氣的古國沒人知道
考古不僅僅是挖寶,它還是正經補史的利器,如果沒有考古學家的努力,不僅許多古代珍寶不見天日,甚至連曾經稱霸一方的古國都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例子。
「失落的古國」西周霸國傳世國寶
霸國:西周時期諸侯國,未見有史料記載。版圖疆域等信息不詳。發現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工作者根據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青銅器銘文確定是一個新發現的諸侯國。從墓地中出土的文物可知霸國歷史...
從文物中解讀西周霸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楊陽)7月29日,「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展出文物180餘組件,包括青銅器、漆器、原始瓷器、玉器等,豐富的文物展示了西周時期的諸侯國霸國獨具特...
這處被盜墓葬的考古發掘,竟然發現了這個名字都沒聽說過的國家
大家都知道山西簡稱晉或者三晉,也知道桐葉封唐到三家分晉的故事,也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曾有個諸侯國叫晉國,而且還有晉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時期的分封的諸侯國很多,多到很多諸侯國史料上都未曾記載過,...
霸國——一個從未被歷史記載的傳奇國度
霸國,西周時期諸侯國,未見有史料記載。版圖疆域等信息不詳。發現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隊從發掘出的青銅器物的銘文間發現了「霸」字。銘文顯示,墓地主人的族名為「霸」,「霸伯」應該是...
西周古國——霸國,國小夠霸氣,曾與燕國聯姻,與中央關係密切
霸國跟前面說過的倗國一樣,史籍中沒有留下任何片言隻語,要不是2009年在山西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村發掘了霸國墓地,出土了大量帶「霸」字的青銅器,沒人知道先秦時代的中原大地上存在過一個霸國。它跟倗...
山西又一處封國墓地現真容
6月6日,記者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獲悉,在發現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9年之後,我省考古工作者終於完成了對現存墓地的挖掘。據統計,共計發掘墓葬2200餘座,出土器物25000餘件組。大河口墓地位...